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读后感
写在前面的话
小孩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期末考试之前的几次数学测验,分数一直在95分左右徘徊,有她马虎的原因也有其他原因;这些看似不太紧要的原因都是因为她对于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的不够端正造成的,于是我一狠心,连续三天让她在室外温度27-30度的街边摆摊卖货,赚多少钱吃多少钱的饭,赚不到钱就没饭吃。
因为她从小到大我从没有欺骗过她,也从不和她开没有意义的玩笑,所以她当时就认为我真的不打算让她读书,而要让她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
她面对未知的生活状态其实是非常恐惧的,应该做了大量思考。因为她问过我,为什么要摆地摊而不是租个门头开店?也求过我让她去上学,并说她不想摆地摊,也告诉我她知道摆地摊赚钱有多辛苦了。在多次努力都无果的情况下,她摆了三天的地摊,三天之后,我观察她确实心力交瘁,既要考虑今天吃饭的钱,又要担心明天卖不出去东西没钱吃饭,这种每天为口吃的而挣扎的感觉她可能真的体会到了,也算是真正意义上尝到了谋生的艰苦,明白了谋生和学习的区别所在。于是我结束了她的这次社会体验。
当时另一位摆摊的阿姨曾指责我对孩子过于严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既是她家长又是她人生第一任老师,我又能有什么其他的办法,想要她将来生活不是像我一样的艰难辗转,想让她从自身明白生活之艰难,我只能如此这般。看着她在烈日炎炎之下看着过往的人群,渴望着有人买自己一点东西的眼神,作为家长,我的内心痛苦又有谁能知道呢?当周围人在指责我的时候,我又是顶着什么样的压力呢?
小孩现在已经五年级,每天只要老师布置了的作业都在学校做完,放学回家户外活动一小时,吃完饭即投入到自己安排的学习计划中,每天都学习到晚上十点。到目前初二年级的数学已经马上要自学完成,英语已经到达初四、高一水平,语文也已经到达能够独立阅读《资治通鉴》这一类书籍的水平,各副科的自学也开始加进自己的学习计划开始进行,寒暑假每天学习时间都在6个小时以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她能自控如此,皆是三年级那次摆摊卖货的经历时时刻刻在提醒她生活之艰难,使她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放松。
看着她写的这篇读后感,我明白那三天痛苦的人生经历将是她一生的财富,同时也是我对她做的最正确的事情。
——爸爸
我气喘吁吁地跌坐到了座位上,翻出了早读要念的语文课本。过了一会儿,我们读道:“《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读了那最后一句,我忽地想到了什么,有些动情了。
晚上,我查了一下这首诗。它是由王昌龄写于盛唐时代。那时,唐朝国力强盛,国君极欲进取、拓充领土,人们的志气突显,武将皆欲建功立业,于是有了王昌龄所谱写的一首首边塞诗篇。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正是边疆将士们不朽的誓言。此等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有什么可以阻挡?
有志向才能做好事情。不然,便是盲目行事,可能会有一时的成功,但肯定不会长久。没有志向,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在小学时光中发生了一件可以算作大事的事,一件改变了我对学习的态度的事。事实上,是它帮我确定了学习的初步的大体目标——即是志向。
那是个周末,天气挺好的,我到市场上卖旧货。那天中午的饭是用上午挣的钱“换”的。上午运气不大好,只挣了12元。进了面馆,我眼巴巴地扫着菜单——更确切地说,是扫着菜价——扫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终于把心一横,点了碗面,10元——所以我还剩2元——第一个念头:要是下午1分没挣,晚上怎么办?第二个念头:要是日日都要靠卖货谋生,又有好几日没有买卖,怎么办?第三个念头:如果这便是学习不好(那时我的学习一般,那周周五的考试就考砸了——不然我去卖什么货啊)时的余生……那最后一念闪过了我的脑海——我要好好学习,为了更好的人生!
从那以后,我的学习基本上是“青云直上”了——有时未免有些挫折,但远比卖货前好得多了。
边疆将士的志向是以身报国,我的志向是搏得更好的人生,两者皆宜。不管是小志,是大志,都将激励我们,走向成功。
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