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到2020年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最为熟知的青春典型是广西壮族女青年黄文秀。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做了高度概括:“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作家林超俊以他的文学敏感和作家的责任感,及时捕捉这一题材,并以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的融合体,作为“新闻”的要求,作者做足了功夫。报告文学全方位多侧面细致地记述描绘黄文秀从学生时代到牺牲在扶贫战场的足迹和心路,记述的时间从1995年黄文秀参加“六一”儿童节活动开始到2019年6月18日她牺牲在返回扶贫村的路上,时间跨度长达到24年,几乎触及了黄文秀的整整一生。
由于采访调查的广度和深度,报告文学呈现的许多“新闻材料”,包括黄文秀的照片、日记、字迹、书法以及家人、同学、朋友、闺蜜、老师、恩人与黄文秀的书信、微信交流、往事回忆等。
作为“文学”的要求,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是最高任务,黄文秀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性格特征更是丰富多彩,黄文秀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灵气快乐微笑的阳光女孩,她善良、朴实、热情、坦然、平和、执着、勇敢、聪睿,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是群众打心眼里喜欢的“女娃娃”;是孝敬、听话、温顺、体贴、细心、暖心的“父母贴心的小棉袄”;是同学、朋友眼中识大体、解人意、乐助人、给人带来欢乐的“懂事的大女孩”和“开心果”;是领导同事眼中革命信念坚强、勇于负责担当,有知识有办法、身体力行做表率、冲锋在前不言退的充满新时代风格特征的青年干部。
作者在表现黄文秀爱心时,讲了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
黄文秀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她家的山脚下,独居着一位老奶奶,黄文秀知道后,便组织同学经常去老奶奶家打扫卫生、挑水、洗衣服;发现老奶奶很久没有吃肉,她还费了许多心思与同学凑了四元钱,给老奶奶买肉吃。
作者在描写文秀转变角色融入群众开展扶贫工作的经历时,也是用了娓娓道来的故事:一开始,村民对她这个年轻的女娃娃女书记缺乏信任感,不配合她的工作,不回答她提出的问题。村民一脸不屑地对她说,你这个小姑娘估计是来这里走过场的,我跟你说也没有用,别在这里耽误工夫了,赶紧回城里去享福吧。黄文秀觉得不解,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家串户,老百姓却对我这么排斥……于是文秀转变方式,不再拿个本子东问西问,而上山下田与群众一起摘果、收玉米、种油茶,一边干活,一边了解情况,探讨脱贫之计。时间长了,大家慢慢接受了这位女书记,关系变得融洽,有什么话都愿意跟她说。
除了通过情节细节的描写去塑人物形象,“用情”也是使人物感人的关键。林超俊自觉投入黄文秀事迹的写作,是出于对黄文秀价值、品格、性格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报告文学写到黄文秀对于扶贫意义的理解。
“一个国家的落后,首先是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的标志是嘲笑民众落后,我们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从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贫,并且扶贫不仅要扶志,还要扶智”。“威信在放下架子转换角色与群众打成一片中培养”“扶贫先修路”“要精准就一人不落地谈”,“要有效就一户一户地规划”,“找准特色资源发展农村现代产业”。
由于作者采访用力、提炼用功、叙事用情、演绎多维,使黄文秀这个新时代的青春形象得以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亮丽的青春形象。
文/黄祖松(作者系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