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卫星》读后感
如今速成式的各式信息资讯充斥着生活的每分每秒,我们的注意力无时无刻不被层出不穷的信息所吸引着,已经很久没静下心听完一首歌,看完一本书,当初给自己的计划早已搁浅,Flag大旗早不知倒在哪里去了。《失落的卫星》这本书很早就买了,断断续续读了开头,中间几经中断,最近难得坚持下来,终于把它读完了。与其说是一本纪实类小说,倒不如把它归为游记更为准确,然而它又不仅仅是本只记录作者游历中亚各类“斯坦国”的旅程,要不然那可能就真的“可惜了其本来面目”。
中亚地区正逐渐消失在大国的庇护与博弈下,消失在地缘政治和反恐构建下,消失在一带一路的蓝图之下。作者深入中亚腹地,沿着国境线飞驰,绕过散落的飞地,驰骋于帕米尔无人区,踏上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徜徉于血腥战场和帝国宫殿,凝视最古老的圣书,抚摸玄奘笔下的佛塔,追寻古人的目光,窥探当地人的生活。一路上,作者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如苏联记忆和去苏联化进程、只会说俄语不会说民族语言的人们以及去俄罗斯打工一去不回的男人等,写出了中亚在政治动荡下的环境、种族冲突、民族志、震荡落败与生活挣扎,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地区所在重建、试探、机遇与可能。
“哥,我被困在这里了。”这个叫“幸运”杜尚别青年的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杜尚别青年自学中文,抓住一切机会练习口语,把未来和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所有计划,他被困在原地,不知所措,只是疫情之下几乎所有人都被困在原地,航班暂定,出行受限,疫情中断了各国的正常沟通与交流,也影响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正常出行和社交都成为一件“艰难的事情”,似乎真的被困在原地。是的,谁承想一场疫情已经持续2年多了,并蔓延全球,每天都很多确诊者和死亡者,且很大可能像“流感”一样长久持续下去。但是疫情期间各国各地实施紧急防疫政策,各个医药公司迅速投入精力致力于治疗药物和检测手段的开发中,陆续有相关的药物和诊断方式出现,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社会的影响。而我们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慢慢适应了有疫情的生活,戴口罩、保持一定社交距离,甚至人与人的问候方式也变成“你做核酸了吗?”看,我们都因为疫情而做出些许改变,改变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改变我们的社交习惯.......只是仍有一些人当疫情过去依然停留在原地。
当然旅行不可能永远充满内容和有趣,有许多平淡之处,如何避免流水账似的记录,作者侧重在人与人的相遇,从与人的沟通交流中将各种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娓娓道来,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些人生感悟。在平静温煦的文字间,感受到中亚的鲜活色泽,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这就是世界真实的样子,充满琐碎的细节,而我用尽所能来理解它们——这让我感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