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悉达多读后感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1-15 06:13:41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悉达多读后感

这本书读完第一个感受是“作者赫尔曼·黑塞明明是德国人,为什么书中讲述的却是印度贵族青年的故事呢?”

后来查阅百度资料才明白,原来黑塞成长环境深受宗教影响,父亲和外祖父都是传教士曾在印度传教,而他的母亲出生在印度也是个虔诚的信徒,这样一来便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黑塞对印度宗教的思考如此深刻的原因也有了解释,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提到的宗教并不是佛教,而是印度婆罗门教。

回到本书,这本书以一位印度贵族婆罗门青年悉达多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一段他从违背父亲意愿离开家找寻生命的真谛,到遇到一位名为卡马拉的高级妓女而迷失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最后幡然醒悟重新出发上路并在一条小河边在与船夫的生活中找到真我从而成为圣人的故事。

书中前半段悉达多出发磨砺自己却陷入纸醉金迷的过程让我觉得有些熟悉,他从开始时的意志坚定看不起那些享受生活的人到变成和他们一样,喝酒、赌博、嫖妓明知不对却无法自拔,这样的故事让我想起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还记得书中最后一句话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那个最初怀揣梦想要拼命赚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祥子,最后变得堕落了,然而本书中悉达多与他不同的是,悉达多最后醒悟过来了,富饶的生活舍弃了他,更准确的说他舍弃了富饶的生活重新上路找寻自我,在我看来,祥子的经历是生活中的大多数普通人;悉达多代表的却是圣人,是理想中的人物。

曾经的悉达多对世俗世界是鄙夷的、是唾弃的、是不屑与之为伍的,这和曾经的我多么相似,在学校中的我对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是鄙视的、是大声痛斥的、是痛心疾首的,我甚至不止一次在心里警告自己“你以后可千万别变成这样的人!”但现实情况往往就像书中悉达多的处境一样——“悉达多对此毫无察觉,他只是觉察到内心深处那种响亮而坚定、一度使他觉醒并且在他光辉灿烂的成功年代总是起指导作用的声音,如今却变得沉默了。”

我们总是把未经历过的事情想的很简单,甚至有些天真,然而为什么古人告诉我们要“知人论世”、“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站在制高点对别人指指点点是件很容易的事,是因为这些事从未发生在自己身上,你的评论发表完了、你的怨气抒发完了、你的成就感被满足了,但这对当事人来说根本没起到一点作用。最后真正能把自己从泥潭拉出来的只能是自己,就像书中的悉达多一样,“他疲倦地笑着,摇了摇头,也向这一切告了别。”

我们要从这本书中汲取的营养并不是要求我们自己成为像悉达多那样的完人、活佛。而是要时常提醒我们自己,是否走着走着已经偏离了自己的方向,是否已经忘了自己的初心,是否要求别人大于要求自己。

我觉得这是一本可以读很多遍的书,它的篇幅很短只有薄薄一本,但是他讲述的故事却能让我们感悟很多,他没有多波澜壮阔的情节设计,但在跟随悉达多找寻自己的过程,让我们自己也能有独特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