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刺杀小说家》观后感1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3-03 09:48:38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刺杀小说家》观后感

《刺杀小说家》改编自双雪涛的同名短篇小说,由路阳执导,目前豆瓣电影评分7.1分,属于能看的范畴。在预告片出来之前,我就对这次改编感到困惑并好奇,既想不明白为什么路阳要选择这个故事,也想象不到路阳会怎样拍摄这个故事。

原著收录在双雪涛的短篇小说集《飞行家》,篇幅并不长,行文间几乎没有任何细节,处处都是供以读者想象的留白,很难找到足以支撑影像化改编的内容。

相比之下,收录在同本书的《跷跷板》无论是故事类型或者叙事节奏都更具有影像化的底气,毕竟在大雪纷飞中埋葬在记忆里的凶杀案总能使人倒吸一口寒气。

当路阳选择了《刺杀小说家》时,这趟改编之旅就意味着充满艰难险阻。我一直认为,针对基于原著改编的电影,评价者必须要脱离原著开展评价,因为电影是独立的作品,如果观众必须要依赖原著才能理解一部电影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是失败的。

事实是观影体验超乎我的想象,原著只起到敲定剧情大纲的作用,落魄小说家笔下的剧情威胁到大富豪的生命安危,大富豪决定雇人消灭小说家,但过程细节都需要路阳一手一脚重新构建。路阳没有让我失望,他娴熟地将奇幻类型片的情节填充到电影当中,在叙事节奏和动作编排方面均展现出厚实的导演功底。

小说剧情能影响现实世界是电影的核心设定,每当落魄写手的笔下流出新内容,现实世界对应的角色都会受到影响。于是连载小说和现实世界的双线叙事相互交缠在一起,错落反复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叙事转场、画面构图重合和剧情彼此呼应都是最基本的要求,电影真正的难度在于如何衡量双线叙事的比重,如何在两个世界里分别构建出丰富的角色形象和可信的行为动机。

路阳能够勉强应付这两个“如何”,但也仅是勉强而已。电影的主视角一直聚焦于杀手是否下定决心杀死落魄写手,大半部分剧情都只在讲述他的内心挣扎。但是个人情绪的汹涌澎湃很难撑足两个小时剧情,雷佳音再怎么努力表现自己的执念都只能增添人物的色彩,无法丰富剧情的厚度。这就注定了电影情节的单薄无力,观众只能无助地围观杀手在杀与不杀之间反复横跳。现实世界好歹还有杀手的犹豫纠结作为观众情感共鸣的锚点,小说世界几乎都是流水账般的动作戏。除了结尾片段,两个世界在大部分时间不具备内在情感的彼此呼应,只能凭借外在表现的重合在观感上维持着脆弱的联系。

正所谓的情节不够、打斗来凑,一旦角色情绪已经饱满或者纠结挣扎结束之后,路阳就只好将叙事重点转往动作戏。杀手的思女之情、落魄写手的写作热情都只能支撑起电影的开端和中段叙事,剧情想要达到高潮仍然需要动作戏带动情绪。

幸亏路阳在表现动作戏时很有想法,现实世界是本土化低配复联的贴身交手,一到小说世界,电影银幕几乎就要冒出X○□△键,仿佛路阳坐在摄影机背后,全身贯注地把玩着游戏手柄,控制里面的人物作出各种动作,满眼都是《生化危机2:re》《只狼》《战神》的影子,才把观众的注意力重新拉回画面。

虽然电影剧情相当单薄,但中文互联网仍然热衷于讨论《刺杀小说家》对现实的隐喻。不过对我来说,电影是否隐喻现实是最微不足道、细枝末节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故事本身能否自圆其说、打动人心。

《刺杀小说家》能够将幻想与现实联结到一起,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实在是国内难得的大胆尝试。但要明白,再炫酷的特效都是在为剧情服务的,刺杀小说家或者弑神都只是行为本身,故事真正的落脚点在于父亲找回女儿的执念。

这个春节档里,我暂时只看了这部《刺杀小说家》,没有看其他院线电影。在这里,我会向大家推荐这部电影,尽管电影观后感始终是个人观点差异的产物,但我还是很确定《刺杀小说家》能在动作戏为观众带来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