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开一颗心》反思人生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工作之余喜欢读读书。这个暑假,很投入地读了几本好书,最喜欢的,也是受启发最大的是《打开一颗心》这本医学科普书。
《打开一颗心》的作者是英国的心外科医生斯蒂芬·韦斯塔比,我读的是高天羽的译本。巧合的是,2022年10月31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播出了同名医学科普纪录片《打开一颗心》,总共6集。我把书与纪录片对照着来看,对跳动的心脏、悦动的人生、鲜活的医疗前沿有了更多认识。
打开一颗心,看到神奇的人体秘境,感受小小手术台上的博大深情,震撼于现代医学带给芸芸众生的生命奇迹,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人生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韦斯塔比在心外科暨胸外科从业数十年,经手过12000颗心脏,书中汇集了他2000年之前的经典案例(CCTV-9纪录片中的案例是最近发生的)。那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存在的顶尖外科技术令人叹为观止,难得的是,心脏手术专家韦斯塔比医生的文笔竟然极好,记述手术案例的同时,他用深情的笔触真诚剖白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一位医术精湛、傲气十足又敬畏生命的外科医生形象跃然纸上。
读此书,我是惊心动魄而又非常悲伤,多少次随着韦斯塔比手术刀的起落、牵引器的开合而浑身不适,仿佛创口就在自己身上,而作者又总能不失时机地发出冷静的告诫:“心脏手术必须倚仗技术,不带感情。”其实,《打开一颗心》最动人之处,正是韦斯塔比医生对病人病痛的理解和同情。尊重每一个生命,尽最大可能帮助每一位患者,是他不懈追求专业医疗技术提升的永远动力之源。从书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科技发展对人类健康带来的改善,同样也能清楚地领悟到一位医生的伟大勇气和专业探索产生的医疗力量与人格光芒。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每一个故事都很动人。
我们来看一段原文:
“只有一种罕见病会这样折磨一个婴儿,只有它会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就引发几次心肌梗死,那就是 ALCAPA。此时我人在澳洲,刚刚登上回程的飞机,就开始描画柯丝蒂的主动脉、肺动脉和她反常的左冠状动脉的结构。我知道现有的 ALCAPA手术技术有局限,失败率也很高,于是我趁飞行的时间思考别的手术方案。等到飞机巡航到爪哇上空时,我已经设计好了新的方案。我是最后一个上飞机的,到伦敦时又成了第一个下来的。就在我等待飞机连接空桥、打开舱门的时候,客舱服务总监给我递上一瓶香槟,祝我好运。她轻声说:‘我姐姐的孩子就是您动的手术。’世界真小。我谢了她。”
—— 引自:第八章 再生的心
“拥有一颗永不变硬的心,永不厌烦的脾气,一双手触碰人时永远不会伤害别人。”韦斯塔比深情的话语,让我想到“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他从医70余年,成功救治1.6万余名患者,年过九旬仍亲上手术台,右手因长期握手术刀弯曲变形(与韦斯塔比一模一样)。吴孟超生前把日记写成手术笔记,清晰记录每一处开刀位置,日记最后一页记录着他行医生涯的最后一台手术。
还是回到一颗心。根据2022年6月23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的数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55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人口。而另一方面,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从《打开一颗心》中,看到了超越想象边界的大胆发明和有效治疗。其实,逐渐沉浸在这本书中的时候,我也怀疑过书中案例和情感的真实程度,会有多少文学虚构呢?上网一查,原来好多医学专业人士读过此书,还看到了点击量很高的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的读后感,所以,我继续沉迷于《打开一颗心》。
这个夏天,我很幸运——因为,我读到了一本极好的书!关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我从这本《打开一颗心》中发现了深刻又实在的理解——善待每一颗心,尽自己最大所能让更多的生命绽放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