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秋园》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9-19 07:35:55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秋园》读书笔记

书摘

※ 农历八月半,天气少雨,阳光的照耀却恰如其分,亮亮暖暖的,很是宜人。日落之后,渐渐辉煌的月亮印在黛色的夜空里,不知不觉变得圆满无缺。

※ 有人听到他开导兵桃:“吃,总是空的,牙齿碰一碰,就过去了。你叫得出菜名,想得出菜式,三天两头念一念,在心里盘一盘味道,不也是一样的吃吗?”

※ 四老倌他们炒菜,只须用块猪肉在锅底抹一抹,炒出来的菜偏偏好吃。之骅就喜欢吃他们的菜。

特别是用瓦片烤的小咸鱼,两寸多长,不洗,放在一块盖屋用的瓦上,把瓦片放在煮好饭后的余火上,过一阵,小鱼被烤得金黄,嘣脆喷香。兵桃能吃上这种鱼,就算美味佳肴了。

※ 秋园劝慰地摩挲着小泉的手。那手掌粗糙,满是深深的纹路,里面全是做活留下的色素,永远洗不掉,是一种洁净的丑陋。

※ 一天、范麻子想去跟满宝生反映下情况,看能不能再增加个人砍柴。走到门口,看到满家的狗正在门口吃白米饭,好大一钵饭,比一个正劳力吃得还多。

这钵狗饭吊起了范麻子的食欲,他根不得上去跟狗抢。想想也只能装作没看见,免得惹火烧身,就轻手轻脚地溜走了。

※ 十几天后,八娭毑疯了。她疯得算斯文,不哭不闹,衣服还干净,头发也梳得整齐,只是遇到人就重复两句话:“我好饿,给我碗饭吃吧!我好饿,给我碗饭吃吧!”

那双渴求的眼睛让人看了心里发颤。

※ 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

在不算遥远的那一天,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也将被抹去,就像一层薄薄的灰尘被岁月吹散。

我真的来过这个世界吗?经历过的那些艰辛困苦什么都不算吗?


作者杨本芬与妈妈秋园

读后感

这本小说原本不在我今年的书单里,那天看完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后,就决定去找来看看。

纪录片里的作者杨本芬,是一位已经80岁的湖南老奶奶,她说这本书是她在60岁的时候,在狭小厨房里断断续续,用纸和笔写下来的,关于她刚去世的母亲的故事。

纪录片里说书稿重达八公斤,如果把看作是一个中国妇女漫长一生的缩影,那么这八公斤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重量。

起初看这样质朴、简单的文字,我会有些不习惯,叙事的视角和方式太过熟悉,有些句子短短几个字,展开来却是一个生命的生存和消失,让人唏嘘。

秋园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她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她只是不停地为了活命而生活着。

起初是为了自己,后来为了家人,只为能吃上饭,为能住在稍微遮蔽风雨的房子里。

现在中国的部分老人身上,仍然能看到经历过去那个年代后,留下的“后遗症”。

比如,异常节约,执着于放置两天后的剩菜剩饭;市场里购物会为几毛钱和卖家讲价五六分钟,也争得面红耳赤;把废旧的纸箱、塑料桶收集整理,统一拿到废品回收站去卖个仅仅几块钱。

我见到类似的情况其实不多,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无法理解,是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同一个年代。

书里秋园的身影总让我联想起自己的奶奶和外婆,她们也是从那个年代辗转过下来的人。

那个年代是什么样的呢?也不需要我多去描述。

小时候,我奶奶经常用纸包着油油的食物,塞到我的口袋里,为了不让我在回家路上饿肚子,其实奶奶不知道,火车上已经供应着快餐,车站里也都有超市。

奶奶不知道,因为在那个年代里长大的她从未坐过火车。

某年春节,外婆看见我的裤子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花钱买一条破洞牛仔裤,她指着破洞口问我:是不是没钱穿好裤子?我帮你缝起来吧。

外婆会这样说,只是因为她生活过的那个年代,一件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带着补丁穿一年又一年。

秋园更是:带着孩子去学生家里讨饭吃。那普普通通的鸡肉,是已经有好几个月没闻过的味道。

谁又愿意要饭呢?

《人物》杂志一篇文章里,有段话令我印象深刻:

“如果把时间拉得再长一些,从秋园算起,到秋园的孙辈,这个家族已经有四代女性。

她们活出的一百年,是女性逐渐获得解放、走向自由与更广阔世界的私人史,但又不只与时代背景相关。

每一代女性获得的机会,都凭借上一代女性用尽全力的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