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置身事内》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5-07 08:27:00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置身事内》读后感

《置身事内》客观的叙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采取的各种手段,对经济发展的效果,不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皆源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政府置身事内,就像把自己作为方法,在干事中思考问题、提炼方法、总结经验。似乎很多地方,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无法合拍,但我们交出的成绩却让人刮目相看。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受到各种指摘,而《置身事内》告诉我们,我们虽有自己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路,还是要我们自己走,西方发达国家曾经成功的理论,放到我们国家现实环境中,需要我们自己来调整运用,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条件,需要我们自己来把握,也就是我们必须置身事内,才能知道这些理论的可行性,我们必须要自己作出选择,而不是让这些理论来制约我们的发展。

市场化机制理论针对的主要是陌生人社会,讲究的是公开、公平、公正,是在强调个人独立精神,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基本的传统,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而置身于中国社会,还处于从乡土社会到现代市民社会的转换过程中,乡土文化中的世俗亲情纽带,在社会事务处理中,还占据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很多问题剪不断、理还乱。

梁晓声的作品《人世间》中当了市委书记的周秉义在处理拆迁问题时,面对的都是曾经的街坊邻居,他最终让老百姓愿意搬迁,靠的就是自己曾经在拆迁地的生活经历和感情,打动了他们、说服了他们。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很多问题以及解决的背后,都会散发着这些乡土文明的气息。而也是在中国,置身事内以后,你才会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经济、社会,无法脱离开这些乡土文明的气息,你只有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的解决自己的问题。

很多人对中国的发展抱有敌意,意识形态的对抗,估计占了很大一部分。确实,经历过一战、二战,全世界人民对独裁统治、法西斯主义都会产生巨大的恐惧。现代社会,国家政治形态还残留着以往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也许是国家统治阶级为了赢得民众支持,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与让步。但正是历史上曾经的那些灾难,给了今天我们管理、治理国家经验——随时提防出现曾经出现过的几乎可以毁灭人类的情形。人类共同的追求有没有?或者说共同价值观、价值理念?比如自由、幸福,或者相反?有的人,可能在自己的观念里,就是要用自己一生的痛苦,去换取来生的极乐;有些人,他就是认为,要浪荡漂泊,我行我素,才是今生最大的满足;自由、幸福,在不同人的想法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就如有些宗教,就是在告诉信徒,只有修炼今生,付出艰辛,在来世才能快乐、幸福。中国现实主义的幸福追求,在他们眼里,是急功近利,是对未来美好的巨大损害。观念的冲突,导致对话的失效。

书中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解,指出了政府宏观调控、甚至直接参与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导和监管,市场在很多新兴国家,都会步入混乱的状态,最后影响统治、管理的失效。市场只有在管理、治理程度较为成熟的国家,才得以有效、正常的发展。放开市场,必须有这样的前提和条件,资源配置才能有效。能支撑起有效市场所做出的的努力,是政府部门和官员们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为什么庞大,因为很多政府官员,是市场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在上级的制约下,执行着上级的意志,让老百姓共享市场发展带来的成就。

苏共党员人数在1989年(27大)人数达到1948万,占比6.9%,中共党员在2022年(20大)达到9500万,占比6.8%。虽然从人数占比上,苏联和中国差不多,经过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斗争,人民对中共的认可度比反腐前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当前中美争端、新冠疫情影响,经济不断下滑,不仅社会发展,包括政府部门内卷已经越来越深。在反腐前,有一句话,叫做“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这也反映出,党的领导、党能不能自我革新,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改好了,救党救国,改不好,就是亡党亡国。现在这个担忧,基本上不会像十八大之前那么大了。记得大学那时,入党的同学抱着各种不同的目的——与入党申请书自己宣誓的并不一样,但这是很难界定的事情,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以GDP为指挥棒的时代,在入党的条件上,也会留下历史的烙印。那时的自己,也是在时代的大潮中的一粟,任由浪潮浪涌、随风漂流。

中国为什么成功了,苏联为什么解体了?党员的宗旨变了——实际的行动是不是为了老百姓,这是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思想上是不是做到了为了老百姓,实践上经济发展的成果是不是让老百姓共享了?有没有说空话,公道自在人心。不止中国的发展, 人类历史上,追求公平、正义、自由,是基本的共识,政府存在的目的,也是如此,如果偏离,百姓内心自然会对管理国家的政党、政府产生不信任,甚至唾弃。而要管理好一个国家,不仅要有为了人民生活、生存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意识,更要有好的方法。书中讲的置身事内的方法,就是中国不断成就自己的方法。我们不担心取得不了大成就。就像我们自己,只要每天有一个小小的进步,终究可以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也是,在一步步小小的努力中,日拱一卒,不折腾、不内耗,守得云开见月明。百姓能够体会到国家、政府,是不是在为老百姓着想。

前面提到中共党员的占比,一百人中差不多有7名,而且,党员中的大部分在党政机关、事业国企单位。“我国官僚体系庞大,官僚体系自古就是政治和社会支柱之一,而且一直有吸纳社会精英的传统,人力资源雄厚。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25—59岁的城市人口中上过大学的(包括专科)约占22%,但在政府工作人员中上过大学的超过一半。在25—40岁的政府工作人员中,上过大学的超过七成,而同龄城市人口中上过大学的只有三成。如今社会虽然早已多元化了,优秀人才选择很多,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和价值观一直都在,...。”

这也为党的领导地位的发挥起到了组织基础作用。很多基层公务员、党员,也都来自本村、本乡、本县,在这里,乡土联系在处理各种矛盾中是无法避免的因素,就像政府在市场经济体系的直接参与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早期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更多的正面效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处理这种事情,经常会用到辩证法,“两手都要硬”,其实是往右偏得多了,就要求往左偏一点,反之亦是。这很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会经常伸出有形的手,不时往左拉一拉或者往右拉一拉。

政府置身事内,有其不得而为之的历史渊源。从大部分人的利益出发,如果政府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否置身事内,就不重要了,如果哪一天需要更高效运转的自发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政府也许也可以做到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