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后感写作“三忌”和“三要”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4-09 09:03:55归属于读后感怎么写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后感写作“三忌”和“三要”


读后感是很常见的一种文体。写读后感,可以促进阅读,与更多读者分享阅读的快乐与启迪。
无论小学生写作训练还是成人阅读分享,读后感都是绕不过去的,也是很多人普遍感到头疼的。
不好的读后感和优质的读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如何写出一篇好的读后感?
今天聊聊这个话题。
            一、不好的读后感,通常有这些特点
第一,只做复读机,不做思考者。
这类读后感写作者,通常是“劳动模范”。
他会把一本书的大致章节、精彩语句一一摘录下来。主要内容摘完了,不痒不痛说过了,没了。
这种“复读机”或“文抄公”式的读后感,毫无意义。只把书的内容顺一遍,连“度娘”都无法充当。“度娘”好歹分门别类,做些结构化的梳理。
在我看来,这种读后感,它唯一的价值是“练打字”——写作者借此练了半小时或一小时的键盘操。
第二,挂羊头,卖猫肉。
这种读后感写作者,是典型的“冷幽默”。
他们生怕作者抢了风头,或担心自己的写作过多“剧透”原作内容,于是,只提一下书名和作者,就开始了讲述自己的故事。
故事讲得津津有味,却忘记了为何出发。
仿佛一对年轻夫妇,在儿子满月酒席上,兴致勃勃地讲自己是如何恋爱、结婚、生子、养娃。快要散席时,忽然想起,今天本来主要是借此答谢“媒婆”和亲友的。结果,“媒婆”早已回家,亲友兴致全无。
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因此,读后感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精华部分的提取。整个读后感,要紧紧围绕这本书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展开。否则,书成了虚化的背景。这样的读后感,就是“挂羊头卖猫肉”——好歹,“狗肉”也是很香的唷。
真有不少人是这样写的。曾有人名义上介绍我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结果我这本书的内容一个字都不提,只讲他自己的故事。
唉!
第三,蜻蜓点水,雨露均沾。
这类读者(分享者)很负责任,觉得他读的这本书,每一章每一节都很好,于是,每个章节摘录一点内容;每摘录的内容,都简单点评一下。
结果,什么都没点清楚。感想泛泛而谈,当然无法深入。
好的读后感,要围绕着某一个或几个点,展开深入思考。一般来说,“内容概括——精要提取——原句呈现——案例佐证——思考升华”。
最好,结合一些例子,把自己的启发与思考,深入浅出地写出来。
二、写出好的读后感,可在这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打一口深井。
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试图用一篇文章,把作者所有精彩都呈现出来,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读后感写作,要“以少胜多”“以点带面”。
抓住一个点或几个点,往深里钻,可能会流出思想的汩汩清泉。一两个点钻深了,这本书的精髓就被你展现出来了。
一般来说,读后感的引入部分,要么简介作者,要么概述内容,要么阐释书名,简简单单,切入正题。
例如,黄子平先生读金克木的《蜗角古今谈》后,写了一篇读后感。第一部分,他对这本书的书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图片
紧接着第二部分,他切入了重点。金克木先生这本书,最有创建的部分,重点介绍了三本书和七篇古文——
图片
这部分很有价值。黄子平先生用小标题+概括列举的方法,把金克木先生这本书的创见讲清楚了。读者跟着黄子平的介绍,就可以清晰地了解金先生此书的学术思想。
这种钩玄提要的介绍,是读后感写作常见的方法。几个小标题,一些观点,清清楚楚,便于阅读者筛选信息。否则,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读你文章的人可能一头雾水。
除此,写读后感,还可以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让我们最有启迪或收获的地方展开。一个观点、一种主张、一些感受,都可写。
深入开掘的切口还有很多方面。
比如:最喜欢的几个人物,最鲜活的一堆细节,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最意外的故事情节,最有启迪的一句话……甚至可以写写最不认同的地方。
围绕某个或几个点深入下去,发散开去,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表面上看,这篇读后感只讲了几个点,但因为你的深入思考与真诚分享,读者反而印象深刻。
第二,让作者有“存在感”。
有些人在写读后感时,常常把作者的话和自己的感受混淆了。在我看来,这是对作者的大不敬。
作者的原话,要认真引述,清晰标注,以示尊重。每一个引述的句子,出自哪一页,哪个版本,谁翻译,都要标得清清楚楚。
绝对不能把作者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
若呈现在微信公号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则最好用不同颜色或不同大小字号标注原文,让读者一目了然。
好的读后感,要让作者始终有“存在感”。在我看来,原文概要或者精彩句子,至少不少于1/8。
第三,让读者有期待感。
好的读后感,能启迪智慧。
读一本好书,如听一场音乐会。好的读后感,不只是入场券,而是音乐会的前置欣赏,可以激发观众聆听兴趣,提示聆听方式与重点。
好的读后感,会告诉“观众”,“旋律”有哪几个乐章,每一乐章关注什么。
因此,读后感要有一定的概括力和阐释力——对内容的概括阐释、对观点的概括阐释。
甚至,好的读后感,还可以生发出自己的观点与思想。让读者对你所提到的文章和书,充满期待。
当然,切忌把别人的耳熟能详,当作自己的精彩顿悟。否则,你的读后感受,会让读者提不起兴致读下去。感受和发现,要适度陌生化,或者不落俗套。即便是引用例子和名人金句,也要适度求新。
人的阅读,大多是喜新厌旧的。
读后感写作,涉及方方面面,今天只谈这“三忌”和“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