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本《生命之轮》她中风后于71岁高龄时的自传。虽然是自传,讲述了自己的曲折人生,但却是探讨死亡为主线。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在书中,她回顾了自己坎坷而又充满震撼力量的一生,主要讲述了如何关怀临终病人,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以及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死后灵魂的归属。
从她的人生经历与生死研究实践中,她领悟到:凡事必有因,生命中发生的每件事情都有它需要发生的理由,因为,如果保护峡谷免遭狂风暴雨的侵蚀, 你就无法看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丽雕刻。因此,人的一生中经历的所有磨难和噩梦,实际上都是天赐的礼物,它们让你获得了成长的机会,而这正是生命的唯一目的。
对于死亡,她认为只是从这一世过渡到另一种存在的方式。所有人都是同根而生,之后又落叶归根。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活着,直到你的大限已至。
当人们从这个世界去到另一个世界时,到底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要看你这辈子是怎么活的。只要有了爱,人生中的一切都可以忍受。濒死也可以一点儿都不可怕,甚至可以成为你这一生中最奇妙的经历。
在书的结尾,她向人们发出以下告诫:
切记在你的一生中只做你爱做的事,尽管你也许因此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或是住在破瓦寒窑中。然而,这一辈子你真正地活过了,在最后的日子里,你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你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她在临终最后的著作《生命之轮》中,想告诉我们生命的终极秘密是:“死亡并不真正存在,生命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得成长,人生最难的功课是学会如何去无私地爱与被爱。”
确实如此,在失去家人和自己所拥有的每一样东西时,都是一种死亡。死亡并非终点。对于死亡感到绝望或陶醉,都是一种逃避。死亡既不会令人兴奋,也不会令人沮丧,它只是生命的事实。
现代人的生活步调如此地紧张,使我们没有时间想到死亡。为了拥有更多的财物,我们拼命追求享受,最后沦为它们的奴隶,只为掩饰我们对于无常的恐惧。“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也!”
其实,人生最宝贵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和爱。坦然面对死亡,在自己有能力爱的时候,多爱;在有人可以爱时,毫不吝惜自己的情感。能够顺天安命,自无忧患之足虑。肯定生的价值,快乐的享受生命,也要肯定死的价值,享受圆满的死亡。变化是必然的,生是人生戏剧的开始,死只是戏剧中的谢幕,从某一种存在转化为另一种存在。由无而有谓之造,由有而无谓之化,一生一死,人生一个圆满的造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