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五石之瓠》读后感优秀作业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9-08 08:34:51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五石之瓠》读后感优秀作业
 

①号作品

        大用胜小用

           李雨涵

  《五石之瓠》体现了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世界观。惠子对庄子说:“五石之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在惠子眼中,五石之瓠一无是处,是无用之物。但在庄子看来,“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发挥它“大”的优势。在用瓠之件事情上,庄子做到了物尽其用。启发我们在用人方面也应如此,做到人尽其才。只有挖掘一件物品最深层的价值,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惠子与庄子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别,惠子仅从日常角度考虑大瓠的用处,但庄子打破了世俗经验的束缚,将大瓠用作大樽,浮于江湖。这也提醒着我们,需要有创新意识,变无用为有用,化有用为巧用。一味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就会失去竞争力。庄子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正如老子所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从惠子一味从有用的角度看待大瓠,并不能成事,如果我们眼中只注重功利,那么生活便会渐渐失去了诗意,会被裹挟在物质的洪流中。我们应该偶尔停下来,给心灵一片休憩之地,有时看似无用的停顿,可能比持续的飞奔更有用。在道家思想看来,真正起到作用的,往往源自于“无。”“无”给人以美感,如绘画中的留白;雕塑中维纳斯的断臂;琵琶曲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无是不可或缺的,道家崇尚无为,无为是遵循天道,尊重自然,不妄为。是以退为进,以不争为争的大智慧。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2000年后的今天,依旧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对我们的现实人生,有深远的启示。

②号作品

         浮乎江湖的意义

            李蕊

  学完《五石之瓠》这篇文章,深深折服于庄子旷世卓群的智慧, “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周作人先生曾说,“我们于日常必需的东西之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这种人生心得正是源于庄子“有”“无”的思想体系,确实,人生何须只追寻名利?何必只纠结是否有用?有时,干些无用的事,做些无用的工,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快乐我们的精神。罗曼.罗兰也曾说“能让你觉得快乐的事就不算浪费。”时间并不一定要全部都用来追求“有用”,有时我们也可以去“浪费”一些时间,暂且让自己游离于功利之外,我们可以在夜晚去看满天繁星,先放下压力重担,或许我们交一些不能提携自己的朋友,无需在意是否有用。又或许,我们可以去买上一篮喜欢的花,费钱,并且无用。我想说,在繁忙纷杂的世上,我们并不需要总沉迷于“装水”,或许浮水不能让我们获得物质,但可以放松心灵,何不去体验一番新意境的自由与快乐呢?

  不过我说的“无”并非一味的“摆烂”和“躺平”,而是在满足生活需求后给自己留些快乐,打个比方,当你饥饿的时候,在一块面包和一支水仙中做选择,我会毫不犹豫选择面包,毕竟生存第一。但当有两快面包时,我愿意用一快面包去换一支水仙,一个为了生存,一个为生活,正所谓一手面包一手水仙,生活方是圆满。

闲下来静下来,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去感受浮乎江湖的魅力和自由使人生美妙。

③号作品

       变装水为浮水
         许文利
  最近跟老师一起学习老庄哲学,领悟庄子的思想,读了《五石之瓠》后,豁然开朗,明白了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在长期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形成的习惯和既成的经验很容易让我们的思维形成定势,遇到新情况也难以改变,在变化的时代用经验和习惯是难以解决瞬息万变的问题的。
而在《五石之瓠》中,庄子给了我们很清晰的教导,他用“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说明同样的事物用在不同的地方,价值大不一样,我们需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用通达的见识,宽广的胸襟,发现事物的最大价值,更好地利用它。譬如我们学习数学,用一种习惯了的方法解题往往让我们不得要领,必须从多角度思考,尝试多种方法解题,才会得来全不费功夫。其它科目的学习也是如此,在恍然大悟的过程中枯燥的知识也会变得有趣起来。
不论是学习之道,还是人生之道,打破僵化,拓宽思路,我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4)号作品

       心有江湖,胸怀宇宙

         谢宾尔

  惠子得五石之瓠,想的是用来盛水或做瓢,却发现瓠落无所容,最后觉得它无用将这大器掊之。庄子却认为“何不虑以为大樽,浮乎江湖?”两人同用一物,使用方法不同,反映他们的价值观不同以及对待事物格局的不同。惠子的心中只有水缸,而庄子的心中有江湖。都说暴发户不会长久,普通人获得大笔资本,想的是挥霍,有道之人却会选择投资,获得更大的回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那选择得百金而鬻秘方的宋人,而并非投资长远的智慧的客。我们之所以短浅,是因为格局还未开,拘泥于头顶一小片天空,不跳出井,永远都是井底之蛙。

  去读万卷书,去行万里路,自然会心有江湖,胸怀宇宙,自然会懂物尽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