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2 关山,3 夺路,
4 活下去,5 我辈有责
一、简介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第三部,记录作者在国共内战时期奔波六千七百公里的坎坷。作者身在国民党军,历经辽沈、平津两大战役;1949 年,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经历俘虏营训练,穿着解放军服,徒步胶济铁路全线至青岛到上海,最终远走台湾……一路上,对照、危机、冲突各自延长,互相纠缠,滚动
前进,惊心动魄。
作者将这四年的愤怒、伤心、悔恨蒸馏、升华为一部超越政治、阶级、个人得失恩怨的独特回忆:“国共好比两座山,我好比一条小河,关山夺路,曲曲折折走出来,这就是精彩的人生。”
二、关山
关山,
百度百科: 1,关隘和山川;2,指家乡。
上月晨跑后随笔一文,提到了关山,提到了关隘山川和家乡,摘抄如下:
“由关山,到《木兰辞》关山飞渡,再,想起张学友《楚歌》,
粤语:“千里关山,风雨他乡,乡音,我愿听,家里酒,我愿能尝”
我想,这就是关山,带给我们的感受,既有地域的阻隔限制,也有故乡的魂萦梦绕。
三、夺路
夺路,有抢夺,强行通过道路的意思。
可组词:夺路而出,夺路奔逃。
从字面上看,都有破除现状,打破现有的困局,开启另一条道路,另寻光明的意思。
这里面,有对当前形势的认清,对身处困境的反抗,对更好生活和前途的追求。
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每一次洪潮,每个人都会无意之中被卷入其中。鼎公那一代中国人在大时代洪潮下辗转漂浮,曲曲折折,夺路奔逃。
四、活下去
战争期间平民百姓苦难、流离失所的真实反映。乱世里人如浮萍、命如草芥,能在如此艰苦、艰难的条件下活下来就是“英雄”。
书中鼎公,作为流亡学生和军人的双重身份,生死间的流亡经历,从南京、上海、沈阳 、山东、天津等地的空间转变,人物服装、身份、思想的变化,这里面既有奇迹发生,也有鼎公在危难中的信念:活下去,走出去。
五、我辈有责
在当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都处在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肆虐渐远,而中美脱钩近前,经济复苏还待热启,内循环日趋重要,活下去,是每一个国人,每一家企业,每一级政府的当前首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这代人,要不断转变思路,转换身份,在新的大时代中,创造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力量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