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出类拔萃的一部巨著。它的成功,不仅由于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对世态炎凉的亲身经历以及小说中每个醒目的人物性格和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和个性的讽刺艺术。
我认为,小说一反从前善恶报应、道德说教的世俗迷信,完全坚持自己的生活观点,利用切身经历、把严肃写实和诙谐讽刺完美结合,塑造人物、评判士林。小说讽刺了明八股分子和官僚封建主义,添加了正反人物对比。作者以对待功名利禄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如周进、范进等备受举业制度摧残、思想腐化的迂儒形象和娄公子、扬允、权勿用这类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假名士,而热情地赞颂了庄尚志、虞博士这样恪守本心、洁身自好的真儒贤士。
书中最为醒目的讽刺对象是范进。他是广东南海人,二十岁应考到五十四岁还未过院试,家中极贫。周学道仔细阅卷,认为他看似怪谬的文字是天地间的至文,点他第一。范进终于中秀才,偷偷去考乡试,被丈人胡屠户一顿臭骂,却中了省第七举人,喜疯了。众人只得请他最怕的胡屠户来,大着胆子打了女婿一巴掌,将其打醒。胡屠户从此对他毕恭毕敬、阿谀逢迎。范进中举,乡绅送房送银子,家中变富裕,喜得他老母痰迷心窍而死。范进最后中了进士,做御史钦点山东学道,后升迁至通政。范进一生经历是典型的少年科场不利,考到暮年登上第那些走科举制的读书人。然而,那些终其一生都埋没于贡院门外的穷苦读书人呢?胡屠户作为畏强凌弱的民众,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百姓在封建制度下普遍的黑暗心理,寄托了作者辛辣的讽刺。范进中举后收到的钱财敬重,也是“五子登科”的场面了。
全书贯穿对封建科举制度腐朽、士人庸俗可笑、贪官污吏卑劣、追名逐利世态的讽刺。这些在吴敬梓的笔下刻画得鞭辟入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警醒,揭示了封建末世的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
真正体现吴敬梓理想的,是一个人、一首词。“隐括全文”的王冕,性格恬淡、远离功名,且才华横溢,是一个兼具真儒士和真名士的理想人物。第一回的开篇词“人生南北多歧路…百代兴亡朝复暮…”道尽世事沧桑、兴衰难料,更见脱尘超凡意境,堪比杨慎《临江仙》。
《儒林外史》一书,以现实主义为底色、以讽刺为美学追求,奠定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鲁迅所评“婉而多讽”,至今看来,依旧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