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西游记》读后感四篇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1-06 09:13:33归属于读后感范文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西游记》读后感四篇

《西游记》读后感1

——那有情有义的悟空

作者:王若嫣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你细品,这悟空,到底有什么,吸引我们去探寻?

他似乎酷爱卖弄本领,喜欢炫耀,似乎也不是一个正面角色。可你是否记得?他为了猴群的安危,不辞辛劳,远涉千里求师,孤帆一叶,海天相隔,历经无数寒暑春秋。记得他在菩提祖师的厉声催促之下,哪怕祖师言明一旦他吐露一字便将他挫骨扬灰,他仍铭记着师父的深厚恩情。他非但没有心生怨恨,反而满怀赤诚;或许在今日,许多人早已摒弃师徒之情,悲愤交加,甚至恶语相向。然而孙悟空却没有,这正是悟空的胸怀。

他似乎并不很历厉害,最终,还不是“小圣施威降大圣”。可你读,细细地读。读他“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读他“唬得那马流元帅战兢兢摇不得旌旗,崩芭二将虚怯怯使不得刀剑。”若他坚持,说不定不会被降,可他心中挂念,挂念他的猴群,怕他的猴群被杀害,在听到猴群被击溃时瞬间分神败走,如若现在,多少人早就将自己的团体抛之脑后,只顾自己?但孙悟空没有,这,也是悟空。

他显得尤为顽皮不羁,搅动天宫秩序,公然宣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然而,若深入思索,便会发现,天宫的种种行事早已让他感到不适与反感,于是他挺身而出,勇敢反抗,直冲玉帝面前。他并未行凶杀人,也未施暴,只是想坐上龙椅,改变旧有的规则。《西游记》中虽有此描写,但在那个时代,又有多少人甘愿忍气吞声?吴承恩却是一位清醒的旁观者,毕竟在当时,“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言论,轻则惹祸上身,重则可能丧命。但他却大胆地挥洒笔墨,披露惊天秘密,道出了许多人懦弱而不敢言之事。这,既是吴承恩的胆识,也是悟空的勇气。

他显然不具备唐僧那般的纯良之心,对待已经认错的强盗也坚决不留活口。然而,若你深入回忆,则会发现他在五行山下囚禁五百年,吞食铁丸,饮下铁针,归来仍旧心怀向佛之志,致力于解除世间的疾苦。即便是昔日为他摘桃的孩童,亦清晰记得他的恩情并怀着感激。那么,他究竟是否善良?答案毋庸置疑,他虽被唐僧所欺,却满怀喜悦地戴上金箍,化作束缚,即便被唐僧屡次驱赶。即便如此,他还是为了那份师徒之情,忠诚地护送唐僧西行。这,依然是悟空,是齐天大圣,是美猴王,也是最终的斗战胜佛。

悟空有情也有义,属于他的世界,他的性格,吸引我们去探寻,探寻孙悟空,探寻有情有义的孙悟空,去探寻我的知己,我地榜样——孙悟空。

《西游记》读后感2

作者:周俊宇

我读过满含军事策略的《三国演义》,欣赏过行侠仗义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水浒传》,看过一个家族兴亡衰盛的《红楼梦》——但最令我百读不厌的,只属那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难难曲折艰险的西游记!

说起《西游记》大家都不陌生吧?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那好吃懒做的猪八戒,那任劳任怨的沙悟净,还有那崇信佛法,立场坚定的唐僧。

号称第一号人物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手持金箍棒,可上天可入地,靠着他那如意棒和七十二变还有那十万八千里的跟头,能分清是非的火眼金睛,可是让师徒四人多次死里逃生呀!还有他那好胜心和倔脾气,压在五行山下五百万年也不肯认输。他那宁死不屈,坚持不懈的精神可真是男子汉的楷模,我们的偶像啊!

再看看二弟猪悟能。“猪呆子”抛去他那猪脑笨得可怜不说,还是个好吃懒做的一位好色之徒。“猪呆子”前世就是因为戏弄嫦娥才被贬下界,可怎想它还是丝毫没有改变,还好它在后面成了一个知错就改,能帮上悟空些忙的人。别看我们三弟沙悟净没什么镜头。但他那正直无私,任劳任怨的品质是人人都知的呀!话说"行李不离手,扁担不离肩”这不就是塑造的沙悟净这一形象吗?

还有那唐僧,要说猪八戒是取经路上添乱之人,那么唐僧便就算得上是第二添麻烦人了!如今唐僧也是迎来了他的第八十二难——网曝!比如《三打白骨精》时,悟空忍着唐僧念紧转咒之痛也在拼死保护唐僧,可那唐僧倒好,还把悟空赶到花果山去了,看到这我真无语了,这也让我不禁想起郭沫若对唐僧的评价“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在阅读《三打白骨精》时我真的太佩服孙悟空了。孙悟空那智勇双全忠心联耿耿的精神真认人敬佩!《三打白骨精》主要讲的是:白骨精想吃掉唐僧,但悟空救了唐僧,可却被唐憎错怪赶到了花果山。后来在神仙的助下打败了白骨精,唐僧才知自己错怪孙悟空。师徒二人重归于好,继续西行!

读完了西游记想一想:悟空的英勇,沙僧的忠厚,八戒的懒惰好色,唐僧执迷不悟。所以我认为在生活中要像悟空那样的英勇,而不是像唐僧那样执迷不悟,做人做事要像沙僧那样老实忠厚,不要像八戒懒惰。

朋友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大家来阅读一下西游记吧!

《西游记》读后感3

作者:彭哲艺

一部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这部名著就仿佛一座底蕴无穷的宝库,每次踏入其中阅读,都能带来别样的体会和感悟。

书中精彩绝伦、极富奇幻色彩的章节环环紧扣,从花果山仙石迸裂,石猴出世惊天动地,后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搅得三界不安宁,又至地府修改生死薄,他仿佛是自由、桀骜不驯的化身。而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途中的妖魔鬼怪更是身怀绝技,本领高强,让我不得不佩服吴承恩先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但是,《西游记》又绝非仅是部神魔小说,它还蕴藏了许多深刻的人生道理。唐僧师徒四人缺一不可。唐僧,始终坚定取经信念,仿佛领头羊般,无论遭受怎样的磨难,都矢志不渝地向西行,无论遇到怎样的诱惑,都从未停下脚步、严守戒律,但他并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总是不辨是非,冤枉错怪他人,启示了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识别心怀不轨之人的伪装。

孙悟空,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桀鸯不驯、追求自由、敢于反抗的性格在唐僧的紧箍咒下,也逐渐变得沉稳,懂得了团结一致的信念,使我明白不管有多神通广大,也要虚心、不张扬才能在团队中担起重任,向目标更进一步。猪八戒,总爱耍令人一眼识破的小聪明,贪吃、懒做,但他乐观的性格又为团队增添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对敌斗争更是从不屈服,是孙悟空斩妖除怪不可缺少的助手。沙悟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仿佛是团队的根基。他的存在也让我意识到要想实现远大目标,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

总之,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也恰似生活中的重重挫折与阻拦,我们要坚定信念,有所追求,以超强的韧性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抵达胜利终点。《西游记》启迪了我许多,值得一读再读,反复品味。

《西游记》读后感4

作者:古雅晴

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西游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西游记》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求取真经为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一路上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历重重磨难,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本书描写细腻,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哪个角色都被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人物语言个性化,使性格更鲜明。例如在三打白骨精中讲述了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一变姑娘,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但被悟空识破,最终打死了妖怪。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大怒,逐走悟空。

这一章节突出了悟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爱憎分明、勇敢机智的品质,唐僧优柔寡断、不分善恶的形象,而事后悟空还没有怪罪师父,可以看出悟空对唐僧的忠诚,在悟空第三次打死白骨精时,八戒在一旁挑拔让唐僧逐走了悟空,衬托出八戒搬弄是非的性格。

本书还具有情节引人入胜,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特点。也有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特点。就如三调巴蕉扇,从找铁扇公主借扇却被扇走,到进入公主肚子,迫使她借扇,借到假扇,再到变成牛魔王,取得真扇,但又被牛魔王变成八戒而骗回去,最后请托塔天王和天兵天将将牛魔王降伏,这才过了火焰山。

  这一章书突出了悟空有勇有谋的品质。情节跌荡起伏,而且显得文章更新鲜而有生命力,并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使读者饶有兴趣。

《西游记》赞扬了师徒四人为了目标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揭示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真理,同时以取经过程的艰巨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矛盾的严重,抨击了专制等级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读完《西游记》后,我认为,一个人需要有勇气与智慧,有良好的状态与品质才能战胜困难,进而取得成功。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