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为你自己活一次》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1-20 08:50:36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为你自己活一次》读书笔记

蔡康永老师是一个很神奇的人,继蔡老师的说话之道之后,又入手了他的情商课。

永远是娓娓道来,就像一阵春风。

整本书读起来,不是醍醐灌顶的感觉,也不是狠狠的打鸡血,会让你觉得润物细无声。

情商课分为两本《为你自己活一次》和《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今天先分享《为你自己活一次》。

读书笔记:

1 P1 既没有真心地认识自己,也没有真心地爱护自己。

2 P3  我是在抬杠。我们都应该练习这样抬杠~ 把莫名其妙就压在我们身上的各种杠,抬起来移走。

3 P4 很遗憾,如果讨人喜欢,却失去自己,那是情商最糟的状况。

4 P7 当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有个“应该”的样子,而这些事却都不对,都不合我们期望的时候,我们就唤来了许多“应战”的情绪:嫉妒、愤怒、自卑、猜忌……都来了。

不知从哪里来的情绪,就一定不知往哪里去;不知为什么而来的情绪,就一定不知要拿什么去消化。

5 P9 如果这些“理所当然”大多未经检验,来路不明,为什么还把它们理直气壮地贴满了全身上下,当成我们的标签,甚至我们的鳞甲?

6 P11 智商没办法处理“心”的事情,智慧才可以。而智慧的基础,是“明白”。

世界的强大,可能令我们感受到自己,但“心”的强大,就是我们的强大。

7 P15 佛经讲我们人类存在的基础,叫做“五蕴”。

五蕴是这五个:色、受、想、行、识。

8 P17 如果我们认真想“做自己”,我们首先要真心地面对这件事,就是“我们的感觉”。

我们人云亦云地推崇乐观,根本不管强撑的乐观要付出什么代价;我们也盲从地逃避悲伤,根本不管悲伤在关键时刻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瞧不起自己,又常常对自己生气。我们什么都想要,可是一旦要到了,又立刻觉得不够。

我们忽略自己、背对自己,却同时缘木求鱼地想要做自己,这如同一边吃宵夜,一边把体重计一脚踹到角落去再丢块毛巾盖住,却幻想着人鱼线与马甲线。

这改变才叫改变,因为改着改着,会就此变幸福啊。

9 P21 应该说成:这人并不负面,只是常用负面的态度,看待别人和自己。(有点啰嗦,但这就是跟自己抬杠的精神啊。)

10 P22 别忘了有时要选择把内心的门关上,这是一种能力,说穿了,就是跟自己相处的能力。

独处的能力,是使我们与别人不一样的关键能力。

当我们开着门,就任由各种杂乱的事,来占用我们的注意力,耗费我们的情绪反应。

11 P25 独处不是要我们面壁打坐,我们可以挑选自己感到好奇的书或电影,当成我们跟自己相处的催化剂,类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里面的“明月”吧。

为什么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常被称赞“启迪人心”?因为当我们心灵贫乏,没办法自行产生能量时,藏在书里、电影里那颗丰富的心灵,会不断催化我们,对生命诞生想象。

12 P26 人最有兴趣,又最没把握的,就是自己。

我们对自己有最多的要求,也同时有最多的猜疑。

而独处,是我们好好跟自己相处的唯一机会,借由所看、所读、所想、所问,一步一步地明白自己。

为什么故事里的人物,比我们这些现实世界的人,效率高那么多,言出即行、说做就做?原因很简单:第一,他们比我们专注。第二,他们存在的时间,比我们短很多。

13 P31 但《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里讲过这样一个简单却重要的原则,就是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听听我们说出口的话,看看我们聊天时是否在乎对方、能不能由听者的表情察觉我们是否鼻毛外露牙龈沾了菜渣或有口臭等等。

我们要练习去察觉的,是自己内心纷飞如雪、来去如浪、此起彼落的感觉、念头、情绪,这种事想要找到恰当的练习伙伴,在学校社团或健身房内,都找不到的。

再怎么亲近的朋友,都不可能自在地彼此袒露心中的情绪,毕竟不同于两只猩猩互捉身上的虱子。

14 P33 情商,从头到尾就是一件自己对自己的事。如同每晚我们睡着,都是一个人入睡;做梦,都是一个人梦;肚子饿或肚子痛,也都是一个人饿,一个人痛。人生最根本的事没什么可以赖给别人,都是自己经历、自己得失,只是我们有时候喜欢幻想别人能分担很多事罢了。

15 P34 没错,我期待他扫兴。扫兴是接受失去,迈向平静的重要练习。

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在两千多年前说过:“先对自己说,你将要成为什么,然后再告诉自己,必须要做什么。”

16 P35 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问自答,在大惊小怪的人群眼中,被当成一个人有毛病的征兆。

然而所有努力要越活越明智的人,每个都是一路自问自答而成长的。

17 P40 如果情商渐渐变高,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忽然领悟:分身所表现的专注与节制,其实就是我们在日常该秉持的专注与节制。

P43 “很难过“跟”活不下去“当然有差别。一个到这里,一个到那里。分身用手比划了一下,“情绪要恰当,才不会糊涂。一味地夸大其词,整个人一定很混乱,考试考坏也说想死,投资赔钱也说想死,这样各种目标乱成一团,想专注也不知要专注什么事。所以,难过就说难过,别夸大成想死。”分身说。

18  P45 内心混乱的人,立志要做自己的时候,会弄不清楚要做的那个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

称职的分身,不会为了人情世故讲场面话,不会跟我们相抱取暖,和稀泥。

P47 你可以更用心,去寻找更值得你信赖的、更适合你的别的道理,你会成为一个心中更“明白”的人。

19 P55 不探索,就不会明白,心会积灰尘。

要做好一个人,当然要能够辨认当下的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从而渐渐了解自己,然后一步一步地,具备安放情绪的能力。这就是情商。

只要她起心动念,把情绪记下,她就会对自己的情绪日渐熟悉。

20 P63 有的人做不到,有的人做到了,却不知道。

“自己”很抽象,但也如此扎实与重要。应该是最扎实,也最重要。

这个“自己”,是肉身与灵魂,而灵魂就是:回忆、想法、性格、感情。

所有的回忆、想法、性格、感情,都是从小到大,一步一步累积而成的,日渐形成我们生命的四条巨大的河流。

21 P71 大家心头都有这么多情绪,为什么有些人平静、平衡,有些人不安、混乱?

因为有些人能够自修,同步成长,去辨认这些情绪,有些人觉得反正学校没教,何必再自修,嫌麻烦,最后就像没学加减乘除的人看到教室那样,对自己的内心傻眼、无可奈何。

情绪方面的知识,不会像学校课本上的知识那样,考完试就被丢掉,而会累积在我们心里,累积成所谓的智慧。

22 P77 责备对方“不听话”的意思,就是“我可以有情绪,但你不可以有。”

这样的教育,就是告诉小孩:情绪是一种特权,想有情绪?等你也熬成了大人再说吧!

这样的养成,把表达情绪当成了权力的展示,那些买个东西、吃个餐馆,都可以对服务人员大发脾气的人,恐怕就是误会了情绪的意义,以为谁有权,谁才可以有情绪。

幸好这件事我们可以自己练习,而且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开始,都能感受到这样练习的收获:你越来越会安顿你的情绪,对重要的人懂得了在乎,对不相关的人也能不在乎,换句话说,如同河流容纳倒影与水滴,接纳情绪的存在,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莫名其妙地,一辈子当情绪的奴隶。

23 P82 想要拖个几秒,让火热的东西冷一下,只要养成去摸一摸的习惯,就可以了。

不要追求对人都无差别的热情,没有亲疏之别,怎么对得起你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

情绪不是我们的主人,不要卑微地求快乐,不要恐惧地躲悲伤。别被愤怒控制,也别让热情成为待人处事的重担。

这人下次又令你生气的时候,你知道了你的气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你就认出了你的愤怒,下一步才知道要怎么安放这个愤怒,而不会漫无头绪地发飙或压抑,伤害了自己。

快乐的时候,习惯性地“摸一摸”这份快乐,效果也是一样的。你在“玩味”“品尝”这份快乐,而不是囫囵吞下。这会使你的快乐比较接近更隽永的“喜悦”,也容易使你对这份快乐,怀抱感激。

24 P90 你会越来越像球场边的教练,本来是真的狂怒或狂喜,但随着球赛转播次数渐增,越来越感觉到观众的存在,一步一步懂得有时把观众看在眼里的各种情绪,当成角色们来调度,传达出你想传递的信息。

我们常说的负面情绪,就像这些不讨喜的角色,各有各的功能。各自在故事需要时登场,发挥完作用之后,就到后台去休息,等待下一次上场。

25 P96 人类就是什么都要找意义的动物啊。

没有黑影,你就感受不到亮光;没有黑影,你就会把亮光视为理所当然。

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需要懂得在负面的事里看到意义,才能保持活得起劲吧。

祈求再也不要有任何负面情绪的人,如同祈求从此口中只能尝到甜味,不管吃辣锅水饺,还是牛排炸鸡,永远只能尝到甜味。

这是为自己祈福,还是对自己诅咒?

26  P104 死亡使活着有了意义,死亡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地正面了它自己的身价。

我们不喜欢死亡,如同我们不喜欢悲伤、不幸、痛苦、沮丧……这一大串。

但我们不会指称死亡很“负面”。

死亡既不正面,也不负面。死亡在正面与负面之上,死亡在“上面”。

正面或负面,乐观或悲观,那都只是我们看这件事的态度,不是这件事本身。生死之事,无关正负。

27  P111 “我们的心力有限,如果什么都要过一过脑子,评论一下好坏对错,评论了一百件无关紧要的事,用光了心力,结果就没力气去感觉少数重要的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了。这是因小失大啊。”

与对错无关,与对你有什么意义很有关。

对错,没有意义重要。

28  P116 当花的不是钱,而是比钱珍贵得多的“心力”时,我们却优先把心力花在外面,而不是里面?

29 P120 一个人,越能够面对“失去”,就能活得越好。

因为活着,就是不断失去的过程。

一路得到,一路失去。

有办法面对失去的人,会成长。没办法面对失去的人,可能就渐渐枯萎了。

“失去”能带来震撼与启发,而‘得到“不能。

观众必须受到震撼,见证命运的无情,刻骨铭心地感受到“失去”的打击,电影结束时,才会心神动摇,久久不能自已,然后眼中含泪,回味再三,若有所悟。

我们感受了失去的伤痛,但不必真的遭遇失去,这就是安全的冒险。

这些失去,一定会带来某种不安或震撼。能够由这样的不安或震撼中渐渐恢复知觉,摸索出接下去的方向,这就是生存。

“悲伤”的一个本质——悲伤压迫我们,纠缠我们,逼着我们想脱身,不断地促使我们提出质疑,问出“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30 P133 但,只要你有记忆、有自我,而且在乎意义,那么你就需要“悲伤”。

“生命中,总是有即使舒伯特也无言以对的时候。”

就算你很努力,也没办法跳过悲伤。如同树木没办法跳过年轮。它们会沉淀在你的身体里。如果有人像锯树那样,把你剖开,都还看得见。

悲伤中渐渐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那才可能会听到答案,可以问身边的人,也可以问自己。

失去之后,日子继续,如果能开始想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而不是“为什么还要过”,也许会就此一步一步走出悲伤。

隧道尽头,一定有光。就算没有光,你也可以想象那个光。

31 P140 我一直不认为“诚实”的核心是“说实话”,我认为“诚实”的核心是“面对事情的本质,而不在乎表象”,“说实话”有时说的只是表象,不是本质。

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才可能诚实地回答自己的提问。

处理伤心事,别学爱情片里故弄玄虚的表达方式,而要学战争片或动作片里的表达方式。

32 P146 如果渐渐不那么讨厌“害怕”的感觉,等于理解了蛇毒中虽有危险的成分,也有能救人的成分。等到有一天面对巨大的“恐惧”时,我们更能辨认这份恐惧当中隐藏的,到底是必须避开的危险,或者,是探索未知的机会。

这些“不安”的相关词,似乎都不是好字眼,但相信你已经再一次发现:乍看是负面的字眼,可能蕴藏着蓬勃的生机。

33 P156 责任在自己肩上时,生气归生气,但不要太夸张,因为如果没人给台阶下,收拾残局的,终归是自己。

“怒”这个字,上半边是‘奴“,下半边是“心”。这个字的组成,就是一个最好的提醒:“怒”会使“心被奴役、被控制”。这是很大的代价。愤怒是很有力量的情绪,值得我们训练自己,成为能驾驭怒气的主人。

34 P161 恰如其分的自卑,是一定要的啊。

感到自卑时,不要只检讨自己的条件 ,而不检讨别人评鉴你的标准。如果你只顾着检讨自身的条件,那是检讨不完的。因为只要评鉴的标准有问题,再怎么好的人,也永远不够好。

感受生命的方式,没有标准范本。

如果你以为有标准的范本,那是误会。

从小藏在脑中的那个“理想的我”,如果迫使我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那我们就会同时收到鞭策与自责,鞭策使我们一直努力,自责则终于演化为自卑。

看着在圆轮里不断跑、没完没了地跑着的松鼠,我们会忍不住发噱。直到我们领悟:我们是在看自己。

快被自卑拖垮的人,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把“理想的我”这四个字,去掉一半,它只是“理想”,不是“我”。

然后,把真的“我”组装齐全——主要是把“我的缺点”都组装进来。

那是以“做自己”为标准,而不是以“完美理想”为标准的自我检讨。基于这样的检讨而产生的不满,是有方向的不满,而不再是莫名的自卑了。

自卑,是“做自己”的绊脚石,别再把这石头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了。

35 P171 开心有时挺廉价的,无助于享受生命。

我有限的经验里,有助于享受生命的,是“乐趣”“喜悦”“宁静”‘完成事情的成就感“。

比较起来,“开心”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能够享受生命,那么死亡也就只是一趟值得的旅程在最后一定会出现的终点。

休息,是愉快的休息;而沮丧,是不愉快的休息……

姑且接受这个说法吧。不然一直想,挺累的。

36 P179 情绪可以催眠个人,群众可以感染个人,礼俗可以绑架个人,在这些情况下,“刻奇”这样的情绪都会出现。

我们以为,我们最懂自己,但当然并不是这样。

我们熟悉的,只是我们曾经出现过的模样、曾经有过的反应。而只要是还没有经历过,或是经历过但我们不想承认、不想记得的,我们就会对自己感到陌生。


生命本来就不是印刷品,而是每个人一笔一画出来的。

37 P188 写过《人间词话》的王国维,有两句诗:“人生过处唯存梅,知识增时只益疑。”

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但只要选了一边,就会后悔怎么没选另外一边。我们一边后悔,一边活下去,因为后悔形成动力与方向,驱使我们要把人生过得更好。

后悔不是绝望。后悔比绝望多了一样宝贵的成分——“后悔”里面,有“希望”。

后悔提供我们校对人生方向的动力与机会。

反刍着这后悔的滋味,促使我们珍惜之后所遇的人,这是“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38 P191 会把灵魂抽走,使我们浑噩的,是空虚感。

所以你不能说“做任何事”都无趣啊。你只是还没做到那件你会觉得有趣的事。

很多人都想要乐趣,但很少人认真去找他的乐趣会从哪里来。

对人生来说,空虚感就是如此——空虚感偶尔就是会飘然而至,在我们头顶上盘旋,我们充其量只能赶走空虚感,但没办法让它消失,永不出现。

因为人生本来就有它空虚的一面。

乐趣与责任感,是赶走空虚感的重要咒语。

怎么想都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但只要一想到死,忽然就一切都有了意义。

空虚感当然是可以被赶走的,如果你愿意费心看看你人生的这两部分:你成全了什么,以及,你参与了什么。

先别管你的毅力、你的任务、你的付出、你的收获。也就是说,先别把自己当成主角。

先让自己当配角,或者,当观众。

只要暂时不当主角,就能置身事外。

当我们认知自己不是主角,而是参与及成全的人,我们比较容易把目光放在过程,放在大家成全出来的成果上,而不是放在个人收获上。

如果能把目光放在“参与了什么”及“成全了什么”来看,感觉会很不同。

如果此生找不到意义,那么宗教上承诺的来生,也就同样找不到意义,因为找不到意义的事,不会因为做两遍就忽然找到了意义。

39 P208  交朋友,交那些不怕跟我们唱反调的朋友,交那些能够理解各种立场的朋友,交那些见识广博、见解多元的朋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其实就是友这个广阔的世界。

快被空虚感淹没的时候,拥抱一下这个丰满的世界,多推几扇窗,多向不同的窗外探看。

40  P217 没有人能追求“所有的幸福”。

这种东西不存在。

只有一种东西,是“我的幸福”。

41 P220 仪式这种东西,往往徒具形式,本来就要靠不那么死板的人乱搞一下,才会恢复一点生机。

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有时不是真的,只是礼俗的要求。

情商,是在追求我们情绪的平衡。社交礼仪的要求,与我们真正的感受不一样的时候,在当中找到平衡,我们才会平静。

很多时候,所谓的“社会”,是人自己想象出来的。而想象出来的东西,当然会比真实存在的更难满足,因为根本搞不清这东西是怎么回事。

小说里的人物,风格越强烈,小说就越好看。

如果根本没弄清这样的自我期望是从哪里来的,那就打掉重练,修改这个自我期望吧。

很多自我期望的来源很荒谬,却控制我们很长的时间。

42 P229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还有一种自欺,是故意设一个达不到的目标。

这在心理学上,叫“虚假期望”。

这样的人是“台阶大王”,早早就给自己搭好了台阶,他们聪明,知道立志不能立太小,因为志愿太小,却还是达不成的话,自己的人设会崩塌。

“自我妨碍”与“虚假期望”,都很耽误事,主要是耽误我们自己的人生进度。

但,其实擅长“自我妨碍”与“虚假期望”的人,都已经触及了情商的训练,只是方向偏了。

想象出来的分身,适合听我们倾诉,适合跟我们谈最深的秘密。

情商的训练,本来就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自欺”,与某种程度的“欺人”。这正是情绪最奇妙的地方。

情商确实是心灵的游戏,只是这游戏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给我们强大的力量。德国作家席勒说过:“当人游戏,人才完整;当人完整时,他才游戏。”只要你曾经玩过游戏,你就一定具备某种自欺与欺人的能力,如果方向对了,你就一定也能掌握锻炼情商的能力。

43 P238 尽了人事之后,才听天命,不是不尽人事,先听天命。

那为什么别人的挫折,我们都这么认真地立刻指出原因,而我们自己的挫折,就都这么睿智地归咎于命运?

只要偶尔用“第三人称”描述自己,你的分身就出现了。分身会兴味盎然地看着你自己,会看见一些平常你看不见的自己。

想要“做自己”,最好能先“看见自己”。

44 P245 当别人对我们释放情绪,而用了“你这种人怎么可能懂”或者“你就是猪”这种完全否定整个人的说法时,我们要训练自己,把这样的完全否定切成小块。可以自责并反省自己为什么又约会迟到半小时或欠了别人钱忘记还,但不要吞下整块的完全否定。

别让爱你的人,为你可惜。

45 P252 成功的标准,没办法由我自己说了算。但幸福的标准,我们可以自己说了算。说穿了,幸福只建立在一件事情上,就是我们的感觉。

学习面对自己的感觉,练习面对自己的感觉。

46 P255 那我们训练情商,追求的是什么?

不是追求冷漠,而是追求冷静;不是追求无情绪,而是追求恰如其分的情绪;不是扭曲自己去讨人喜欢,而是因为做自己做得很自在,令身边的人也放松了,而讨人喜欢。

“幸福,取决于你如何投入你的注意力。”行为经济学家多兰说。

47 P261 别人含混地表达,我们就含混地收下,含混地产生情绪,含混地自责,却不追究到底自己有什么可责备的。

对自己真是够随便的。

对于“未知”会感到不安,我们就去弄清楚不安的起源,但不必夸张地把这份不安,说成是“恐惧”。

48 P267 我跟你一样,很早就发现,生活充满挫折。想要的东西,常常要不到;想做的事情,总是做不成。

我当然可以想要改变生活、改变世界,但我忽略了一件简单的事:生活跟世界,都不是我一个人的。我照我的意思用力改变生活跟世界的时候,别人也正在照他们的意思,用力改变生活跟世界。

自己身上可以改变的东西太多了:性格、心情、态度、观念,都可以改变,可以变得更明白、更舒缓、更恰如其分。

你不一样了,你不再人云亦云,不再把糊涂当豁达,不再轻易否定自己或别人……你在世上会找到新的位置。

让山是山,让我们是自己。不是别人塑造的我们,而是我们塑造的自己。

从我们的心开始,因为那最值得。

情商是什么呢?

用心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