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顾名思义,就知道是写两兄弟之间的事。这对既不同父也不同母的两个人,借着人生的命定和无常、家庭际遇,借着温柔善良的美丽女人李兰和高大英勇的完美男人宋凡平的一段革命时期的爱情,兄弟俩被拧在一起,交叉、复调、矛盾„„然后又各自分开。兄弟的这一生,从他们成为兄弟,一同成长,到李光头发财致富,宋 钢卧轨自杀。我在怀疑他们之间是否还是“兄弟”,事态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兄弟之间的这份情谊何以至于变得如此不堪。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在苦难和艰难的岁月相依为命,感情至深,我不得不佩服余华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人物的个性塑造,他用他犀利精湛的语言将一个个充满温馨而又催人泪下的细小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让我自觉深陷其中,被兄弟童年时那份真挚的情谊深深打动。宋钢由于迷了路,又回到李光头家门口,兄弟俩就这样各自背靠着门谈了很多,宋钢饿了,李光头让他吃奶糖,宋却舍不得吃,这是他拿给李光头的!他只是闻闻而已。妈妈回家后,兄弟俩得以见面,李光头给宋钢4颗糖,宋钢坚持不过只吃一颗。在农村的宋钢很想念在小镇上住的李光头,就拿了5颗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大白兔奶糖来见他,由于李光头被锁在屋里,他们只好隔着门窗,彼此欢叫着:我也想你!兄弟两人的情感交织,他们在文革来临前的相互依偎,这些广告式的镜头不断在读者眼前回放,让我们确信,这对兄弟,虽非亲生,却胜亲生。
即使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李光头去南方发展失败而归。兄弟间的情谊还是为我们所见。李光头将捡破烂捡到的高级手表自己舍不得戴送给宋钢戴;宋钢瞒着妻子每天将吃中饭的两毛钱给李光头,自己饿肚子。兄弟间的情感让读者心生爱怜,为之感动,并无比羡慕。余华说,他的文章写的是对苦痛的承受能力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也许看到这里,我依然觉得他确是如此,兄弟在文革前后经历了如此惨痛的人生,尽管兄弟离散,却仍然将那份情谊存留下来。 可是,这对兄弟至深的情感演绎到最后,余华却如发奇想的给读者来了个措手不及,很多荒唐的事情随之既出,兄弟间的情谊淡然无存,就这样因为李光头的发迹便风消云散了,故事情节的转变,兄弟情感的扭转不得不让我吃惊。兄弟?我觉得“兄弟”已不能用在这两人身上了。宋钢因为妻子林红的反对而断绝跟李光头的来往,这也许还能理解,因为宋钢本身就是一个老实、内向、忠厚、善良的人,并且他深爱这林红,不想让她为难。可李光头发迹以后对宋钢,说是要帮他,却要宋钢去卖丰乳霜,宋钢为了卖丰乳霜居然去隆胸?李光头开办处女膜大赛?最荒唐的是,和宋刚做了20年恩爱夫妻的林红,一个刘镇当年自恃清高的大美人,居然私底下和李光头厮混,并在宋刚自杀后竟开起了妓院!真是太无可理喻了,故事的大突变,让我无法适应,原本已确定下来的兄弟我不得不在其后加一个大大的问好。这就是余华要写的兄弟?他要表达的究竟是人性的无情,还是社会的残酷。
也许我并没有看懂《兄弟》,又或许兄弟间的这份感情我始终是没有看透。因为时代的变迁,周边环境的变化,有些感情也是会淡化的,就像李光头和宋钢,淡了就淡了,人活着就是要向前发展,而不是顾虑牵绊留念着这已逝去的疑似情感,他们,仍然还是他们,还是兄弟,只是生存与发展不需要以前那份真挚的情感,所以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到最后,一切都结束了,李光头住上了豪宅,坐上了镀金马桶,他想象着去太空遨游时,才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地球上已是举目无亲了,他此时又是多么痛心失去那位昔日来关心自己的好兄弟 吧。余华曾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也许他正是要创作出他所认为的真实,生活实际的“真实”。那种人性在艰苦环境下,或在物质需求达到鼎盛状态下的自私、冷酷与无情。在一切都失去后的留念、痛心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