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巴德《大萧条》读后感
本书作者穆雷·N.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是自米塞斯和哈耶克之 后现代奥地利学派最著 名的代表人物,在经济学、历史、政治哲学和 法律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认为是 20 世纪 后半叶奥地利学派 的“首席理论家”。
1) 商业周期的问题是关于普遍性的繁荣与萧条的问题;它并不探究 特定行业中发生的这类问题, 它也不想弄清楚是什么因素导致特定行 业中的相对繁荣和低迷。
2) 所以,“繁荣”中充斥着浪费而错误的投资。正是在这个时期, 人们犯下了许多错误,而这应归 咎于银行信贷扩张扰乱了自由市场。当消费者重新确立了符合他们要求的消费—投资比例时, “危机”到 来了。
3) 萧条是一个“复苏”的过程,萧条的结 束宣告一切重回正常,经济恢复了最好的功效。
4) 一旦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这只会加剧而不是解决问题。
5) 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终于明白;大萧条的错误并不 在于自由市场经济身上,而应该归咎于政 客、官僚和那些“先进”的 经济学家。而且,对过去或将来发生的任何一次萧条来说,情况都会 是 这样。
罗斯巴德《大萧条》部分摘要
1) 通货膨胀时期,其特征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大和不当投资 的增多;当信贷扩张停止,同时人们发 现了明显的不当投 资,危机也就到来了;萧条的恢复时期,这是一个必要的调 整过程,经济回复 到一个最有效率的运作方式上,并能满足 消费者的需求。
2) 商业周期的问题是关于普遍性的繁荣与萧条的问题;它并不探究 特定行业中发生的这类问题, 它也不想弄清楚是什么因素导致特定行 业中的相对繁荣和低迷。
3) 有关萧条的理论需要面对的 主要问题是:为什么突然之间发现了一连串普遍性的商业失误?这 是 任何周期理论都要回答的。
4) 较好的企业家,他们在判断消费者和其他生产者需 求的时候,往往比较准确,并能因此获得利 润;而那些能力较差的则 会蒙受损失。所以在市场中,那些成功的有远见的企业家总是得到锻 炼,并获得利益和发展,而那些无用的企业家则被市场所淘汰。
5) 萧条是一个“复苏”的过程,萧条的结 束宣告一切重回正常,经济恢复了最好的功效。因此,萧 条远不是充 满邪恶的灾难,在繁荣带来了扭曲之后,萧条使经济恢复正常,这是 必要而有益的。所以,繁荣需要“衰退”。
6) 在商业周期中的各个时期,银行信贷扩张都产生了影响:通货膨胀时期,其特征是货币供给量 的增大和不当投资的增多;当信 贷扩张停止,同时人们发现了明显的不当投资,危机也就到来 了;萧 条的恢复时期,这是一个必要的调整过程,经济回复到一个最有效率 的运作方式上,并能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7) 所以,“繁荣”中充斥着浪费而错误的投资。正是在这个时期, 人们犯下了许多错误,而这应归 咎于银行信贷扩张扰乱了自由市场。当消费者重新确立了符合他们要求的消费—投资比例时, “危机”到 来了。
8) 什么才是萧条——复苏的本质特征呢?正如经济 繁荣的标志是利率的下跌,也就是各个生产领 域之间的价格差异 (“自然利率”或者变动的利润率)以及贷款利率的下跌,萧条—— 复苏则包含 了利率差异的上升。
9) 萧条的次要特征:通货紧缩引起的信 贷收缩。萧条的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次要特征就是对现金 的需求增加。这种“争 夺流动性”是多种因素导致的:(1)因为萧条和通货紧缩,人们期望 价格 下跌,这样他们就可以持有更多的现金而花更少的钱购买商品, 因此他们一直等待价格下跌;(2)由于银行和商业债权人的催缴,借 款人希望偿还他们的债务,于是他们变卖自己的其他资 产以换取现 金;(3)一系列的商业损失和破产使得商人对投资非常谨慎,这种状 况将持续到清 偿过程结束。
10) 如果政府希望萧条尽快结束,经济重新走上正常的繁荣之路,它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首要 的也是最明确的措施是不要干预市场调整 的过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会耽搁调整的过程,干预的 程度越大,那 么萧条持续的时间也越长,其程度也越可怕,同时重新走上完全恢复 之路也越难。政府干预会加剧萧条,并使之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这 时,政府的萧条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在今天 被更为广泛地应用)起到 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11) 政府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它应该大幅降低它对经济的影响力,削 减其开支和税收,特别是税 收,它干扰了储蓄和投资。
12) 那么,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正确政策呢?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以避免 经济崩溃呢?最好的政策就是废除联邦储备 系统,同时确立起 100%黄金准备金的货币系统。
13) 所以我们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能为自由市场的任何过程 都贴上“商业周期”的标签。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资源的改变等都会 引起不规则的波动,有时也会造成累计损失。而规律性 的、系统性的 扭曲才是“商业周期”的特有现象,它会在一连串的商业失误和萧条 中结束,而它只 能是对自由市场的银行体系进行干预造成的。
14) 对于凯恩斯主义者来说,政府的工作 就是相应地刺激投资,同时抑制储蓄,这样支出就会增 长。
15) 凯恩斯主义者解释萧条的最后武器就是“流动性陷阱”。准确地 说,这并不是对米塞斯的批 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可以“治 愈”萧条,而在为这一观点辩护的过程中,“流动性偏好” 就是最后 的防线。凯恩斯主义者宣称“流动性偏好”(对货币的需求)可能一 直很高,以至于利率 不能下跌到足够低的水平以刺激充足的投资,使 经济走出萧条。
16) 人们喜欢用“生产过剩”来解释萧条。它基于人们的常识,人们 观察到危机的特征是未出售的 商品、工厂过度的生产能力和未获得雇 佣的劳动力。难道这不意味着“资本主义体系”在繁荣时期 生产 得“太多”,直到最后大型的生产工厂超出了自身的能力?难道萧条 不是一个停滞的时期,膨 胀的工业设备处于等待之中,直到日益减少 的商业活动清除了多余的生产并使存货能够售出为 止?无论是否为人接受,这种解释都是彻头彻尾的胡说。
17) “消费不足”理论非常受欢迎。它断言在繁荣时期发生一些事情——一些论点认为这时产生 了太 多的投资和太多的生产,另一些论点认为收入中的大部分流向了 高收入阶层——这就导致了消费 需求不足以至他们不能购买生产出的 产品。于是,危机和萧条接踵而来。在这个理论中存在着许 多错误。
18) 经济学家中有一种普遍的趋势,就是将萧条归咎于“投资机 会”的缺乏或“饱和”。在繁荣时期投 资机会向人们打开,而人们也 相应地对此加以利用。然而,不久这些投资机会就消失了,接着萧 条 跟随繁荣而来。萧条将一直持续,直到投资的机会重新出现。
19) 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创新成系列地发生在一些特定行业内,这就产生了繁荣。当创 新性 的投资自身耗尽,投资造成的产量增长,使产品充斥着市场并摧 毁了较陈旧的机构和行业,繁荣 就结束了。在一系列创新结束的同 时,陈旧的机构突然面临了很多困难,失败风险普遍增高,这 带来了 萧条,而当旧有的和新兴的机构最后使自身适应于新的环境之后,萧 条才结束。
20) 另一个流行的理论将商业周期归因于“过分乐观”和“过分悲 观”相互交替的心理波动。这一观点 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市场具有调 节功能,它会奖赏那些正确的预测,而惩罚那些糟糕的预测。企 业家 并不依赖于他们自己的心理状况;他们的行动有赖于对利润和损失的 客观测试。
21) 在一个拥有纯粹自由市场的社会中,生产能力的提高使 商品供给增加,同时使价格和成本降 低,并使得越来越多的 消费者能享受到较高生活水平带来的成果。但是这一趋势被 用来稳定物价 的货币性通货膨胀抵销了。稳定物价从过去到 现在一直是许多人想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它阻止 更多的人 以较高的生活水准生活,而自由市场应该可以带给人们这些 成果;同时它也造成了商业 周期中的繁荣与萧条。
22) 一般以为,20 世纪 20 年代的大繁荣是在经历了一年或更长时间的 衰退之后,大约于 1921 年 7 月开始,1929 年 7 月结束。虽然著名的股票 市场暴跌发生于 1929 年 11 月,但是生产与商业活 动从这一年的 7 月开始 下降。
23) 造成 20 世纪 20 年代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准备金总量 的上升:这造成了成员银行与非 成员银行信贷的扩张,非成员银行将 其准备金存入成员银行中。准备金总量上升 47.5%(从 16 亿美元上升 至 23.6 亿美元),这正可以解释货币供给总量 62%的增长(从 453 亿美 元上升至 733 亿美元)。由于政府控制银行系统,这区区 7.6 亿美元的 准备金上升竟然如此有力,它使得 货币供给量增加了近 280 亿美元。
24) 如果说对于 1922 年的货膨胀政策而言,联储管理机构不应付有责 任,那么在动机上,不能说 他们是无辜的。因为有证据说明通货膨胀 的结果正是联储最欢迎的。作为摆脱 1920—1921 年的 衰退并刺激恢复 的手段,通货膨胀看起来理所当然,它可以增加生产,解决就业。
25) 通货膨胀实际上在 1928 年年末大致结束。从此开始,货 币供给量保持不变,之后,经济萧条 不可避免。
26) 1924 年的信贷扩张除了为刺激对国外放贷,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 阻止那些国家的黄金流入美 国。[9]黄金流入主要是由于其他国家采取 通货膨胀政策所致。尤其是英国,当时该国面临严重的 经济问题。
27) 显然,到 1924 年末,在外汇市场上,人们看到美国是在通过通货膨胀 帮助英国,美国希望将 英镑价格提高到战前的水平以达到目的,但这 种升值是由政府行为导致的,而非基本的经济规律 使然。
28) 以通货膨胀帮助外国政府也刺激了农产品出口,因为其他国家现 在可以扩大对美国农产品的 购买。
29) 1924 年美国的通货膨胀正是为了帮助不列颠,帮助农民,也同时 也可以帮助投资银行家们, 最后为了帮助政府能在 1924 年的选举中获 得连任。
30) 众所周知,1927 年各大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导致了当年的通货膨 胀,而鲜为人知的是纽约联邦 储备银行主管本杰明·斯特朗和英格兰 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Montagu Norman)间的亲密合作很 早就开始 了。
31) 斯特朗也并没有认识到在 1929 年美国公众会被迫付出 多大的代价。他在危机到来前死去了。如果让公众了解斯特朗的真实 行为和所导致的后果,在萧条时期,他们会激烈地反对政府所采取 的 导致通货膨胀的干预政策,而不是反对资本主义体制。
32) 从这时起,美国经济大膨胀的最后阶段来临了,这首先表现在股 票市场上。尽管相比其他商 业贷款,股票市场信贷不会导致程度更深 的通货膨胀,但它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决不小于其他贷 款,所以我们 有必要以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程度批评股市上发生的信贷膨胀,就像 我们对待任何 其他类型的信贷扩张一样。
33) 柯立芝和梅隆就像“斗牛士 的助手”,挑逗着股市进入牛市,他们在 1927 年的声明导致了进一 步 通货膨胀,并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已经看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有 效地为提供给股票市场的 同业拆借确定了利率,在与纽约证券交易所 合作之下,联储的政策为银行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使 它们能随时向股 市提供贷款。
34) 此时,悲剧到来了。正要遏止经济膨胀,联储却发现已经被自己 的承兑汇票政策弄得骑虎难 下了。在联储承诺将购买市场上所有的承 兑汇票后,市场中的承兑汇票增加了,1928 年后半年联 储购买了超过 了 3 亿美元的承兑汇票,这样经济膨胀又得以继续。1928 年 12 月末,准 备金增长 了 1.22 亿美元,货币供给增加了大约 19 亿美元,这实际上也 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大值。此时, 货币供给总量达到了 730 亿美元,自 通货膨胀以来,这时的货币供给量是最大。
35) 20 世纪 20 年代的通货膨胀在 1928 年末确实结束了。1928 年 12 月 31 日的货币供给总量是 730 亿美元。1929 年 6 月 29 日,货币供给总量是 732.6 亿美元,年升幅只有 0.9%。这样,通货 膨胀实际上在 1928 年末 大致结束。从此开始,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即使上升也足可以忽 略。之后,为了调整经济平衡,经济萧条不可避免。
36) 即使在萧条开始以后,适当的货币政策应是紧缩通货,至少也应 不使通货进一步膨胀。由于 股票市场到 11 月前一直在膨胀,更恰当的 货币政策应该是实施通货紧缩。然而柯立芝总统继续 为经济添油加醋 直至萧条到来。在离任前几星期的 3 月份,他宣称美国的繁荣是“绝对 健康的”, 股票的“市价低廉”。
37) 20 世纪 20 年代,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所能造成 的危害,原因之一就是人 们将稳定物价看成货币政策的目的和标准。联储的管理机构也强烈希望维持物价的稳定,而这已 经引起了极大的 争议。而人们争论较少的是当时大多数经济学家也认为货币政策应以 追求物价稳 定为主要目标。事实上,20 世纪 20 年代的一般物价水平大 致比较稳定,这使经济学家忽视了通 货膨胀可能造成的危险,这样也 就无法对大萧条有所警觉。
38) 我们 不能认为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唯一表现。
39)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论断:联储的管理机构在颁布通货膨胀政策 时,它们不仅希望帮助英 国,对农民进行财政扶持,它们还受到了一 种盛行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也许更应该说是误导— —这种理论将追 求稳定的物价水平作为货币调控的目标。
40) 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终于明白;大萧条的错误并不在 于自由市场经济身上,而应该归咎于 政客、官僚和那些“先进”的经济学家。而且,对过去或将来发生的任何一次萧条 来说,情况都会 是这样。
41) 如果政府希望减轻而不是加重萧条,它唯一可以采取的方法就是 自由放任——让经济听其自 然。在 1929 年以前,当美国遇到经济萧条,自由放任几乎都被作为一 条传统的政策加以采纳。
42) 胡佛改变了先前历届政府在萧条时期采取的政策,他所 有干预措施的特征都是外柔内刚的, 即商人被劝告“自 愿”采纳政府要求的措施,劝告的背后就是威胁,如果企业 不能“自愿”采纳这些 措施,随后而来的就是强制性的管 制。
43) 政府计划向萧条宣战,而胡佛则是这一革命性计划的创立者,他 在这方面的作用被历史学家 错误的忽视了。在很大程度上,富兰克林 ·D. 罗斯福只是把他前任留下的政策更具体地加以实 行。
44) 梅隆的主张恰恰是胡佛所藐视的“主张不干预的清算 论”。梅隆希望“清算劳工市场,清算股票 市场,清算农业 和清算房地产业”,同时从经济中“清除腐坏”,降低高昂 的生活费用,并鼓励人 们努力工作,加强企业的效率。但梅 隆的建议被胡佛否决了。
45) 11 月 24 日的股市崩盘宣告了大萧条的到来,而胡佛总统做好准备 随时迎击考验,他准备展 开一场前所未有的政府干预计划,计划包括 高工资率、公共建设以及扶持不佳的经济,这些也就 是人们后来称的 新政。
46) 一旦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这只会加剧而不是解决问题。
47) 1930 年,大多数人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值得担心的 了。胡佛在工资、建筑业、公共建设和 农业扶持等问题上采 取了果断的行动,这使公众觉得在这个时候国家对出现的问 题迅速地进行了 安排,这将使经济形势大为改观。
48) 在乔治·哈里森总裁的管理下,纽约联储在 1929 年和 1930 年又一 次成为低利率贷款政策的领 袖。联储独自执行了通货膨胀政策。要不 是这年的春天股票市场发生暴跌,要不是 1930 年后期 银行业被破产浪 潮席卷,通货膨胀可能会更加严重。
49) 斯姆特—霍利关税:在 1929 年播下的又一颗种子在 1930 年中期结出了恶果。我们已经 看到 奉行高关税和对外贷款政策会因为对外贷款逐步减少而伤害农产 品出口,但是胡佛却进一步提高 了农产品和制造产品的关税。
50) 就在胡佛同意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的那天,股票市场暴跌。这 项议案反映出保护主义在全 世界范围内抬头。市场和国际分工受到抑 制,美国消费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由此引起的国际贸 易下滑为农业 和其他行业的出口带来了不良影响。
51) 在大萧条时期,减少政府在经济上的财政负担,这一点尤为重 要。首先, 在这样一个时刻,让 经济能免于政府获取资源的沉重负 担,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其次,减轻负担会使总支出转移到增 加投资 和减少消费上,从而为治愈萧条提供双重的治疗动力。
52) 1931,悲剧性的一年。政客和经济学家们都坚信 1931 年经济将会复苏,可这一 年发生的却是 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萧条。之前的通货膨胀为欧 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美国的国外贷款是造成这 次通货膨 胀的原因之一,联储则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此外,美 国的高关税也阻碍了其他国 家出售商品,并以此偿付其债 务。
53) 在美国,萧条越来越严重,这倒不是因为欧洲的形势。美国的生 产急速下跌,物价和对外贸 易也是如此,失业人口在劳动人口中的比 重大幅上升至 16%。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工业生产 指数在 1929 年为 110,在 1930 年为 90,到了 1931 年跌至 75。
54) 人们通常认为胡佛总统是坚定的自由放任主义 者,而他却为美国带来了有史以来和平时期最 高的财政赤字。在一年 的时间里,联邦政府造成的财政负担在私营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由 5.1% 上升至 7.8%,在净私营产值中占的比重由 5.7%上升至 8.8%。
55) 1931 年 5 月,财政部长梅隆总结了政府在工资率问题上的想法: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 企业,它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 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需要 记住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购买力,购买力……决定于生活标 准,所以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 活标准。
56) 暂停移民也有助于提高工资率,胡佛仍然坚持不懈地在这一点上 做文章。在 1930 年 12 月的 咨文中,胡佛要求国会制定旨在终止移民的 法律,因为这比总统政令更有效。
57) 胡佛不会在展开庞大的通货膨胀计划这件事上保持沉默,首先, 在 2 月份,政府通过了《格 拉斯—斯蒂戈尔法案》为通货膨胀扫清了道 路,这一法案包括:(a)大幅放宽向联储申请再贴 现的标准;(b) 除商业票据外,联储还可以用政府债券为抵押提供现金。
58) 1932 年间,胡佛一个人向股市,特别是那些卖空投机者逐步发动 了一场战争,他天真而荒唐 地觉得那些卖空投机者要对股票价格的下 跌负责。
59) 这里有两种可能的方法:一种是罗斯福采取的方法,破 坏银行存款人的财产所有权,由联邦 政府发动并控制一场大 规模的通货膨胀;另一种就是抓住机会,唤醒美国人民对其 银行系统真实 本质的认识,并立即重新使用一种真正健康的 硬通货。在这个关键时刻,这个国家却将自身的安 危置于另 一项激进而“现实”的政策之上,这一政策就是通货膨胀、 实行社会主义,而这也使萧条 持续的时间长达 10 年。
60) 对财产权的侵犯:最后的通货危机。和大多数萧条时期一样,在债务纠纷中,债权人的财产 权和要求 权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这总是有利于债务人;他们想拒绝履行偿付 责任,但又不受任 何惩罚。
61) 胡佛先生是在 1933 年 3 月离任的,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 严重的萧条。生产下降超 过一半:1929 年 8 月,工业生产指数为 114, 1933 年 3 月下降到 54。失业人口在劳动人口中的 比例始终保持在 25%, 国民生产总值也下降了近一半。
62) 经济学理论证明,只有政府的通货膨胀才能造 成繁荣和萧条更替的商业周期,萧条会因为通 货膨胀和其他干预性措 施而被延长和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