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袜子皮皮》为例,聊聊读后感写作
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写读后感,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从读后感的内容,就会找到答案。一般来说,读后感几乎千篇一律的是阅读内容的简单介绍,加上空洞无物的概念化的,没有灵魂的词语堆砌起来的阅读感受。这些,孩子们当然不喜欢啦。
2004年,我和学生共读秦文君的作品《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当时为了带着孩子们更深入地走进作品,伴随着阅读的进程,我让孩子们思考了10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孩子们完成了10次读后感的写作。两本书,10次读后感写作,是不是觉得有点多?可是你知道吗?这10个问题中,至少有一半的问题,是被孩子们“压榨”出来的。什么意思呢?孩子们特别乐意回答这些问题,他们让我不停地给他们出一些问题,他们就带着问题去阅读,于是读后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原来,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欲望,他们渴望与书本互动,而读后感就是一个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出口。
看来,读后感写作可以有很多种角度,可以有很多种美丽的样子。那你要问了,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引领孩子们不断走进作品。
为了引领孩子们更好地走进作品,话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哪些角度设计话题可以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同时又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呢?我就以《长袜子皮皮》这本书为例,来跟你聊一聊。
你可以将话题指向本文信息的提取。比如第一章《皮皮搬进维拉·维洛古拉》中提到了皮皮有很多不寻常的地方,那就可以让孩子们用简洁的条目列出皮皮什么地方不寻常。
你可以让孩子们根据书中的内容进行一些推论。比如说第十七章《皮皮赴咖啡宴》,皮皮赴咖啡宴时,和几位女士谈论女佣人,皮皮也讲述了奶奶的女佣人玛琳的一些故事。皮皮讲玛琳的故事是什么目的呢?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读后感来表达自己的猜测。
你还可以让孩子们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用证据来支撑。比如说第十二章《皮皮接受一次难忘的访问》中提到:阿妮卡认为,皮皮说谎话不光彩;杜米认为,皮皮不是真说谎话。那么皮皮是在说谎话吗?可以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观点,同时在书中寻找到一些理由来加以证明。
当然,话题设计的角度还可以有很多,不仅仅限于对故事情节的探讨,也可以是对作品叙述方式的探讨,等等。无论是什么话题,都要从作品出发,引导孩子不断地回到作品,因为作者所想说的都在作品里面说了,阅读就是要引导孩子不断地去理解、去感受。
第二,建立孩子们与人物的情感共振。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对话。和书本对话,和作者、讲述者对话,和书中人物对话,和自己对话,等等。对于孩子们来说,与书中人物对话,将自己化身为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走进作品,体察人物的心情和内心世界。
还是以《长袜子皮皮》为例。
比如说第七章《皮皮看马戏》,马戏班的班主,对皮皮不够友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让孩子们站在马戏班班主的角度,写下班主内心的想法。
比如说第十九章《皮皮再次去航海》,杜米和阿妮卡的妈妈,居然同意他们跟着皮皮一起去霍屯督岛。那么皮皮是怎么说服赛德尔格伦夫人的?可以让孩子以皮皮的口吻写下她的劝说。
让孩子站在书中人物的角度去思考、去言说,这个“化”的过程,对文学阅读来说非常重要。
第三,实现虚构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联结。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提出读完一本书要回答三个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这本书与你有什么关系。文学作品或多或少反映着着现实世界,因此建立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儿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并且不断地发展自己。
还是以《长袜子皮皮》为例,第十一章《皮皮玩海上遇险》。通过这个章节,孩子们会跟随着皮皮、杜米和阿妮卡经历一次海上历险的过程,阅读后可以让孩子们总结一下野外生存的相关知识,完成一份准备工作清单。这既是对书中内容的提炼,同时也指向孩子们的生活,引导他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境,让他们“学会生存”。
这么一聊,大家是不是觉得,读后感真的有N种美丽的样子!我们来稍稍总结一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引领孩子们不断走进作品;二是建立孩子们与人物的情感共振,三是实现虚构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联结。
一句话,要想让孩子们喜欢写读后感,千万不能固化读后感的模式,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真正发挥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的作用。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给足孩子们创作读后感的空间,如果是一周内完成一篇的话,完成时间因人而异,不统一设限;同时,充分利用读后感了解孩子的阅读状况,以读者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书面交流,及时反馈,也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写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