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好,你好》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4-01 15:46:4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我好,你好》读后感


《我好,你好》英文名字I’MOK,You are ok.作者是托马斯。A哈里斯。1969年出版此书,迄今已经销售了1500万册。
  人生活在社会上无法避免地要和人沟通,交流。尤其是在婚姻中,据统计导致夫妻双方离婚的很大原因不是出轨,而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两个儿童冲动地结婚了,为了争夺谁的更好而吵架。大家没发现吗?吵架的两个人很像两个任性的孩子。谁也不服谁。
  弗洛伊德最大的心理学贡献是提出了人的自我,本我,超我。我也不是很清楚怎么区分三者。弗洛伊德他老人家的意思是一个人有不同的方面,就是自我,本我,超我。这些专业术语不好理解,甚至被后人理解错误。
   潘菲尔德通过电击人的颞叶皮质,让人记起很久很久发生的事情,从而得出人经历的事情被储存在人的大脑里,电击颞叶又会被想起来。
伯恩提出了人际沟通是相互作用。
  作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人部分,儿童部分,父母部分。理性分析的时候是个成熟的人,游戏玩耍的时候是个儿童,严肃批评别人的时候就是父母在起作用。
  人在成长中儿童时期,形成了 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理地位,作者说5岁前儿童不能有自己独立地位,经常是感觉大人好,自己不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这种地位长大的。长大些后慢慢形成我好----你好,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
     你比如在婚姻中,夫妻两个沟通的场景,丈夫:我的车钥匙在哪里?
妻子:(如果她心情好)在柜子的第二个抽屉里。这是2个成人在对话。
妻子:(如果她心情不好)为什么总是问我,我怎么知道车钥匙在哪里?你自己不会找吗?这显示是个儿童在回应。
一个成人和一个儿童沟通不了,容易产生矛盾,勾起童年的我不好——你好心理模式。
2个儿童可以沟通,有无看到小夫妻刚结婚的时候,很幼稚的对话,他们都是儿童也不会发生冲突。
2个父母也可以沟通,比如公园里吐槽自己孩子的老年人。我家孩子不结婚,都这么大了,另外一个老人马上回复,是啊,你说气死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亲密关系沟通的时候(亲子关系或者夫妻关系)遇到矛盾,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停下来不要把自己的儿童启动起来,让自己的成人判断,去沟通。停下来10秒钟就有很好的效果。我想一个人的修养成熟就在这个地方。他不会轻易用愤怒,任性,发脾气去伤害离你最近的人,不会轻易启动自己的儿童,不会轻易让无理取闹的儿童去污染你的成人部分,这就是P-A-C 沟通。
  总之亲密关系中不要随意用语言挑起对方的儿童,也不要用儿童去回应。如果一家子中有6—7个儿童,那就是乱糟糟,一家子没有一个成人。全是在吵闹。
  小孩子心里也有成人,儿童,父母的部分,有些孩子有时候表现得就是个大人,那是他成人的部分。
  作者也提到一个从小挨打,打得很严重,劈开肉裂的,他就行了我好---你不好,全部是你们的错的心理机制。比如那些杀人犯,到死他都觉得我没错,都是别人的错。
  我好---你也好  底层哲学逻辑:我是一个人,你也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你,我就不能成为一个人。因为有了你,语言才变为可能,因为有了语言,思想才变为可能,因为有了思想,人性才变成可能。你使我变得重要,因此,你也很重要,我也很重要。如果我贬低你,实际上我也在贬低我自己。正是这种心理地位的存在,我们才成为人,而不是物品,这种心理地位要求我们要对别人负责,也为别人负责,这种责任感是对全人类的终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