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六根弦音》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2-19 09:49:3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六根弦音》读后感


入秋后的江城,有了些许的凉意,不慎偶感风寒,但能有幸拜读到先生的诗集,不禁有了暖意,恰若大漠里的黑夜前行,看到了篝火后的激动与踏实。作为一名后生,生怕读不懂、悟不透先生的思想之火光,更是有一丝紧张以致无法提笔,害怕能力有所不及。世上哪有晚辈给长辈写书评的?先生是哲学博士、武汉大学校董、慈善家、湖北书法协会会员和美学学会会员,发表过哲理随笔《行悟人生》,佛家禅悟《参神秀和慧能之偈悟》等等。先生如此丰富人生阅历的积淀,无不令人钦佩,他采撷了部分思想智慧之露珠,凝结在了《六根弦音》上。

诗作《六根弦音》分为六个部分:珞珈诗情、风雅诗趣、惆怅诗韵、哲语诗话、禅心诗慧以及家国诗怀。琴弦上无不流淌着先生为人处世的风度、思想的大度,拜读的时候就像先生对后辈的谆谆教诲,让我们悟世与悟事。以下只是一些读后感,或者说学习心得,不是什么诗评,不然不成样子。我们所处的时代发展速度之快,若干年后的人或许无法理解过往的一切,因而,一切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的声音理应被记录下来。思想是无国界的,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的本质就是人类能不断创造思想之光,不断借鉴和分享彼此思想的闪光点。处在太平盛世的我们,不应该只局限在自己狭隘的生活中,我们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更高级的文化层面。读了先生的诗,我感到正是一种将精神视为高于纯粹物质利益的意志在鼓动着时代在前进。

在感受到思想力量的兴喜之余,反复吟读与品味,更是慢慢感受到了知天命之年的诗人、慈善家的一种情怀。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先生的诗篇无一不彰显了他的豪迈与率真,别样的动“情”,又是那般的有风雅之“趣”。时而“韵”味回甘,时而又若耳边叮嘱的关切之“话”。妙趣“慧”生中有着一颗禅心,又不失宏远的眼界和“家国”情怀。不得不说,在珞珈诗派灿烂的夜空中,余仲廉先生是一颗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星。

余先生从2016年4月开始,在微信公众号《漫游者说》上,每天发表三首原创诗,至今已经发表了三百多首,还有许多在整理,先生如此坚持写作,体现了对文化的向往和寻求,不为名利,默默地耕耘,十分不易。很多人不禁要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写诗?诗歌创作有啥用?有的人说:“明明许多人也会读诗,也读不懂诗,但是生活中的沟通交流不也很顺畅吗?”言下之意,读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系,既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沟通和交流,对我们的生活也无所裨益。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从《中国诗词大会》的爆红到“武亦姝”、“00后才女”、“董卿”频频登上热搜榜,显示出观众对于诗歌的喜爱和诉求,说明最能打动观众内心的是流淌在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诗是生命的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读者的想象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余先生的诗,在时代的漩涡中,捕捉到了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他窥探世界的动态,揭示人性的生存状态,给予诗歌主题更加清朗的表现空间,正是因为这样,余先生的诗歌才有一种时代感以及自由的魅力。

诗歌除了在词汇、语法等方面有所新意外,还具备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对诗歌的传承与了解能深刻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就像《诗经》是一部体现了当时人们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一样。《诗经》中的作品主要是民歌,而民歌最初是在民间传唱的。以各地民歌为主体的《诗经》也不算是有多严格的韵律和句法结构,大都出于自然和当时的流行,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直至汉代被尊崇奉为儒家经典。这些被当时的人们广泛使用而流传下来的四言体诗歌在那个时代的地位只不过相当于今天的流行音乐而已。现在一些使用频率极高,广为流传的近体诗,以及像余先生这样饱含亲情、友情、故乡情、母校情和家国情的作品,将来或许也能成为纪录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思想的一块宝地。

最后借用余先生诗作《人生之美》中的一句话“向死而生乃哲人,不负韶华则无悔。”诗歌要美,必须忘记形式,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纯粹的自由发挥的净土,“不拘泥于生搬硬套古代的音律平仄修辞之中,要让老树蓬勃出新枝和茂叶”,用敏感而明亮的眼睛、简单而准确的笔墨去刻画世界。人生要美,也需要不断寻求纯净的美的天国,“向死而生”、“不负韶华”,纯洁而真诚的听从内心找寻自己的位置,让我们静听六根弦音,细品禅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