《小王子》读后感
第二十四节,现实和梦想隔的不是千山万水,更不是千言万语,而是一条命的距离。接近梦想的,除了希望和坚定的信心,再就是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当肌体感受到渴,恰好精神也感到渴的时候,这时齐心协力的事情来了。虽然小王子还在喋喋不休的谈着心理的一切的一切,但我想最后可能是经历了休克等濒死状态的作者把他描绘成了睡着。因为,睡着才会停止对任何美好可能的向往。才能知道,只有解渴才能让自己继续的喋喋不休地幻想下去。所以,在神志不清时,才会有互动的不对等的碰撞。也就是作者的问跟小王子的答不同步,这次已经不是刻意不回答,而是求生欲让自己找寻着心灵中羁绊的说辞。对生的眷恋:星星很美、沙漠很美,以及那个还未被找到的、就在自家房子里的宝藏。这些因素都在撕扯着他们。但最终,找到了生的希望——水井找到了。
第二十五节,每一个开始都蕴含着结束,最终的道别即将到来。先是醒来的语无伦次,还在为胜者不知人生真谛的盲目奔波而惋惜。而水井的老旧和撒哈拉的水井(撒哈拉,为什么会有水井?)为什么同?其实,这更是一种仪式感。需要某种固定的思维和模式,就好像喝红酒,你不用说酒的好坏,而更多时候你该说说杯子和醒酒用的水晶器皿以及冰块、玫瑰花、红色的拖酒方巾,还有那位帅气的、英国血统纯正的侍者。所以当水被汲了上来也还是能听到辘轳的声音——这声音还像极了旧风标:老旧、孤独、无人问津。这些元素似乎暗示着作者对“老去”的恐惧,这种感觉在稍有些清醒之后,又开始了。大家都会把对自己的总结归纳为:所有(这是相对的,参照物是“那些、一些”)最美好的东西罗列在一起。过度的生产和需要让大家迷茫于寻找,而不是对某些事物的专注;甚至于迷失——在四海为家的美好愿景中迷失。
经历一次极其接近的死亡,经历过扪心自问的作者,在看到曙光时,再次感觉到无力和日出的绝望。而小王子又爱极了日落,这从某种心理上暗示了对死亡的向往和初生的光明喜爱的矛盾心情。毕竟放弃,是很艰难的抉择;而这又恰好是生命的终结。他需要一种圆满的、能完全说服自己的说辞。
给羊画一个嘴套,不光是三缄其口;更是暗示了一种慢性死亡:为了某种责任绝食、不说话。先失去精力,再失去精神。
“什么画的都不像”代表了最初的呼应——“草帽”。本来已经笨拙到了极致的表达能力,又碰上了烂到家的手艺,说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绝望关系——就不能寄希望于理解,更不可能高估了期望。每个个体的鸿沟不可跨越,绝对孤独和相对孤独讲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想起张国荣的那句有趣的遗言:“我不曾害过任何人,为何要这样对我?”可惜了这种无辜和与人为善的天真想法或者可以说是人生的终极目的。这要是碰上一个百无聊赖的郎当主儿还好,可恰恰碰上的是精致又矫情的你!悲哀?也就你自己悲哀了!小哥,跳楼不好看,下次咱换个死法。
小王子的到来不是什么惊喜或神谕,而是为了这场结束,这正是生命将给每一位生者留下的,所谓:“驯养”。而一句“哭鼻子”就指代了,而这“哭鼻子”也确实是对孩子而言的伤心(引起哭鼻子的“授体”)。但作者肯定知道,这更是一种永不相见的绝望:哪有再见?善良的作者,还安慰了所有的人。那,便是那只被想起的、作者又无意“驯养”的狐狸——我失去了意识,你们不用哭了,都一样!
作者对生命的解释与认识,真乃“深明大义”之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