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山芽儿》读后感及作品节选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10-30 09:13:4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山芽儿》读后感及作品节选

王新明 著

天天出版社

这是一部内容独特、阳光向上的优秀作品,在第三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评选中获“金葵花奖”。作品以孤悬在几千米高的悬崖上的彝族“悬崖村”为背景,勾勒出了彝族山村浓郁的田园画卷,赞美了彝族百姓努力自强,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故事。作品围绕两位彝族少女阿嘎和依呷展开叙述,把她们的个人成长和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结合起来,贴合“精准扶贫”的社会现实,弘扬努力、自强的正能量。两个彝族少女就像大山上的嫩芽,虽然柔弱,但又无比坚强,作品语言灵动,气质纯净,昂扬向上。

高高的山崖上,有座矮矮的村庄,名叫阿土。

太阳落山,阿土村整个被笼罩在一团橘红色的霞霭里,蛾眉月悄然爬上西南方的矮空,短暂停留后,便坠入地平线。一袋烟的工夫,黛青的山野就与暮色融到了一起,从人们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了一般。

这是生活在阿土村的第四代人。

阿土村的人都睡得早,村里的人怕费电,早早吃了晚饭,便吆喝着家里的娃娃回屋准备睡觉。小娃娃“咿咿呀呀”地哭,大娃娃野,喊几遍都不回,惹得阿妈们发脾气,叉起腰大骂:“鬼娃娃,黑灯瞎火,看不掉下崖摔断腿。”

阿土村藏在群山间,一边是望也望不到尽头的山谷,山梁一道连着一道。那绿色的山梁,一道比一道浅,朝远处铺排而去,最后隐没在天边;另一边则是陡峭的山崖,山崖下有学校,有牛牛坝,有集市,有更多热闹富裕的村庄。

望山跑死马。

阿土村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往山谷那边走,眼瞅着就在鼻子尖底下的山,骑上马,套着车,还是要走小半天。一往一返,有时就要在山里过夜。虽说是山里人,但毕竟不是个个会狩猎,遇着些狼啊豺啊什么的狠茬子,难免心惊胆战。雨季一来,情况就更让人恼火了。拉达河一涨水,整个山谷就没在河水中,把阿土村变成一处孤岛。所以,大多时候,阿土村人下山都走山崖那一侧。从崖上到山下有十七条藤梯,每条藤梯十几到几十磴。这条路虽然艰难,下个山,上个山,都简直要人半条命,但是能节省很多时间和脚力。

这也是阿土村几辈人都在走的路。这条路被人们称为“天路”。

说起这条路,老毕摩就会不停地“啧啧啧”咂嘴,打开话匣子说上三天三夜。

老毕摩的年纪就像村中那棵老龙树一样是个谜。有人猜测老毕摩得有八十几岁了,也有人非常肯定地说老毕摩至少一百岁!单看老毕摩那满脸皱纹就能说明。

每每教训起那些顽劣的娃娃时,那些欢脱的野娃娃连带着他们的阿爸阿妈,大气都不敢多喘,耷拉着脑袋,夹着肩膀洗耳恭听。阿土村阿爸阿妈这一辈人里识字的人不算多,但是,他们个个守理,个个讲规矩,这不能不说是老毕摩的功劳。

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见面碰头了,也无非聊聊谁家儿子下山了,谁家媳妇又生了一个娃,谁家老屋进了灰鼠,把来年的种子都嗑得稀碎。

当然,守理和扒是非是两码事。

而嚼舌根的事,也分着嚼得和嚼不得两种。依呷家的事,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从不谈论,但是一些半大不小的娃娃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了。他们还特别喜欢当着依呷的面说三道四:

“依呷,听说你阿爸要给你找后妈啦!”

“依呷,后妈都坏哦。”

“依呷,要是后妈给你生个阿弟,你就惨喽。”

要是大人听到大娃娃说这些话,会拧着他们的耳朵,让他们闭嘴。但这似乎并不能消除娃娃们对于后妈的臆想与议论,如果依呷和后妈打架,她阿爸会帮着谁呢?阿嘎觉得他肯定会向着自己的媳妇,男人不都是这样的吗?她说这话的时候特别像一个小大人,虽然她也不过十五岁。但是,她就好像饱经沧桑的老婆婆一样,所有话里都是酸唧唧的对生活的感慨。

依呷阿爸年纪不大,但他算是阿土村这个年纪的人当中见过世面的了。早些年他跟着阿木科没少下山。他是个心思重的人,村里人背地里说他有城府,可老毕摩说那叫有头脑,跟自己一样,爱琢磨,早晚得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