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留德十年》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1-15 06:08:28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留德十年》读后感


十月份定的目标是看《留德十年》这本书,然而书太短,囫囵吞枣两天就看完了。

一直以来也没有看书写读后感的习惯,大多数书都只能在我脑海留下初步的印象。偶尔遇到某件事情还能激发一点记忆,其余的时间甚至连自己看了哪本书都不记得了。我深以为不能再这样,即使看书的目的性不强,不打算学任何东西,我也得至少记住自己看过哪些书。

十月份看了很多本书,有印象的就只有 《留德十年》了。翻看自己的阅读记录,发现自己还看了 《逝者之书》,《檀香刑》,半本 《蛙》,半本 《谈判》 和 《索拉里斯星》。知道书名的瞬间,这些书的内容都扑面而来。甚至会想起来当时看完《逝者之书》给某李如数家珍地讲了一晚上各种“死亡方式”的“死状”。然而,当时印象再深,现在也只记得雷击和机械性窒息了。

所以十一月份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看一本书并写读后感。无需每字每句都要斟酌、摘录,只需要在阅读时附带记录当时阅读的感想即可。

十一月复读了《留德十年》,陆陆续续记录了不少临时的想法,没有什么主线,通常都是天马行空的。在这里把这些天马行空的记录综合在一起,回看起来确实能把自己带回到当时阅读的场景。

《留德十年》是季羡林根据自己七十多年经历著成的八部书中的第四部。不看这本书,我压根不知道原来季羡林在德国修习了一个主系,两个副系的语言学。主系是梵文和巴利文(印度学),副系之一是英国语言学,之二是斯拉夫语言学和南斯拉夫文。并且在二战爆发之后还同时修习了吐火罗文。这里摘录文中的几句原话。

... 我已立下大誓:绝不写有关中国的博士论文。鲁迅先生说过,有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用老子与庄子谋得了博士头衔,令洋人大吃一惊;然后回国后讲的却是康德、黑格尔。我鄙薄这种博士,绝不布他们的后尘。现在到了德国,无论主系和副系绝不同中国学沾边。—— 第十二章 二年生活

”一个人一生中不能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能给人招灾祸,也能给人造福。我学习吐火罗文,就与偶然性有关。—— 第二十二章 学习吐火罗文“


“你只要走进去,说明来意,立刻就能买到一大篮子装好的食品。主体是几个重约七八斤的大“裂巴”,辅之以一两个几乎同粗大的香肠,再加上几斤干奶酪和黄油,另外再配上几个罐头,共约四五十斤重” —— 第五章,在哈尔滨

住所附近有一条繁华的街道,各种小饭店琳琅满目。于是我养成了每天晚上回家途中吃晚饭的习惯。

公司离住所很远,但我只需乘坐一趟地铁就能直达,中途无需换乘,且这趟地铁几乎回回有座。早晚上下班乘地铁的时间长达四十分钟,这是我固定的阅读时间。

有时间阅读于我是幸事,也有时有些不幸。晚上在地铁上八九点了,空着肚子,突然读到了季羡林先生描述的各种吃食,馋得直流口水。

看到季羡林先生说大“裂巴”,奶酪,火腿,我就心里想着非得尝尝“裂巴”配奶酪不可。一边想,一边更馋。然而住所周围都是卖中餐的,我只能吃盖饭解馋了。


“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因为写自传不是搞文学创作,让自己的幻想纵横驰骋。我写自传,只写事实。” —— 楔子

希望自己说话写字能少些结论,多些事实。


“五六十年以前,一股浓烈的留学热弥漫全国,其声势之大绝不下于今天。留学牵动着成千上万青年学子的心。我曾亲眼看到,一位同学听到别人出国而自己则无份时,一时浑身发抖,眼直口呆,满面流汗,他内心震动之剧烈可想而知。” —— 第一章,留学热

“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后门,照样找不到工作,也就是照样抢不到一只饭碗。如果一个人能出国一趟,当时称之为“镀金”,一回国身价百倍,金光闪烁,好多地方会抢着要他,成了“抢手货”。—— 第一章,留学热

我读本科时留学也热。在母校一半同学都奔着留学而上的大学。我有幸认识一些车辆工程的朋友,无一例外全部留德。现在我早已不是学子,也不知学校里的留学热是不是如我想象一般冷却下来。

书中所讲,留学热且难;我所经历,现在的留学出国更像是人生的一条道路选择:出国,读研,工作,创业。


“对我个人来说,人类历史上迄今最残酷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似乎有点不够意思。我在上面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曾经这样说过:‘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戏,开端竟是这样平平淡淡’。今天大战结束了,结束得竟也是这样平平淡淡。难道历史上许多后代认为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之类的事件,当时开始与结束都是这样地平平淡淡吗?“

大事的开端和结尾竟如此平平淡淡,不知道我现在是否生活在一段大事件中呢?

战争和历史一向不在我的阅读清单中。最近恰巧看了不少有关二战的文章,再加上《留德十年》也有一些二战的描述,我对战争和历史的书籍升起了一些兴趣。不久前看了电影 《帝国的毁灭》,通篇就是三个字:看不懂。看来我需要在历史和战争上扫扫盲了。不知道有没有朋友涉猎此道,能给我推荐一两本相关的书再好不过了,国内外的都可。


"我在饥饿地狱里已经待了不少年头,乍吃这样精美的中国饭菜,准备狼吞虎咽,大大地干它一场。然而德国医生告诉过我,人们饿久了,一旦得到充足的食物,自己会失掉饱的感觉。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就有不少人这样撑死的。我记住了这些话,随时警惕,不敢畅所欲吃。然而已经解馋不少了。"

这段描述让我也感觉自己也饿了。


我只说一说写作的过程。这个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回忆的过程,有日记为根据,回忆并不是瞎回忆。

这让我诞生了写日记的想法。

十月开始写日记,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不是记流水账,但是每次都感觉自己有无穷多的话要说。说出来一看,全是感受,没有事实。隔一段时间回看写的日记,通篇不知所云,无病呻吟。今后写日记一定要写事实,不要浓墨重彩自己的感想,即使是流水账也无不可。


很高兴自己能写出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