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的是一对年纪一大把的孪生姐妹在温泉疗养地重逢,两人互相讲述,自1916年因双亲过世而被迫分离后各自经历的跌宕起伏的故事。
姐姐安娜因为身体健康,被信奉天主教的爷爷带走,生活在条顿堡林山脚下的农场里。爷爷去世后,由叔叔婶婶抚养,他们不愿意她去读书,故意在领养书上写安娜是个痴呆儿,导致安娜成年后,有政府人员寻找安娜,要把她带过去结扎,免得她也会生下痴呆儿。资本主义社会也是挺黑暗的,工作人员根本不经过调查,仅凭安娜的叔叔的一面之词就认定她是痴呆儿。
幼小的安娜每天被婶婶当奴隶来使唤,做各种各样的粗活累活,还挑唆她的叔叔,说安娜行为不检点。他的叔叔把她毒打了一顿,安娜痛得死去活来,他们不肯送她去医院,让她躺在床上痛。后来看安娜实在不行了,在安娜的再三请求,以及保证不说自己是被叔叔打的情况下,他们才叫来了医生。医生告知安娜子宫移位了,把她调整了。过度的劳累加上这次的家暴,导致安娜终生不孕不育。
童年的安娜非常不幸,但她还是坚持每天晚上趁婶婶睡着了,和叔叔安静地看书,然后讨论。这是安娜唯一的幸福和慰藉。这应该也是安娜拥有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的来源。
罗特的童年比安娜幸福很多很多。她因为得了肺结核,被姑奶奶带到了荷兰,被信奉社会主义的表叔和表婶收养。他们待她视如己出,治好了她的病,还培养她的兴趣爱好——唱歌。罗特能正常结婚生子,战争结束后,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残酷的二战给青年的她们带来苦难。不管是生活在荷兰的罗特,还是生活在纳粹德国的安娜,她们虽身为平民,却饱受战争的残酷,要躲避炮弹的袭击,要经历爱人的离世。安娜的新婚丈夫是士兵,被炮弹炸死。罗特的未婚夫是犹太人,被纳粹抓走并杀害。她们都在二战期间,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都表现出了果敢的优秀品质。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两姐妹各自的讲述,带领读者去感受二战的硝烟弥漫,感受战争的残酷,感受平民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不管是战争的发起国——纳粹德国,还是受害国——荷兰等,普通老百姓都是战争的牺牲品。
罗特痛恨纳粹德国,因此也对一直生活在德国的安娜抱有偏见,对她的讲述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安娜的坚持讲述下,罗特听了后,渐渐明白了战争也给德国的普通人带来了太多的苦和痛。可惜的是,安娜在泡温泉时,因心脏病而去世了。故事也戛然而止了。
本书以两姐妹晚年重逢后回忆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在不同家庭环境教育下成长的孪生姐妹的不同生活轨迹。读此书,让我把脑海里有关二战的点滴认知和书中的场景联系起来,重新认识了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惨烈;也让我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在21世纪。珍惜当下,做个爱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