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了凡四训》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1-28 09:22:0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了凡四训》有感

健康,是交给医生,还是留给自己。我的建议是,自己的宝贵健康,绝不能拴在医生的裤腰带上。

有人相信医疗,特别是相信现代医疗,认为只要多花些钱求医,医生就能让我们恢复健康。却不知这样的想法非常幼稚可笑!健康不是钱能买来了,也不是医生可以给予的。因为健康源于身心和谐,既有身体的健康,还要有心理的健康。医生或许能帮助我们的身体健康下来,但我们心理的健康,必需自己去努力才能获得。试想,一个心里全是怨恨恼怒烦的人求医治病,医生能让病人身心归于和谐吗?

由此说,不管是治病还是养生,我们都要心向内求。内求才是治本之道。若依赖医疗,是心向外求。外求的,往往越求越痛苦。

一、《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是明代学者袁了凡写给子孙的诫子家训,是他七十岁时回顾一生的总结。全书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合称为四训。

书中谈到:人生的命运、气数是由前生造因而定,但是命运的好坏,是可以通过今生的善念、善行、或者恶念、恶行而改变的。

“立命之学”中袁了凡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述了“命由我作,福由己求”的观点,勉励世人奋发向上,不要自暴自弃。

“改过之法”是要求在行善积德之前先端正自己的信念,检讨反省自己的过错,面对过错,勇于改正。

“积善之方”对何为真善、至善作了说明,告知子孙在改错之后,更要懂得行善的道理和方法,即不为名利,默默恒久地行善,行善的同时必须除恶。

“谦德之效”中袁先生再三叮嘱“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告诫子孙谦虚谨慎,虚己待人。

全书四个部分独立成章,其义理却一以贯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改命之法。

二、我读《了凡四训》的感悟

一则,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健康也是可以改变的。

袁了凡的一生就是一个命运转变的过程。他早年认为,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已无可妄想。而云谷禅师告诉了他“命由我做,福由己求”的道理,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正是云谷禅师的开导,袁了凡有所体悟,许下善事三千,处处积善行德。之后,其人生命运彻底改变。

命运本由天定,为什么可以人为地改变吗?《大学》讲:“德者,本也”,德的力量最大,可以改变命运。由此我想,疾病之所以生,亦由于失德。如果能养德培德,使德行厚实,那么,健康亦将回来。

我们选择中医工作室在临床上推广“心疗”,即是通过与病人交流,了解其患病的原因,然后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帮助病人认错,然后忏悔、改过。王凤仪老善人说:“有病就有过,改过就好病”。过错没有了,病也就能好。改过,要修德。

骆降喜老师身患两个绝症,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用其中的智慧来修心养心正心,最终两个绝症消失了,他完全恢复了健康。他的《思考文化医学》以及《文化处方》最值得我们阅读。我认为,从医疗的角度来说,这两本书的价值即相当于《了凡四训》。

二则,在命运中起决定作用的人是自己,在治病中治决定作用的人也是自己。

了凡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在命运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所谓的上天或是神灵,而是自己。改变命运需要从自身做起,自己努力,才可能改变命运。

有人认为,只要医疗足够发达,就能治好所有的病。事实上,天下最好的医生也有治不好的病。

生命非常复杂,医学并非万能的。病之所以生,源于病人自己。若病人自己不能去除致病因素,名医又能如何呢?不要动不动就求医,特别是动不动就滥用西药。一些小的不适其实源于生活习惯,若能积极调整生活习惯,特别是调节饮食、起居和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小病自然消失。若胡乱求医,可能会过度治疗,也可能会药不对证,终不如自己小心保养。

求医不如求己。求己有什么好处?中医强调治本,病因为本,病状为标。比如,长期生闷气导致乳腺增生,医生的医术再高明,但病人依然生着闷气——症状不能缓解,这不是医生能解决的。又如,某人因吹空调而感冒,请来名医治疗,但病人仍然继续吹空调,试问,其病能康复吗?小病如此,大病亦如此。推而广之,不管是什么疾病,一定要找到病因,还要马上避免掉,然后求医,才会可能会有满意的疗效。所以说,求医不如求己,求己才是治本。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引申到治病上,正气为本,疾病为标。治病,不如扶正,而扶正源于自己的努力,因此说,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若拘泥于求医以治身病,只是在末节上下功夫,这是求人,是治标,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生病求医,是方向错误,往往越是努力,结果越糟糕。

三则,大病患者通过内求以康复的方法

其一,改过。

改过是修清净心的第一步,是积善的先决条件。改过首先要具备羞耻心,这是大病康复的开端和关键,也是大病康复的动力。

了凡先生之所以能改变其命运,根本原因在于他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丝毫不隐瞒。然后,还要发畏惧心,只有内心有所畏,言行举止才会三思而后行,从而符合正当。再次是发勇心。要求我们必须奋发振作,当机立断。除此“三心”外,改过还必须从“事理心”三路进行。“事”就是从事情本身加以纠正;“理”是从情理上加以纠正;“心”是从心灵上改正。

若能改过,心就清净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清净了,五脏六腑也就归于平衡了。若能做到如此境地,何病不能愈?!

其二,积善。

了凡先生在“积善之方”中列举了十个例子,以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我的感悟是,心善为本,心善才会思善、语善、行善。我们要想大病康复,就要有“止于至善”的决心和勇气。善为天地之间的正能量。善人必得善报。

俗话说: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禄随之,众神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

《周易》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曾子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从中医来分析,善是阳气,善能让生命之火旺盛起来。若把以上这些理论推而广之,则积善之人,必得健康。只要坚持行善,即使暂时大病没有康复,也要相信,阳光必将从阴霾之中升起。

其三,谦德。

古人言“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的人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自我封闭起来。好比盛满水的容器,只有倒出一部分来,才有空间注入新鲜的东西。养生治病亦是如此。

前贤讲:道在低处。又讲:“傲慢高山,不生德水”。谦是正能量,谦让人获得天地的庇佑。《周易》有谓:“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试想,一个人充满谦德,天地鬼神都护佑他,怎么会患上大病呢?!

临床上我经常诊治一些大病重病患者,我经常跟病人说,疾病之所以生,源于自己。所以,外求医疗是相对的,一定要内求,要修心,要改过。并且,常建议患者阅读《思考文化医学》以及《了凡四训》。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慧根,罹患大病重病时,只要有活命的愿望,就一定愿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帮助自己早日康复。

我是纯中医人,我用纯中医理念治疗一些大病重病。我的体会是,越是中医的,越有疗效;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越是高明。为此,我们选择中医工作室推出了心疗服务。这里的“心”,指的是良心、本性。如果能翻转良心,改变本性,则无病不可康复,天下将无绝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