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的姐姐》观后感1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4-14 07:54:39归属于观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我的姐姐》观后感


最近,《我的姐姐》热映,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像这种反应现实世界普遍问题的影片,太容易引起一大片人的共鸣了,自然,便容易掀起一片舆论的热潮。

这部影片我是跑了两次电影院看了两次,主要是想要理清姐姐的情感脉络。不过今天先不写姐姐的这个脉络,内心的那一些幽微的东西,需要好好体会好好描绘,我打算放到后面一篇文章去说。

今天这篇文章,简单提几点对影片的粗糙的感受。

1、硬的环境养出硬的人

看《我的姐姐》,很明显的一个印象是,这位姐姐好硬啊!

不苟言笑,一言不合就动手,整个影片下来都没见几丝笑容。

一个柔软的环境,是不会养出这么硬的女孩的。

就像姐姐的男友家,温馨的氛围,“乖乖”挂嘴边的妈妈,浸泡出的男友的性格便是很柔和的。

而姐姐,电影里的很多片段基本上让观众拼凑出了姐姐的成长环境——

从小寄养在姑妈家,被表哥当成练拳的沙包,被姑父看洗澡,被父亲要求装瘸子走路,不被父母保护,被欺负了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高考志愿被父母悄悄修改只为早点养家糊口,大学的生活完全自己负责……

真的可谓是野蛮生长了。

这么硬的生长环境,怎么可能养出柔软的人呢?

就像人的皮肤,硌应着硌应着,便容易长出硬硬的茧子来应对。

人性格的养成也是这样,硬的环境硌应着硌应着,也便养成了石头般的硬性格。

这位姐姐,也便养成了直来直往横冲直撞的性格。

而这样的性格,也会让她的周围环境跟她同步回应,她被长辈号称要替她的父母好好收拾收拾她,她被表姐骂养不熟的东西,她被搭档的医生讽刺这么能干怎么不学临床只当护士啊,她被患者家属硬怼说就是网上那个克死父母还卖弟弟的人吧……

这样回应给她的环境,施加于她,于是又会进一步加深她的硬的应对。

如此一来,这位姐姐似乎便困在了那样一种硬的模式里了。

不过影片中还是有一些柔软的场景的。

比如,姐姐和她的男友在一起被男友抱起来的那个镜头,真的好柔和啊。

比如,弟弟晚上害怕睡不着,姐姐给弟弟念儿歌的场景。

这些时刻,环境中的人是柔软的,姐姐也变得很柔和。

不过,姐姐的硬,硬到了骨髓,似乎需要很多的柔软才能融化,她的男友没能够融化她。

而那个弟弟,一个纯真孩子的纯天然的爱,我觉得,或许可以融化她。

2、无处不在的替死鬼心理

我现在有个比较明显的体会,替死鬼心理真的是一种好普遍的存在啊!

中国民间的一些东西,哪怕一些迷信的东西,其实,也在揭示着人性中的一些很幽深的存在。

替死鬼心理,简单来讲就是,我所承受过的,我一定要让另一个人来承受一遍,然后我才能解脱。

电影里的姑妈,也是曾经的一个姐姐,一个为了弟弟而牺牲了太多自己人生的姐姐,在面对侄女的时候,坚定地“捍卫”作为姐姐应该承担的那些有的没的的“责任”和“义务”——她曾经遭受过的,潜意识里,她也要别人遭受一遍。

当侄女站在姐姐的位置上时,这位姑妈成了最热心积极的那一个,去推动侄女走向她曾经走过的命运。

不过,安然足够硬,她不轻易接受别人施加给她的命运。

这一点,是安然跟她姑妈不一样的地方。

安然在面对姑妈百般想要推动她走向姑妈的老路的时候,她毫不留情地告诉姑妈,姑妈你是一个好人,但好心未必就会办好事,还把姑父看她洗澡的事儿和表哥拿她练拳的事儿在姑妈面前揭穿。说完就离开了,留下愣住了的姑妈。

然后姑妈捶打着她的丈夫痛哭流涕。

安然算是给了姑妈一记重锤,姑妈算是被安然锤醒了。

被锤醒,她抓安然作为替死鬼的动力便消失了。于是后面她告诉安然,套娃也不是一定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把套娃装进同一个套子里,这才是我们潜意识里最愿意看到的事情。

这个时候,当你被别人想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的时候,那么,请你像那个时刻的安然一样,足够硬一些,坚决不接受。

你只接受你自己的安排,哪怕最后你的选择还是那个选择,但你内心的动力是不一样的了,这也决定了你以后的路会不一样。

比如安然,虽然最后她的决定也是抚养弟弟,但主动选择的,和被迫接受的,两种人生,肯定大不一样。

3、情感上的困境才是人最大的困境。

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看电影《我的姐姐》,会对里面的人物感觉矫情,脑子里会冒出来这三个字:至于吗?

有房子,已工作,弟弟已六岁,怎么让弟弟跟自己一起生活就让女主角似乎陷入了困境了呢?

像电影营造出来的那些困境,比如弟弟不吃面包要吃包子,比如没人去接弟弟下学,比如姐姐在单位里呆着憋屈想要考研去北京,等等,这些,其实都不至于困住姐姐的。

在我看来,这个姐姐有这样一位天使般的弟弟陪在一起,打破了她原本生活的沉闷,给她的生活增添了多少分的温度啊,就算要去北京上研究生,也不过三年的事儿,把房子卖了,带上弟弟去北京找一家幼儿园,租个房子,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弟弟是可以顾过来的,这三年的开销还是够的吧,后面弟弟逐渐长大,她研究生毕业工作,就更不存在什么困难了。

当然,电影里也并没有试图在渲染这些现实的困境而认为这些是困住姐姐的原因。

这些当然不是困住姐姐的真实原因。

真正困住姐姐的,是她情感上的过不去。

她小的时候就被父母要求装瘸子,为的就是这么一个儿子,她的弟弟。

这个弟弟虽然无辜,但他唤起了她多少成长的创伤啊。

这些创伤,让她成年后梦回都感觉依稀恍惚。

这些创伤,是她心底陈旧的悲伤。

更是她求认可而不得的永久的遗憾。

这些遗憾,让她午夜痛哭不能入眠。

是的,本是同根生,为什么你眼中的爸爸和我眼中的爸爸好像不是同一人。

我们不是同一人。你是这个家庭的中心,爸爸说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你的,而我,是这个家庭以外的人,你们照片里的合影都没有我的存在。

这些,姐姐情感上怎么过得去!

这位姐姐怎么可能像她的名字那样,安然的,接受这个弟弟,并抚养他长大?!

所以,她会制造一些所谓的外在的困境,类似于什么要上研究生这样的困境,来推开这个弟弟。

所以,她会有想要丢掉弟弟的举动,以及把他送养的举动。

而当经过了这些各种折腾,在这些折腾中,她的过不去的情感逐渐过去了,再加上弟弟跟她相处中带给她的那一些温暖,姐姐内心中对弟弟的情感逐渐生发了出来,就像被灰尘蒙住的宝石,当灰尘被擦掉后,宝石的光泽便开始展现出来了。

恨表达了出去,爱便流动了起来。

影片最后姐姐抱住弟弟大哭,她的爱,在那一刻开始流动了起来。

情感的困境解除了,那么,也便不存在什么现实的困境了。

自然,也便不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困境,困难得必须要把弟弟送养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