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明道显性》引论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6-18 09:35:01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明道显性》引论读后感

参加乐易读书会,周昌乐老师讲,书有三种类型,休闲书、专业书和安身立命之书。我们在乐易读书会读的显然都是第三种,为了让自己能专心致志的读书,认领了第一章引论的读后分享小任务,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读后感。

我猜测《明道显性》这本书的序言和第一章引论可能是全书最容易读的,对整本书的内容做了一个引导性的概述,即便如此,也需要专心致志的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

第一遍读,大致了解了这本书的来历,读这本书有什么用。来源于周老师为大学生开的课程。联想到20多年前我在大学读书,那时候周老师是我们计算机系最有名的老师之一,因为当时就听说他在研究论语、禅法,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感觉简直是不可思议,也很疑惑。直到现在,来到乐易读书会、有幸读到这本书,才了解到,原来这就是在单一的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以外的第三种文化,人文与科学交汇融合的新文化。期待通过学习这些新文化、新思想,重新建立自己的内心秩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获得人生的幸福。

第二遍读,加深了对“道”的理解。“明道”的道,“传”的“道”就是“大学之道”、“根本之道”、“圣学之道”。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是指对宇宙万物的终极体悟,不可以用语言来准确表述。

为什么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述?我觉得是因为语言文字表述有其局限性,比如我们出去旅游看见的自然风光,非常美、非常震撼,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哇,好漂亮,好美啊”,即使再出色的文字也不能反应出来当时所见所闻的十分之一;即使描述了,对没有见过这个风景的人而言,他还是难以想象和理解,因为在他记忆的数据库中,没有参照物。作为形而上的“道”——终极体悟,那就更难用语言文字表述了,所以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我曾经有个疑惑,既然没法用语言描述,那我们还怎么学,老师又怎么来传道呢?现在对这个问题粗浅的理解是尽管语言与文字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但是至少能尽其所能去诠释,让能悟的人去悟,总比啥也不讲更好一些,而不能悟的人,就算是悟破脑袋也没有用。所以具体传道的内容本身不是“道”,而是让我们悟道的方法或者说是途径。

《明道显性》传道的具体内容是以孔子的思想为核心,包括先秦历代优秀思想家的思想,例如子思、孟子,还吸收了道家老子、庄子和禅宗(如六祖坛经)的一些合理思想,总得来说,我认为这个“圣学之道”应该就是指中华文化思想体系中最精华的那一部分。

第三遍读,重点放在了圣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纲要的理解。归纳起来就是三个方面内容:“知天道”、“致中和”、“躬亲民”。

“知天道”就是要“格物、致知”,去了解自然的根本规律。

“致中和”就是要“诚意、正心、修身”,不自欺、保持健康心态(没有忧虑、恐惧、愤怒、好乐),而后修仁智勇三个品德,把“知道”的东西内化到自己内心,真正变成自己身体力行的内在精神。

“躬亲民”就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致中和”之后要行动起来,担负起社会责任,用自己所学之“道”去为社会做贡献,奉献社会。

从“知道”,到内化为“达道”,再”行道“。这本书主要是围绕“知天道”和“致中和”来讲述的,而且是按照沟通文理的方法,把圣学思想和科学的理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融合了东西方各自的优势,是第三种文化的典范。我想反复阅读引论,有助于我们对整体加以把握,对后面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