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究竟是做了什么不同的事情,导致富人和中产阶级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财务之路?
第三部分,如何通过“关注自己的事业”创造财富,实现家庭财务的安全与自由?
我们先来看看:
1、什么是“老鼠赛跑”陷阱?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多数人接入“老鼠赛跑”的财富陷阱?
请先看看以下场景:孩子出生了,然后去上学,自豪的父母很兴奋,因为他们的孩子很优秀,还考上了大学。之后孩子毕业了,找了份安稳的工作。孩子开始挣钱,手上有一大堆信用卡,买很多东西;他们还要结交朋友、约会,然后步入婚姻。婚后夫妻双方都有工作,感觉前途一片光明,于是决定买房,买车,度假并且生孩子。
这样,甜蜜的负担就来了:他们需要大量的钱。这对幸福的夫妻认为他们的事业是最重要的,并且开始更加努力的工作,希望能够升职加薪。他们加薪了,另一个孩子也出生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大的房子。他们工作更努力了,成为更优秀的雇员,收入也上升了。但他们赚了很多钱,却不知道钱都到哪里去了。孩子现在又到了上学的年纪,又要开始为他们上大学和自己的退休金存钱了。
故事叙述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本书作者却认为,这对快乐的夫妇,在35岁后陷入了“老鼠赛跑”的陷阱,他们不仅为公司老板工作,还要通过缴税为政府工作,通过偿还房屋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为银行工作。接着他们劝告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然后找个安稳的工作或职业,他们终身辛苦的工作,他们的下一代又将重复相同的过程,这就叫“老鼠赛跑”。
事实上,本书在多个篇章反复讲述了人们陷入“老鼠赛跑”陷阱的各种情况。细细读来,这些场景正是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也是我们身边天天在发生的事情。
作者指出,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他们只想考进更好的学校,学习一门专业技能,然后出来轻松工作,挣大钱,然后到了某一天,他们会发现,自己已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并且已经不能停止工作了。原因就是人们在学校从来没学过关于钱的知识,而且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相信工作是为了挣钱,却不学习如何运用钱,让钱为自己工作。
而造成如此结果的根本原因,则在于人们都有恐惧和贪婪之心。一开始,没钱的恐惧会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取得报酬后,贪婪和欲望又让人们想拥有所有用钱能买到的好东西,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模式: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生活从此被恐惧和欲望这两种感觉所控制。赚到更多的钱,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这就是所谓的“老鼠赛跑”模式,而大多数人从未认识到他们身在陷阱之中。
那么“恐惧”和“欲望”是如何把人们引入“老鼠赛跑”陷阱中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恐惧。
“去上学取得好成绩,这样你就能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
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给人建议,但是作者指出,人们其实是基于恐惧才给出这样的建议,他们担心你将来挣不到钱,在这个社会上过得不好。为了寻求保障,认为你应该学习某种专业,找份安稳的工作,赚取稳定的收入,以保一世安稳。
事实上,依靠掌握某一专业或技能,而端上“金饭碗”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根据2009-2020年国内高校冷热门专业变迁调查数据显示,十年前的热门专业在今天的热门专业中已难寻踪影,而且热门专业3到5年就有颠覆性的变动,这种变化的速度还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因此,若仍遵循旧有的观念与规则,寄望于凭借在大学的四年专业学习而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看看这句话,有人说:“我得去找份工作”。
但有人这么说的时候,很可能是因为害怕没钱,而催生了去找工作的想法。作者认为,如果害怕没钱花,不要急着去找工作,挣几个小钱去消除恐惧,而要先问问自己:一份工作是最终消除这种恐惧的最佳解决方法吗?答案是否,从人的一生来看更是如此,工作只是试图用暂时的办法来解决长期的问题。因此在寻找一份工作之前,要先确定自己想从这份工作中学习获得什么技能,对职业生涯来说意义多大,而不只是考虑薪资的多少。
还有很多人为了为数不多的工资收入,而勤奋工作,深信有工作就有保障,盼着一年三个星期的假期和工作三四十年后才能获得的一小笔养老金。这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说的:“如果人们选择为钱工作,这就是他们要过的生活。”
作者强调,很多人害怕没有钱,却没有去直面这种恐惧,他们只是在情感上做出反应,而不去思考。钱主宰着大多数的生活,他们却拒绝去分辨真相,只是周而复始的在工作、赚钱中挣扎,一如笼中奋力奔跑的小白鼠,永无休止。他们期望通过赚钱来消除这种恐惧,但没有成功。
我们在谈谈欲望。
人们希望拥有更好,更漂亮,更有趣的东西,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们也为了实现欲望而工作。
比如,作者指出,很多人认为钱能买来快乐,但是用钱买来的快乐往往是短暂的,不久他们就需要更多的钱来买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开心,更多的舒适和安全感。于是他们继续工作,越陷越深。也就是,不断实现欲望,并不能让人跳出“老鼠赛跑”的陷阱。
那么,如何才能跳出或者避免陷入“老鼠赛跑”的陷阱呢?
作者认为,造成贫困和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恐惧和无知,而不是经济环境、政府或者富人。大多数人让恐惧和欲望来支配自己,这是无知的开始。而无知,让人永远无法逃出被恐惧和欲望支配的境地。
书中,作者以一副寓意画做了形象的比喻:画中有一头拉车的驴子,驴子眼前挂了根新鲜的胡萝卜。从画中寓意可以明了,驴子之所以日复一日的卖力拉车,是因为眼前的那根胡萝卜。至于为什么要拉车?要把车拉去哪里?它并不清楚,它要的只是眼前的胡萝卜。
而对于很多人来讲,工作收入就是驴子面前的胡萝卜,是幻想。正是恐惧和欲望使无数人紧抓着这个幻想不放,还以为它是真实的。如果驴子能了解到全部事实,它可能会重新想想是否还要去追求眼前的那根胡萝卜。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也是如此。
所以,作者认为,人生其实就是在无知和觉醒之间的一场斗争。人一旦停止了解有关自己的知识与信息,就会变得无知。而这种斗争实际上就是你时刻都要做出决定:是通过不断学习打开自己心扉,还是封闭自己的头脑。
学习,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事情。但对于走出校门的大多数人来说,离开学校确实学习的终点,而不是起点。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1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本,人均电子阅读量为3.29本,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更快的兴衰起落,身处其中的人也将被裹挟前行。太多人却过多的关注眼前的收入,而不是关注他们最大的财富——头脑。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只有保持开放的头脑,不断学习,才能在时代的变化中不断创造财富。
除了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财务能力外,作者还强调,要敢于直面我们的恐惧和欲望,学会怎么思考解决问题,而还不只是对感情做出反应。他举例说明,很多人因为害怕付不起账单,就条件反射似的冲出去工作,却没有时间问问自己:还有什么别的法子吗?追根究底,正是对钱的无知和恐惧控制了人们的生活,他们的思想被他们的感情,而不是它们的理性驱动着。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观点:对钱的恐惧和欲望,让大多数人陷入“老鼠赛跑”的陷阱。唯有敢于直面恐惧和欲望,理性思考和判断,才能看清真相,才有跳出“老鼠赛跑”陷阱的可能。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部分的内容:究竟是做了什么不同的事情,导致富人和中产阶级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财务之路?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在生活中你挣了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留下多少钱,以及能够留住多久。
美国劳工剧场与《财富》杂志合作开展了一项历时40年的调研,他们随机抽样出100位25岁哈佛毕业生,连续追踪40年,观察并记录他们的收入,支出,资产与负债,40年后发现:49%的人要依赖亲朋好友、社会救济生活;29%的人已经去世;12%的人宣告破产;5%的人要继续工作;4%的人经济独立;1%的人创业致富。也就是说,在哈佛毕业的高起点上,历经40年人生后,只有5%的人可以过上自己理想的退休生活。
由此可见,即使世界顶尖聪明的知识精英,也在财务之路上走的跌跌撞撞。因此,作者认为,如果人们想创造并留住财富,就必须学习财务知识。而财务知识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必须明白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大多数人就是因为不清楚资产与负债的区别,才在财务问题上苦苦挣扎。
在作者看来,“富人获得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获得负债,只不过他们以为那些负债就是资产。”这就是富人和中产阶级走上不同财务之路的关键原因。
那么,如何区分资产和负债?
书中给出了资产与负债的简明定义:
资产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
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举例来说,对于中产阶级,房子是其最大的资产。作者却提出,房产是负债而不是资产,因为它把钱从你的口袋中掏走了。
房产,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再熟悉不过,它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梦想和最大的投资。根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家庭资产与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占家庭总负债的75.9%,其中又以刚需型房贷家庭占比为最高,几乎是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买房。
对于购买房产这件事,作者表示,他不反对,但在买房前要充分理解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如果要换一所大一点的房子,他的做法是先进行投资,当他的投资收益能够拿出一部分作为购买房子的支出,并且还有一部分现金继续进行投资的时候,他才会去购买这种房子。而不是买下房产后,收入与支出总是持平,这样不但失去投资的机会,还可能导致负债总比资产多的结果,只能拼命去赚钱用来支出,而陷入“老鼠赛跑式”的生活。
作者表示,过多的支出把家庭拖入债务和财务不稳定的漩涡之中,即使人们工作业绩优秀、收入固定增长,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而这种高风险的生活正是由于缺乏财商教育造成的。
真正的悲剧是,由于早年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教育,造成了中产阶级财务上的风险。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从来没有平衡过,负担着大量债务而且也没有能够产生收入的真实资产。因此,当重大投资机会来临时,他们也无法抓住,从而过着被金钱控制的生活。
另外,作者还通过图片展示了穷人、中产阶级和富人一生的现金流走向,直观的说明了他们如何在购买资产与负债中各自走向不同的财务之路。
穷人(也可以表示为一个没有经济独立的年轻人)的收益表显示,他们的收入主要为工资,其收入主要流向为吃、穿、住、行等生活支出,他们的收入与支出持平,甚至低于支出。
而中产阶级的现金流走向则显示,他们通过工作获取工资收入,其收入的主要流向生活支出、税收、抵押贷款、固定支出等;在资产与负债表中则可以看到,他们的资产近乎于零,主要为负债,负债类目主要表现为抵押贷款、消费贷款与信用卡。
图片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富人的现金流。富人的收入呈现多样化,且不再依靠工作获取收入,他们的收入主要由股息,利息,租金收入以及版税等;在资产负债表中,他们主要集中于资产而非负债,其资产主要呈现为股票,债券,票据,房地产以及知识产权等。
对照不同人群的现金流走向,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人们去学校学习以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学会用专业技能谋生;但由于学生在学校时并没有获得财务知识与技能,所以成千上万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虽然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但却仍在财务问题中挣扎。
根源则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中缺少的不是如何挣钱,而是如何花钱,挣了钱后怎么办?你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钱,又怎样防止别人从你手中拿走一些钱?你能拥有这些钱多久?你如何让钱为你工作?
作者强调,大多数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遭遇财务困境,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明白现金流,也就是收入和支出模式。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一些人在忽然得到一大笔意外之财,比如遗产,加薪或买彩票,中大奖之后,不久又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因为钱只会让你头脑中的现金流模式更加明显,如果你的模式是把收入都花掉,那么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增加支出。
总之,很多人关心怎样才能挣更多的钱,却不知道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选择的消费方式,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财务困境中苦苦挣扎。
通过以上第二部分内容的讲述,我们了解到,最重要的财务规则就是厘清资产与负债的区别,并竭尽全力买入能带来收入的资产,同时还要注意降低负债和支出,让我们能有更多钱投入资产项。坚持下去,我们的资产就会不断增加,这是走上财富之路的最好办法,也是富人区别于穷人和中产阶级根本所在。
3、我们来讲讲如何通过“关注自己的事业”创造财富,实现家庭财务的安全与自由?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财富。
再翻阅词典或经济学书籍上关于财富的释义后,你或许只会对“财富”二次愈加迷惑不解。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对于财富的定义:财富就是支撑一个人生存多长时间的能力,或者说,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们还能活多久?作者认为,如此定义财富,将给人们一种真实准确财富衡量方法,让其能衡量并且确切地判断自己经济独立的目标已实现到哪一步。比如,你认为需要创造多少财富会满足,能不工作的情况下支撑五年、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生活,这就取决于你自己内心的需求了,但这样去衡量,你对财富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观察我们在第二部分中描述的穷人和中产阶级的现金流,会发现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工作的图景,但耗费一生的工作都是在为他人拼命:首先要为公司老板工作,其次,通过纳税为政府工作,最后是为其提供住房按揭贷款的银行工作,而且许多人在不能工作就会变得一无所有。对此,作者指出,大多数穷人和中产阶级财务保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经济基础,他们必须依附于工作。然而,当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地来临时,数以万计的人发现他们所谓最大的资产——房子,正在活活的吃掉他们。这项叫做房子的资产每个月都要花钱;汽车,他们的另一项资产,也在吞噬她们的生活。没有了职业保障。他们就失去了生活依靠,他们所认为的资产无法帮他们渡过财务危机。
因此,为了财务安全,首先你要关注自己的事业。作者强调,你的事业重心是你的资产项,而不是你的收入项。如果你满腹心思都是考虑加薪,升职等,围绕工资收入转的想法,,那么就说明你还没有关注自己的事业。
也就是说,这里对事业的定义,并不单单是你的工作,而且包括你的工作收入在内的全部资产。你还是需要照常去工作,做个努力的雇员,然后不断构筑你的资产项,也就是进行各种投资,而一旦把钱投入了资产项,就不要让它出来,而是让它成为你的雇员,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为你工作。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实现财务安全。
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事业?作者给出了可具操作性的建议:那就是改变自己的财富观念,抛掉“挣钱——工作——挣钱”的错误观念,开始关注你自己的事业,在继续工作的同时,购买一些资产,而不要买负债,或许一旦被你带回家就没有价值的个人用品。怎么理解呢?就是不要把工作赚钱当成你的事业,应该把如何提高财富当成你的事业,比如用工资收入购买能增值的资产。
至于该购买什么资产?作者在书中列出了他认为的真正资产,比如:不许自己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以及票据,版税等其他任何有价值,可产生收入或有增值潜力,并且有很好销路的东西。
其实,控制自己的欲望。富人与穷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穷人和中产阶级会先用自己的血汗钱买下大房子、珠宝、皮衣、宝石来享受一时的奢侈生活,却让自己因此深陷贷款的陷阱中。富人则是先投资,然后才用投资收益来购买奢侈品。
作者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缺乏自律,最好别想着致富。因为从一项资产中获得现金流的过程相对容易,但是拥有控制金钱的坚强意志却很困难。在今天消费主义横行的世界里面,面对种种外在诱惑,人们很容易在支出项上挥霍金钱。由于意志薄弱,金钱的流出简直无遮无拦,这也是大多数人在财务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原因。
最后,抛掉穷人“工作稳定就是一切”的旧观念,去接受富人“不断学习才是一切”的新思想。作者认为,大部分人是为短期的工资和福利而工作,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常常具有灾难性。
他以受过良好教育的“穷爸爸”一生为例说明,穷爸爸工作越努力,就越有职业竞争力,但同时也更深的陷入到专业特长的陷阱之中。虽然穷爸爸的工资增长了,可他的选择机会却少了,直到失去了工作,才发现自己在职业选择上是多么被动。这就好比职业运动员,因为突然受伤,或是年龄太大而无法继续参加比赛一样,他们会失去曾经拥有的高收入工作,而有限的技能又是他们无法另辟蹊径。
因此,作者劝告年轻人,在找工作时要看能从中学到什么,而不只是看能挣多少钱。在选择某种职业或陷入“老鼠赛跑”的陷阱前,要仔细看看脚下的路,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获得什么技能。否则,一旦陷入为支付账单而疲于奔命的陷阱,就和那些瞪着小铁龙不停转钱的小老鼠一样,它们的小毛腿蹬得飞快,小铁笼也转得飞快,可到了第二天早上却发现自己依然被困在笼子里,就像你被你的工作困住一样。
以上关于创造财富的部分,我们就讲到这里。从今天开始,在努力工作之余,不断去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关注你自己的事业,不断积累你的资产项,也就是有价值的投资,当你的支出控制在这些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之下时,你就会越来越富有,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非劳动收入,从而最终跳出“老鼠赛跑”的陷阱。
关于《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我们就讲到这里。我们学习了什么是“老鼠赛跑”的陷阱,以及如何跳出这个陷阱;了解到穷人和富人为什么会走上不同的财务之路;以及让我们越来越富有的方法。
最后,我们以作者这一段警语作为结尾,与大家共勉:“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两样伟大的礼物:思想和时间。你可以运用这两件礼物去做你愿意做的事情。每一元钱到了你的手中,只有你,才有权决定自己的前途。愚蠢的用掉它,你就选择了贫困;把钱用在负债项上,你就会成为中产阶级;投资于你的头脑,学习如何获取资产,富有将成为你的目标和你的未来。选择由你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