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归途》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9-06 07:29:0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在经典文学里沐浴人性之光

——学生读后感集子《归途》读后感

手握六月。

当然,如何都是紧握不了的。

六月即逝,会把一个初夏交给盛夏,让后者孕育出更大的果实。

每每,为我们可爱可敬学生所创的作品编辑成册,写作后记时,心情颇有些复杂。与其说是激励学生以创促学,从更为真切的本意说,是想在强大的时间面前,勇敢地正视它,并微笑着,平和地与它握握手;甚至用这本小册,青春书页的文字,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它。

毕竟,六月,又一个暑期将临。

从“九月的风”里相聚,从诗集、小说集到散文集到《红楼梦》短评,到现在的《复活》评论,一路走来,竟又消逝了两年时光。

早就过了想与时光赛跑的年龄,深知世间一切都会被时间所瓦解。只是,庆幸的是,我们的记忆还在,且用文字固守在心灵一隅。当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阴雨绵绵的时刻,想起这一本本小册,翻开尘封已久的书页,那文字还是那么滚烫,那是青春的见证啊!见证沉浸自我的思想,呈现自我的表达。

敲着键盘,写后记时,这本册子的文字主人,所在的班,整个高二年级,已经搬到刚毕业的高三学长教室,由高二升至高三。

再过一年,这本册子的主人,34位同学就离开谓之“母校”的地方,迈向新的征程。

相聚伊始,就是走向告别。

人生莫不如此。来到新生的世界,正是告别的开始。

写作也是,一次次用文字发现自己,回归内心,又从内心出发走向另一个新的“我”;一次次便是向“旧我”告别,走向“新我”。这个过程就是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精神成长的历程,是自我提升的阶段!这本小册也是一次这般历程的结晶,值得祝贺与祝福。

对于《复活》评论,其教育灵感源于课内的教学交流。在执教高二上册选择性必修教材时,一篇《复活》节选文让我们内心很不平静。节选内容主要是男主聂赫留朵夫到狱中看望女主玛丝洛娃的情节,课堂上采用了情境表演,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在表演中进一步体悟了男女主的内心情感。在交流男主人物形象时,因着男主始乱终弃,加之我补充了整本书的故事梗概,大家似乎本能地加深了对男主的厌恶痛恨之情,纷纷谴责他是一个“渣男” !

真的是“渣男”吗?或者,贯穿于整部小说的他的形象就是一个“渣男”吗?我即兴抛出一个大问题。

于是,我鼓励学生,着手进行整本书阅读。同学们一致响应,课外买来不同版本的《复活》,进入“整本书精读”状态;后来,就以评论作为阅读成果提交;最后,师生一道完成集结成册的编写工作。

显然,同学们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对男主形象的认知大大改变,由原先第一印象的“渣男”慢慢改观为对“丰富人性”的体悟,内心获得“新的形象”共鸣,一个复活了的聂赫留朵夫!从他精神、灵魂、人性的复归中读到了敬意,充分感受到复活的力量!

更多内容,不一一赘述,34篇文本足以说明。读者受经典作品感染之深,复活的人物形象带给读者内心深处的震撼,其力量何等强!

显然,复活不仅仅指向男主;我们的女主也在经历复活,经历爱的灵魂的复苏。尽管她最后没有选择与聂赫留朵夫复合,这难道不也是爱的至深表达吗?不限于此,读者内心也在经历一次次复活……

我想大家对后记可以多些忽略,因34篇出自青春热烈、真诚的文字,更值得我们亲近与厚爱。

除了34位作者,感谢为本册小书作序的我的好友、一位令人尊敬的本土作家,曾经也是优秀教师的金晓星先生。他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很有研究,尤其是《复活》。金先生肯定、鼓励我们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对这部名著的欣赏,其观点之深刻、阐述之细腻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对另两位作序,以及封面设计同学一并致谢。

感谢时光本身,虽然带走了很多,但留下不少,弥足珍贵。

就让我们在这本小册面世中迎来暑假吧。我们可以更自由地阅读与写作,去体察人间万象这本“大书”,在无字书里一睹青春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