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黑死病》观后感11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7-30 08:53:34归属于观后感本文已影响133手机版

《黑死病》观后感:关于信仰与人性

导演克里斯托弗的《黑死病》是我观看的第一部有关医学史的电影,在没有对它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这部电影给予了我沉重的一击。这部电影虽然是关于瘟疫,却完全没有将瘟疫中的芸芸众生打上“英雄”亦或是“反派”的标签,似乎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导演克里斯托弗自认为这是他从影以来执导过最“阴暗”的电影。看完《黑死病》,我认为这绝不是一个营销的噱头,而是一个中肯的评价。

故事发生在1348年的鼠疫肆虐的中世纪英格兰。奥斯曼是修道院的初级修道士,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引导乌尔里希一行人前往一个未被黑死病笼罩的村庄,去抓捕一个异教徒。在村庄中,他们作为基督教徒,却被以“女巫”为首领的村民抓了起来,除非背离基督教,否则他们将被处死。混乱之中,只有奥斯曼和一个雇佣兵逃出,但他们已然将病毒带到了这个未被波及的村庄。在这个过程中,奥斯曼也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从此变得冷酷无情,将自己复仇的怒火倾泻在处死女巫身上。

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是不是信仰上帝是悬挂在剧中每一个角色头上的问题。黑死病的传播、人们的束手无策,不由得让人们开始怀疑上帝的真实性。以“女巫”为首的村民便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被视为异教徒,亲人被基督徒杀害,于是反过来迫害基督徒。电影赋予了他们阴险、凶残的一面,但其反对外部压迫、捍卫自己生存权力的初衷似乎又无可厚非。

小主角奥斯曼的善良、勇气、对爱情的懵懂以及他和骑士们对基督教的忠诚似乎人们应该歌颂的,但他们同样也给这座世外桃源带来了灾难,如果村民没有迫害他们,他们以相同的方式,迫害这里的村民。历史上的基督教的传播首先靠的是传教士,其次便是瘟疫和战争。印第安人热情地迎接了基督徒,却沦为奴隶,一度种族灭绝。基督教来到非洲,成百上千的黑人被当作商品,运到美洲。基督徒有神一样的理由,却不能掩盖他们兽一样的行径。电影中的他们亦是如此,将灾难带到所过之处,屠杀异教徒,火烧女巫。能说他们纯洁、忠贞、勇敢吗?电影将中世纪——那个长达十个世纪的“黑暗时代”——悉数还原,还原了那个在瘟疫笼罩下的英伦三岛,那个欧洲大陆。

这同样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中世纪教皇的高度压迫,让几乎人人都将自己的心灵禁锢在圣经之中,但我们依旧看出来许多人性,光辉也好,阴暗也罢,每个角色或多或少让我们看到了来自他们自己的想法。主角奥斯曼虽然是一个虔诚的信教徒,但他有自己深爱的女孩,有自己懵懂的爱情,而正是失去了自己的心上人,才让奥斯曼发生了巨变。曾经的他善良、勇敢,看到被迫害的女子便只身上前营救,我们看到了他光辉的一面。可“女巫”的所作所为让他愤怒,并寄愤怒于复仇,这并非基督教宣扬的,但这是人人皆有最朴素的情感。经历此事的他变得冷酷无情,四处搜寻、折磨、处死所谓的女巫,而他评判的标准仅仅靠一个眼色,便让无数妇女惨遭荼毒,这是他灰暗的一面。奥斯曼在死亡的威胁下选择忠诚于上帝,却在无数的复仇中背离了上帝的意旨。

圣经中有着“末日四骑士”一说,其中便包括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鼠疫贯穿人类发展史,见证了人类的愚昧与进步。电影中的传教士也好,异教徒也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瘟疫肆虐的大陆上争取生存的机会。这部电影无疑是“阴暗”的,但每个时代的人或许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人类并没有因为鼠疫而消失,人们学着反思,学着摸索规律,学着保护自己,学着让更多的人免受侵害。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看到了小说《鼠疫》中一座城市的努力,看到了清末伍连德在东北领导的一个地区的努力,看到了新冠疫情下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群体——表现出空前的团结。面对瘟疫,不会有英雄能救下所有人,但我们每一个个体就是自己的神话。

作者:李子涵,南京医科大学23级天元卓越班

    返回观后感列表
    赞赏支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一扫
    扫一扫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银狐网络,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