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具有时代烙印的作品才能够久经世事而不衰。我并不认为这本书是在批判美国爵士时代的奢靡肉欲风气,或许只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年轻人在记录一个时代特征,他也如同纽约橱窗前徜徉的的观赏者,是这样飞速崛起的一座繁华的城市中的渺小的一粒,在一生最灿烂的年华中竭力奋斗,希望去抓住什么,去让什么永恒,最后却朝朝暮暮间与孤寂作伴。无论取得什么成就,人的归宿总是孤身,世间一切看似可感、可触、可获、可到达、可依的东西最总都会消散,可他又无法避免。这就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的特征,一切自以为能把握住的东西最终都会随着时代而落幕……赏析作品时若是总将作品赋予政治意义便容易忽视其中的文学内涵,这是我最近才醍醐灌顶知道的一个道理,中国学生总是无法避免的将作品与政治扯上关系,不是赞颂什么精神就是批判什么时局,这样对创造性阅读不太好。
“明月渐升渐高,那些微不足道的房子渐渐消失,我慢慢意识到这个古老的岛屿曾经鲜花遍地,曾经是当年那些荷兰水手眼里丰腴多汁的新世界。那些消失的树木,那些为盖茨比的豪宅让路的树木,已经呻吟着献身给全人类最后和最大的梦想。当初看到这片大陆,心醉神迷的人类肯定在刹那间屏住了呼吸,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他及不理解也不渴望的美学沉思,有史以来最后一次面对某种他力所能及的惊喜。”
人类的野心总是永无止境。这一段写的太精彩,不知道怎么评价。时间轴一下子就倒回哥伦布的航船沿经美洲大陆的时刻,这是美国辉煌历史的开始,也是自然为人类的原始欲望作出牺牲的开端。
在利益面前感情脆弱的无法想象。时隔多年,黛熙真的还爱盖茨比吗?或许也可以说,黛熙一直爱的是金钱、是地位。倘若今天站在黛熙面前的不是富翁盖茨比而只是一个穷军官呢?那甚至二人连叙旧的余地的也不存在了。而在金钱利益联系下的关系也如泡沫般虚浮,就像卡拉威的那句“讲交情要在人活着的时候讲,人死就没有交情了”。人们总误以为金钱可以使他们抓住想要的一切,最后才发现这一切仅仅只是浮在表面的幻想,甚至连两性之爱也是世上最大的骗局。所以世界上就没有纯粹的感情吗?那倒也不是。作品最后的盖茨比的父亲回来参加他的葬礼也说明了血缘所带来的关系比一切感情来的更纯粹而长久。
所以读完这本书,脑海中只剩下两句话。把握当下,珍惜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