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布隆伯格自传》读后感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2-30 09:32:14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布隆伯格自传》读后感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就像孩子和我们是不同的,不是复制粘贴的关系。农耕时代是稳固环境促进相似,在今天不再如此。
之前我们说世界是平的,互联网能拉通世界每个角落。现在看世界被切分成一个个局域网,人群似乎分别住在N多个不同的小星球,共同点越来越少,共识也越来越难。
每个星球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每个汉字都能听懂,加在一起就不知道说的是啥——“同人、CP粉、AO3、创造自由……”
就像Bilibili站的2020元旦晚会,当权力的游戏、魔兽争霸15年、哪吒、火影、魂斗罗音乐一响起,理解“梗”的人们热血沸腾,而那些不开弹幕、没有共鸣的观众简直是看了另一台节目。
星球之间和而不同也就罢了,现在麻烦的是星球间包容度也很差,一群人住在“保卫爱豆”的小星球,但凡听谁说了一句自家偶像,不爱听了就都群起而诛之,谁不去就是不爱偶像。
按《人类简史》的解读,人类是“想象的共同体”。之所以成为地球霸主,因为人类可以产生想象力,用语言“讨论虚构的事物”,通过“一起想象”编制出各种虚构的故事,因而达成更大范围的合作。
例子比如货币,我们过去学政治经济学,总说黄金是等价物,其实拿着100块人民币,谁也不知道对应的黄金藏在哪国的地下金库。它之所以致歉,因为有国家信用背书,大家普遍相信值钱。后来问题在于货币超发,大家又觉得购买力下降,钱不值钱,赶紧买成资产,于是房地产被金融裹挟了。
比如基督教,大意是君主的国建在辉煌的宫殿,耶稣的国建在人们心里。前者已经灰飞烟灭,后者经历了两千年依然还活着。因为信念。
互联网时代,不再是单一媒体渠道+单一内容。人群不是越来越共识,而是越来越分化,都躲进了彼此的星球。朋友圈只能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于是觉得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本来我们去认知整个世界,跟盲人摸象也差不多,都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这一小块,因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也是有不同价值倾向色彩的。
这就是《布隆伯格自传》中谈到“媒体格局已经碎片化,社会也是如此。作为媒体消费者,我们的共同点越少,就越难围绕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说出同一种共同语言。”
媒体碎片化会继续,好处是为人们带来更广泛的选择,但这也会对社会凝聚力和统一共识构成挑战,志趣相投的人得以构建自己的现实世界,通常又会受到阴谋论的影响。人们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自觉屏蔽与此相矛盾的证据。
当三十年前唯一的电视屏幕,裂变成了眼前无数的“黑镜”,追着媒体渠道去投放,是承受不起的,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
恐怕切入点一是内容,传播方式迅速在变,内容的演变却越来越失去耐心,有创造力的人越来越宝贵。人们对有趣的向往,与千篇一律的表达,之间是为此买单的价格。
切入点二是爱好组成的社群,人们越来越不是因为工作而聚在一起,尤其是退休后。因为爱好而组建成各种“粉”,能建起多少小星球,就是社群的文化。
切入点三是个性化,让别人记住唯一性,“结合个人魅力来宣传思想观点是那么受欢迎。你需要一个代言人来吸引大众。消费者和媒体对产品和政策的认同与推广它的人密切相关。”
因为共同的想象,于是有了目标。因为心先到了那里,所以行动才跟上。因为一群人有共同的想象,所以区别于其他星球的,就是自身的文化。
老年人在发北京的雪,年轻人在欢呼EDG夺冠。
至于人们共同的想象,是如何形成舆论、影响现实的,是另一本书的内容——《弱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