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真谛——《简爱》读后感精选范文合辑
反 抗
刘梓梁
“反抗”一词伴随着简·爱的一生,从幼年到成年,简·爱的悲惨经历和黑暗外境一直在迫使她不停的反抗。
幼年
因父母过世,可怜的简·爱被舅舅收养,寄人篱下。舅舅去世后,自私虚伪的舅妈视简·爱为佣人,视儿女为掌上明珠,舅妈的差别对待也在简·爱心中埋下了一颗反抗的种子。但为了继续生活在舅妈家,她一直忍让。但长期积压的愤怒与委屈在约翰的一次无理取闹中爆发了。简·爱奋起反抗,与他的表哥扭打在一起。但反抗的代价是简·爱被关进了红房子。心中那棵反抗的种子又让简·爱和舅妈大吵一架,愤怒的舅妈将她送进洛伍德。这次的反抗,简·爱取得了胜利,她感到满足与解脱,也让她坚定信念。
少年
进入洛伍德后,她认识了好友海伦·彭斯和老师谭波尔。学校的种种非人待遇和在被老师无故鞭打后选择忍耐的海伦,让简·爱心中反抗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八年时间里,她饱尝辛酸与不公。在谭波尔小姐结婚、海伦去世后,压抑束缚的生活让简·爱难以忍受,她对学校不再留恋,反抗精神复苏的她决心离开学校,寻觅另一种生活。
青年
离开学校后的简·爱来到了桑菲尔德当家庭教师。在这里,简·爱遇到了罗切斯特先生,相处一段时间后,便深深爱上了他,简·爱的道德与精神也深深吸引住了他。最后,他们决定结婚。这是简爱对森严的等级制度发起的一次挑战。婚礼当日,梅森先生却说罗切斯特已有妻子,不愿做情妇的简·爱决定离开。罗切斯特先生坚持挽留简·爱,并诉说了自己的一片真心。简·爱无比痛苦,无奈的选择了反抗。第二天,她便不带任何东西地悄悄离开了桑菲尔德,离开了她所深爱的罗切斯特。
成年
身无分文的简·爱如同乞丐般走了三天,终于遇见了一户肯收留她的好心人家。后来她又意外发现,这竟是她的姑妈家,圣约翰是他的表哥。一天,圣约翰强迫简爱成为他的妻子,和他一起去印度传教。但他与简·爱没有任何感情。如果结婚,简·爱便只能压下天性的烈火,处处顺他之意。这与简·爱的恋爱观不符,骨子里的反抗精神,促使她离开这里,回到了桑菲尔德。
回到桑菲尔德后,简·爱看见了一片废墟,整个庄园被大火烧成一片灰烬。在店老板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失明、残废的罗切斯特,并坚定地与他结婚。这是简爱对世俗观念与等级制度的反抗,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反抗。
简爱的一生都在不停的追求自由,追求爱情,反对不公,反抗等级,反抗命运。她的经历鼓舞着世人与一切命运中的不公反抗。
爱的真谛
程思涵
《简·爱》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在《简·爱》中,相貌乎凡、地位低微的女主人公简,爱在面对爱情时,感于表达和追求,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和自己的爱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情感也是作者自身的写实,主人公简·爱所经历的一些情感正是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经历的,因此可以从《简·爱》的情节中窥探到勃朗特眼中的爱情观。
一、每个人都有追求爱和被爱的权利。
桑菲尔德庄园,这是简爱初识罗切斯特的地方,在这里简·爱的爱意悄然萌发,她爱上了大她二十岁左右的罗切斯特先生。当她以为罗切斯特将要取英格拉姆小姐为妻时,简·爱对他说:“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貌和一些财富,我就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一样”。这是简·爱对罗切斯特真挚坦率的告白,她的告白冲破当时阶级的束缚,勇敢地向对方表达爱意,因此也收到了对方真诚的回应。
二、恋爱双方是平等的。
当简爱认伪自己不能再继续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需要离开,而罗切斯特却提出想要简·爱留下时,简·爱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你以为,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仿佛我们两个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如此!”简·爱即使是面对自己的主人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样貌、地位而卑躬屈膝。
三、传统道德是纯粹爱情的保障。
在简·爱真情告白之后罗切斯特向简·爱求婚了,本以为就将进入婚姻的殿堂,彼此幸福生活时,作者却在此时安排了一个名为布里格斯的律师突然出证。他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其妻子就是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伯莎这件事公布于众。虽然在此之后,罗切斯特决定带着简·爱远走他乡,但简爱认为只要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那么自己就是这场爱情的第三者,她无法接受这种角色,简.爱的强烈自尊,让她不会对金钱与权力卑颜屈膝,也不愿为了爱情违背自我,最终痛苦而坚定地离开了庄园。
四、对爱情需要清醒与理智。
商开庄园之后的简·爱在堂兄圣约翰家中生活,在之后圣约翰希望简爱能够成为自己的妻子,与他一同前往印度,追求他心中所认为的高尚事业。但简爱拒绝他的建议,因为她看出圣约翰不是爱自己。简·爱所需要的爱情是情投意合的爱情,因此她选择回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她心里清楚自己一直爱的都是罗切斯特。当她回到庄园,罗切斯特已经妻亡财毁,更是双目失明。这次她没有选择再离开,而是陪伴在罗切斯特身边,最终罗切斯特恢复了一只眼睛的视力,也看清了他孩子的那双继承了他的漂亮的眼睛。
简·爱作为全书的主人公,身上有无尽的人格魅力。就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之中,已体现出许多。首先她自尊自爱,追求精神上的平等,在面对地位与之悬殊的主人,她是毫不很缩,敢爱敢恨。同时,她还是个情感专一、坚贞真诚、清醒理智的女子。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毅然选择离开,但又因为自己内心对罗切斯特真挚的爱而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并且在罗切斯特最困难的时候选择陪在他身边,共度难关。
而罗切斯特是一个喜怒无常、善爱的、成熟的绅土。在未遇到简·爱前,他被上流社会的冷酰虚伪所害,自己的婚姻成了交易的筹码。与伯莎的婚后生活让他彻底醒悟,并渴望寻找一伤真挚的爱情。
《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无与伦比的爱情,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勃朗特笔下的爱情观,在我看来更是一种优秀品质。追求自由、追求爱、追求独立、追求平等,更有坚守尊严、坚守底线。这是值得借鉴的爱情观,文中虽只是从女主人公身上展现出,但接受熏陶的对象,我想应该与性别无关。我们既不能成为生活的附属品,也不能放弃爱情的真谛,要做一个由内而外,真正独立的有价值的人。
悦纳与和解
赵子慧
夏绿蒂·勃朗特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勇敢坚强、自尊自爱、纯洁坦荡的简·爱,她凭借着自己的坚韧与拼劲,成为了一个独立且成功的女性,并在最终追逐到了真正的爱情,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而在简·爱还是一个小孤儿、被寄人篱下的时候,她并非如此。她性格内向孤僻、自卑胆怯,鼓足勇气反抗反遭到里德舅妈的惩罚。即便是在洛伍德念书,她也是饱受勃洛赫斯特先生的针对与羞辱,过着非人的生活,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她蜕变成后来那般令人喜爱又赞叹不已的形象呢?我想是她天生拥有与自己和解、悦纳一切的能力。
简·爱悦纳了无端的偏见。她在洛伍德被当众评价为“上帝遗弃的小孩”“说谎者”,甚至把她陈列在教室中央的凳子上展览。这是多么让人难以接受!然而在得到海伦一个微笑的鼓励后,她选择克制自己的情绪;在里德太太临死之前,简·爱去见了自己的舅妈。里德太太除了告诉她有关于一笔遗产的事,还冲她发火,企图让她发怒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痛苦。但简·爱却温和而冷静,完全没有发脾气——她已经放下了这些恩恩怨怨,与过去和解。正如书中写的,“一辈子很短,不能总活在仇恨里”。 简·爱与仇恨、偏见与不公和解,才能生活得淡然而平和。
简·爱也悦纳了自身的不足。在罗切斯特伪装成巫婆给简爱算命表白内心之前,简爱始终认为自己不够美丽、不够大方得体、不够多才多艺,甚至认为一个家庭教师的爱是配不上罗切斯特先生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他们的关系越走越近,简爱与自己的小缺点和解了。她学会了自爱,明白了该如何捍卫自己的自尊,懂得了如何展示自己并不廉价的爱,甚至,她否定了英格拉姆小姐的虚伪与做作,把自己放在了比英格拉姆小姐更高的位置,这是多么正确、多么明智的想法!正因为简爱能与自己和解,才让她的余生活得有价值、有尊严。
若是你,会因一段不愉快的童年经历而耿耿于怀、记恨一生吗?会因为自卑而把自己的尊严弃于地下、自我贬值吗?或许我们都应当向简·爱学习,悦纳不顺心的小事、悦纳不太光明的过去,学会与自己和解,才有心情把自己释放出来,迎接美好的明天!
学会隐忍
刘子恒
在《简爱》一书中一直陪伴着简爱的两个字就是“隐忍”。
简爱是一个孤儿,从小被寄养在舅妈家,表哥不仅不保护她,甚至时常欺负她,她还被舅妈关进阴森恐怖的红房子里,在这充满苦难的童年中,她没有反抗,但她却默默懂得要自尊自爱。后来被送到洛伍德孤儿院,院长对她侮辱虐待,一场瘟疫使她失去最好的朋友,她默默忍受,且一直保持着善良的品质。
直到她去了桑菲尔德,遇上了罗切斯特先生,她忍受了身份的差异,但一直以来的自尊、自爱和自信,使她有勇气与罗切斯特坠入爱河并最终收获幸福。
在传统观念里,忍受似乎就意味着软弱无能,但对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人的一生中有着太多太多无法避免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去忍受这些。
简爱遭遇的苦难是较为极端的,她能一直忍受,从未被打倒,这样的忍受不是软弱,而是坚强。
反观现实中的很多人,只是遇见了简爱无数挫折中的一件,就开始消沉、颓废,自暴自弃,甚至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这正是他们心理和能力的缺陷。我也常因学习的压力而情绪低落,但慢慢的,我明白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情绪的低落只会拖慢我学习的进度,从而加大学习的压力,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开始以一个宽容、开朗的心态看待学习的压力,将其变为学习的动力。
在忍受的同时,我们也在培养一些良好的品质。简爱在忍受中一直保持着自己内心的善良、勇敢、自尊,这也是对挫折的一种享受。
世事无常,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但正确的隐忍,能使我们更好地度过这样。学会隐忍,在世界以痛吻我们时,报之以歌。
呼唤独立的女性
王采薇
还在襁褓中就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舅所收养,舅舅死后,舅妈一家人百般虐待她。然而,她并没有绝望,没有自我摧毁,也没有在侮辱中沉沦。相反,这些虐待换来的却是她的信心,坚强不屈的精神以及不可战胜的人格力量。
她被送入慈善学校,在那里,简爱仍受着肉体与心灵上的摧残,校长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有了飞速的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就是平等的。也正是因为简爱的正直、高尚、纯洁和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心灵,罗切斯特感到自渐形秽,同时又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爱上了简爱。罗切斯特的真心让她感动,简爱接受了他。可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并且还活着。他的自尊与自重让简爱毫不犹豫离开了罗切斯特。后来的她流离失所,几乎濒临死亡时为圣约翰一家所救。圣约翰向简爱求婚,但简爱心有所属,除了罗切斯特早已容不下第二人,所以她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简爱在外表上是夏洛蒂•勃朗特的自画像,在精神上更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理想。我也同罗切斯特一样为简爱而倾倒,喜欢她在地位比她高的所谓的上流社会人士面前表现出那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喜欢她在面对爱情时表现出的那种自尊自强的精神。她在生活的磨炼中,抛弃了女性天生的懦弱与娇柔,逐渐养成了坚强独立的人格。
这本书不仅告诉了我们爱情的真谛,还告诉了我们一个平平无奇的女孩坎坷的生命经历,她无论遭遇什么都能够保持初心,自尊自爱,勇敢地追求幸福。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女孩阅读,并且我相信,每一个内心强大的女孩心中都住着一个简爱。
品味友谊
程祺琳
克伦威尔说:“友谊之光像磷火,当四周漆黑之际最为显露。” 简爱在落伍德学校的那8年里,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是过得并不孤单,因为她遇到了她的挚友,简爱有深受友谊之情的影响。海伦与简爱有着相似的悲惨命运,他们不仅仅在生活上相依为命,更是心灵上的挚友,给彼此带来温暖。
海伦教会了简爱学会忍耐。
简爱在看到海伦被老师打骂而默不作声时,对海伦说,那个老师对你太凶了,如果换作是我,我肯定忍受不了,当众挨鞭子,并且罚站在一个满是人的屋子里,那样也太丢人了。海伦对简爱说:“凶?一点也不是这样?她对我特别严厉,不允许我有一点缺点。既然你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那必须一个人忍耐下去。如果你没办法去忍受生命中应该忍耐的东西,那你也太弱小和愚笨了。”她觉得海伦观察事物的时候带着一种光,而那种光是她所没有的,简爱开始怀疑自己做错了。
当简爱告诉她在舅妈家遭受的痛苦遭遇时,海伦没有去安慰她,而是对简爱说:“他们对你不好是事实,你也可以看出她们不喜欢你这样的性格,生命实在太短暂了,把它光用在怀恨和记仇实在是太不值了。”海伦的话语总是那样高深,而简爱就是这样喜欢听海伦话,她觉得海伦就是她的天使。
海伦不仅是简爱的心灵上的挚友,更是简爱的拯救者。
培根说:“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简爱和海伦之间的友谊就是这样。简爱不小心摔碎了石板,被勃洛克赫斯罚站半个小时的凳子,勃洛克赫斯当着全校师生污蔑简爱是一个十足的撒谎者。简爱浑身充满了怒气,这个时候海伦从他的身边经过,对她微笑,简爱看到海伦那天使般的脸,感觉她的微笑里充满高深的智慧和真正的勇气,海伦的确是那样与众不同,她身上的万丈光芒给予简爱力量和勇气,她的微笑消退了简爱身上如火的怒气,给简爱带来了安静。 海伦得了斑疹伤寒死去,简爱一直陪伴海伦到最后。安娜·昆德兰说过:“一个懂你泪水的朋友,胜过一群只懂你笑容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的,相互鼓励,相互照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红房子
王子怡
“一张有粗大红木架子的床,挂着深红锦缎帐幔,像个神龛似的摆在房间正中;两个大窗子,百叶窗总是垂下,用同样料子的窗饰和窗帘半掩着。”这是《简爱》中的红房子,亦是简爱童年时的噩梦。然而,在罗切斯特与简爱的婚礼告吹后,简爱悲痛欲绝离开罗切斯特的晚上,简爱梦见了这个红房。为什么不是其他东西?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情节的需要
在这部分情节中,有这样一个简短的对话:“我的女儿,逃避诱感吧!”“母亲,我会的。”可以说,简爱母亲对她说的这句话,是帮助她走出悲痛、自尊自爱地生活的关键。而简爱的舅舅,即她母亲的哥哥,就是在红房子中去世的,如此,便可以巧妙地引出“母亲”这一人物。同时,一前一后,上下文呼应,使行文紧凑。
(二)内心孤独无依的体现
简爱在离开罗切斯特时,除了爱情的悲痛,那便是内心的孤独无依。她本就失去了真正的亲人,失去了知心的好友,失了和善的老师,是桑菲尔德庄园让她清冷淡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如今离开这里,她的身体和精神定是流浪漂泊,这让一个普通人如何承受得住呢?
而在童年时期,她也是因孤立而被关入红房子,约翰·里德的凶暴专横,他姐妹的傲慢冷漠,他母亲的憎厌,仆人们的偏心,让她的心灵孤独又无助。
由此可见,两种情况中简爱的心境是相吻合的,梦见红房子反映了她的心理活动。
(三)人格上的自尊独立
她梦见的是儿时的红房子,而不是与罗切斯特的点滴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她并没有一味沉迷于没有尊严的爱情,而在努力追求自己的尊严。她与她母亲的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我的女儿,逃避诱惑吧!”这不仅是梦中母亲对她的告诫,更是她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告诫。“母亲,我会的。”这则是她对己的许诺,追求独立和尊严的体现。
幼时的简爱,没能战胜红房子的恐惧而昏倒;成年的简爱,战胜了红房子的梦魇,去追求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红房子,记录了她的悲惨童年,也记录了她的成长。
引用《圣经》的作用
方潇笑
《圣经》,作为一部基督教信仰者们铭刻于心底的书,其内容多次被夏绿蒂引用于《简爱》。句子、人物、故事饱含着哲理,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一、使语言生动,具体。作者常将某种物体或是某个人物,比作《圣经》里的东西,让读者在脑海中立马勾勒出他/她/它的样子。比如在参观华丽的桑菲尔德时,把胡桃木说是“约柜”;在照看被抓伤的梅森时,仿佛可以看到“最大的叛逆者撒旦,就要以他的化身出现”;在简爱冲破圣约翰的束缚,去寻找罗切斯特时,将内心的觉醒比作“那把关着保罗和西拉的监牢的地基都摇动了的地震”。《圣经》在英格兰的那个时代,几乎是人人熟读的书籍,引用些里面的人物、物事,可以把事物的特征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丰富人物形象。“只是我告诉你们们这些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诅咒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这是海伦向简爱诉说的一句话,完美概括了她一生隐忍的性格。"如果扫罗有你当他的大卫,那不用弹琴就能把魔鬼赶走了。”“我虽然穿过死阴的幽谷,也不会怕,因为你与我同在。”这是死里逃生的罗切斯特对简爱热烈的告白,深挚的爱,流露于字里行间。对于散发着光芒和理想的奥利弗小姐,圣约翰不禁夸赞“她真的不愧叫做世上的玫瑰”,但对于传教,他却“要做上帝的的儿子”,这是禁欲主义者对上帝的信赖,对主的追求。
三、推动情节发展。圣约翰一次次劝说简爱作为妻子去印度传教,他在晚祷读经时,借主的口,提醒简:“唯有胆怯的,不信的……他们的份就在烧着硫黄的火海里;这是第二次的死。”这次晚祷拨动了简的心弦,震撼了她的内心,有了后文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心理历程。
四、讽刺。“你们的光地当这样照在人间,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这是在纪念勃洛克赫斯特家族重修洛伍德义塾的碑上引用的文字,可就是这样一片“光”,这样的“好行为”,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却硬喊出“慈善”的口号。“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而是靠神口里的所出的一切话。”黑柱儿牧师给谭波儿小姐上了一堂课。他打着“隐忍”的大牌,将女孩们本朴素却缤纷的青春抹得黑暗。《圣经》本是诉说些美好事物的迷信读物,到他们嘴中,却是活生生的讽刺。
透过引用的话语,我们看到《圣经》穿插于岛国人的生活,引用里面的语言,让文章更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