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整本书阅读是这样表述的:“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整本书阅读心得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来呈现,写读后感是对读书成果的重要检验方式。
接下来,我要从三点阐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训练。
一、怎样写读后感。
(一)先把一本书读透、读懂。
感想必须以读为基础。怎样把一本书读透、读深呢?
建议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完整通读一遍,先从整体去概括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知道有哪些主要人物,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第二遍要慢读。拿起笔,边读边产生感想,边阅读边批注。对于有感想的地方,一定要停下来慢读,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
感想的来源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道理。可以针对某个点去细读,如读懂人物性格,明白人物命运,某个让你有感触的情节等。读到有想法的地方就及时在旁边记录下来。最好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例。
(二)提炼观点
1.想好要表达的观点。
这个观点将是所有材料的依据。语文新课标提到,语文课程“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读后感的观点提炼应该强化育人导向,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情动人”。
观点可以是高尚品质。如:家国情怀、自信自尊等。
可以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乐观积极、坚韧勇敢等。
也可以是人生哲理。如:态度决定一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需要注意的是,好的读后感,要生发出自己的观点与思想。观点要有新意。感受和发现,要不落俗套。
2.要打一口深井。
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说:“好的读后感,要打一口深井。”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因此,读后感写作,要“以少胜多”“以点带面”。抓住一个点或几个点,往深里钻,可能会流出思想的汩汩清泉。一两个点钻深了,这本书的精髓就被你展现出来了。
(三)读后感写作的步骤。
下面以市级一等奖作品为例,分析读后感的四个部分。
1.首先要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题目可以用“主标题十副标题”的格式。主标题可以紧紧围绕要表达的感想来拟定。这样就可以让读者既清楚你的话题中心,又明白话题的来源之处。如:
让世界充满爱——读《爱的教育》有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读《武松打虎》有感。
2.正文写作分四步。
第一步:引——引出所读文章。(这部分略写)
这部分可以直接引出“读”的内容。也可以引出,得出“感”的内容,亮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议——转述原文后,谈谈感受,生发观点。(这部分详写)
切记千万不要复制粘贴,或者把作品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书或文章的情节、场景、细节,这样的话,留给写“感受”的部分就非常少了。
读后感,重点要写的是“感”。要把你有感受的部分转述一下,抓住几个细节谈谈感受,生发观点。
第三步:联——联系生活实际,最好举几个事例。(这部分详写)
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更进一步写自己的感想。这样写出的文章更真实,有说服力,也更打动读者。
第四步:结——总结观点,升华主题。(这部分略写)
读后感的结尾应当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并收束全篇,可以首尾呼应,归纳总结,或者呼吁强调。
二、在班级的具体实施。
(一)一周一次阅读分享会。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员轮流分享。我会提前做好PPT模板,家长帮忙把孩子分享的内容打到PPT上。也可以孩子自己写在本子上进行分享。
分享主要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开展:
1.预测。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去预测,这本书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为什么它叫这个书名?
2.信息提取。你在书中看到了什么?
3.理解。就故事发展过程中的细节提问。
4.应用。书中的内容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关联?
5.整合。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意思?读完了这个故事之后,你学到了什么?
6.评价。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它的什么?
(二)读后感的写作和评改。
我让学生一月读一本书,一个月写一篇读后感。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读后感写作的四个步骤,给学生分析读后感的四个部分,让学生心中有数,学会写作方法。
2.评改部分。
先要做好自评。
自己先用红笔把读后感的中心观点标记上,确保自己是围绕观点来选择材料的。然后把读后感的四个部分标记出来,这样自己就明白自己缺了哪一部分内容。
然后是老师批改,批改标准也是一样的。中心观点和四个部分要有,再看立意和材料组织方面,最后评出等级。
为了不增加工作量,批改可以简洁一点,并且一定要定期讲评,及时发现问题,让学生修改,不断进步。
整本书阅读要坚持,读后感写作也要坚持训练,学生一定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