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读后感
文:李柔和
最近读了张爱玲的《金锁记》,于1944年发表于上海的《天地》,后收入小说集《传奇》中,是张爱玲23岁创作的。该作品后被改编成话剧和电视剧,故事进行了二次演绎,小说原著延续了张爱玲一贯的残忍、冷酷文风。
《金锁记》以曹七巧为故事主角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一段家庭故事:
曹七巧家是卖麻油的,原是上不了高台盘,不能与姜家这样的高门大户相提并论。可姜二爷偏巧得了软骨病,姜太太便想着从小门小户里找个清白人家的姑娘作填房,就这么,媒人介绍了曹家,找到了曹七巧。原本是打着找姨太太的主意,可后来姜太太为了让曹七巧能一心一意的伺候姜二爷,就给她抬了备份,做了一房的当家主母。曹七巧的市井作风没办法融入姜家的深宅大院,可姜家人表面上对她和和气气,背地里却连丫头都敢嘲笑她。
姜家有三位公子,二公子娶了曹七巧不久三公子也娶了亲。日子就这么过着,慢慢地曹七巧也与姜二爷生了一儿一女。不久之后老太太姜家祖母去世了、姜二爷也去世了,众人也面临分家。分家由姜家长辈——德高望重的七太公主持。分家会上曹七巧又哭又闹得要多分家产,理由是自己孤儿寡母的,不好讨生活。七太公被气地拂袖而去,分家之后曹七巧一家也搬出了姜公馆。
这天久不登门的姜三爷突然来找曹七巧,花言巧语得商量倒卖家产的事情。曹七巧最开始差点被姜三爷骗了,但对金钱的渴望让她恢复了理智,把姜三爷赶了出去。
曹七巧的两个孩子长白长安也渐渐长大,妹妹长安与堂哥玩耍的时候被曹七巧看到,气的非要给长安裹小脚。可是彼时已经移风易俗,小脚也裹了一年多就不了了之了。长白长大后喜欢听戏,日日流连戏院捧女戏子,七巧眼看管教不了,只得张罗替长白娶妻。娶了大户人家的女儿芝寿,可曹七巧对这个儿媳妇很不满意,新婚之后就缠着儿子长白晚上伺候她吸大烟,还向长白逼问闺房密事。长白经不住问,一来二去把芝寿的隐私全说了。第二天曹七巧叫来了太太们打麻将,当众宣扬儿媳妇的隐私,这其中还有丈母娘,芝寿的母亲。芝寿被气得一病不起,偏巧天天晚上折腾的曹七巧扛不住了,也生了病,家里的佣人都被派去照顾她。这时长白的填房生了孩子,一家人又都跑出关照孩子和产母,芝寿苦挨了一段时间后最终病死。芝寿死后,填房被扶正,可曹七巧仍然霸占儿子长白,填房一年之后也吞了生鸦片自杀。
女儿长安这边,长大后的长安去洋学堂念书,需要住校。放假后曹七巧每每盘点行李发现少了床单之类的小东西就断定学校肯定有贼,要去找校长讨个说法。14岁的长安想到若被母亲到学校这么一折腾必然颜面无存,便妥协主动说道自己要求退学。曹七巧乐得不出这份钱,就让她安生在家呆着,等着出嫁。
长安相亲并不顺利,母亲曹七巧有个不贤良的名声在。论家资,瞧不上小门小户;论相貌,攀不上高门大户。就这么一年又一年,长安已经快三十岁了,也跟着母亲开始学抽大烟。
终于转机到了,长安的困境被三叔的女儿长馨解了。长馨读的新式学堂,思想开明,得知长安被母亲钳制,无法顺利找到对象的时候,托朋友介绍了德国留学回来的童先生。童先生在德国自由恋爱谈了一位女同学,谁承想女同学另觅新欢,弃他而去。童先生就又想起了传统婚恋的好,想要找一个“中式”妻子。童先生对长安很喜欢,长安也因为有男人照顾,越来越幸福、快乐了起来。恰逢曹七巧折腾长白芝寿小两口自己生了病,对长安疏于监管,一切进行的还算顺利。也托了长馨的母亲做媒,双方顺利订婚了。谁承想这时曹七巧的病却也好了,分出了精力来“整治”这个想逃离曹家的女儿。先是说一些风言风语诋毁童先生的名誉,长安见事不好,再度妥协,主动跟母亲说自己不嫁了,也向童先生退了婚。曹七巧怕姓童的不死心,故意设计让童先生知晓了长安吸大烟的事情(长安在认识童先生之后已经开始努力戒烟了)。最后儿子长白和女儿长安都没脱得了母亲的手掌心,填房死后长白夜夜留宿花街柳巷不敢再娶,长安大烟越吸越凶,也渐渐变得更像母亲曹七巧。
读完这部小说我好像看到了一个清朝长辫子,这个辫子不在长白头上,反而在曹七巧心里。封建时代是吃人的,不仅残害男人,也戕害了无数女人。曹七巧的所作所为看似荒唐却处处都是情理之中,甚至现在也有女生会这样选择。在爱和金钱面前选择了金钱,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更不会爱人,即使是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这里面女儿长安的角色也值得玩味,长白本就性情恶劣,贪财好色又软弱无能;可长安明明有两次改变命运、逃离家庭的机会(一是读书,二是童先生)也因为自己的懦弱而妥协,继续跟母亲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也渐渐活成了母亲的翻版,尖酸、刻薄。
《金锁记》无疑是封建时代下女性悲惨的缩影,曹七巧嫁给姜二爷图的就是荣华富贵,可在姜家有老太太主事,她并不能掌握财富,所以戴上了一把“金锁”,能看到却不能得到的金子还因此囚禁了自己。也正像张爱玲在文中总结道“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这是一部黄金枷锁下的女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