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沸腾十五年》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4-03 15:16:3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沸腾十五年》读后感


当今社会毋庸置疑的是处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人都离不开互联网,就拿我家来说,下到刚2岁的儿子,上到已经98周岁的外婆都深受影响。那么互联网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呢?里边有哪些重要的人和事?我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很有兴趣的。正好《沸腾十五年》和《沸腾新十年》(上、下)这三本书以近乎白描的方式记录了从1995年到2020年期间中国互联网里重要的人和事,其中《沸腾十五年》记录从1995年到2010年这15年间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里边很多人已经淡出了视线,也有不少在当今仍叱咤风云,本篇只简单记录几个我个人有兴趣的人物故事。

一、丁磊:32岁的中国首富

本书开始记录的互联网商业元年是1995年,记录的第一位人物是网易创始人丁磊,丁磊是我个人非常尊敬的企业家,他和段永平也颇有渊源。互联网早期的风云人物大多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网易在舞台中间一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丁磊1971年出生,1995年离职(因旷工被公司除名),1997年5月创办网易,8年后的2003年,丁磊成为中国首富,这一年丁磊32岁。那么丁磊这一路走来是顺风顺水的吗?显然不是,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可能略有夸张但也不为过。

2000年美股网络股泡沫破灭,在整个纳斯达克股市崩盘带来的冷风中,网易CFO辞职,CEO和COO也“被辞职”了,丁磊当上了首席架构师。这还只是麻烦的开始,网易忙活了大半年,想把自己卖掉,但在最后关头搁浅了。卖不了不说,网易还因“财报风波”被停牌了。丁磊只好灰溜溜地将公司总部搬回广州。搬回广州给网易带来了良机,后来网易与广州移动合作推广短信业务,短信的成功让丁磊有了底气,其加大了网络游戏的投入,使得《大话西游》获得成功,网易股价大涨,丁磊也登上了“首富”之位。《大话西游》将丁磊送上了首富的宝座,二十多年过去了,大话西游系列仍是网易游戏前五的产品,该系列累计营收超300亿。由此不得不佩服长青游戏的神奇,这点是电影完全做不到的,电影一般就上映一个月,下映后收入基本就没有了。鉴于大话西游这个系列游戏如此重要,我问DeepSeek“网易游戏大话西游系列的发展历程以及每年给网易带来的收入是多少?”DeepSeek回答如下:

《大话西游》系列是网易游戏旗下的经典IP,自2002年推出以来,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迭代,成为中国网游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以下是其发展历程及收入情况的综合梳理:

一、发展历程

1.《大话西游Online》(2002年)

l 网易首款自研MMORPG,以西游为背景,采用回合制玩法,但因技术问题市场表现不佳,很快被后续版本取代。

2. 《大话西游Online II》(2002年底)

l     重新优化后推出,成为网易首个爆款网游,奠定了回合制网游的标杆地位。 

l 特色:国风美术、社交系统、经济系统平衡,长期保持超高用户黏性。

3. 《大话西游3》(2007年)

l     画质升级并重构剧情,但老玩家迁移有限,热度不及前作,后续逐渐与《大话2》合并运营。

4. 《大话西游外传》(2009年)

l     尝试即时制战斗,偏离核心玩法,市场反响平淡,后停运。

5. 手游时代(2015年后)

l    《大话西游》手游(2015年):延续端游IP,首月流水破5亿,成为网易手游矩阵的支柱之一。 

l 《大话西游热血版》(2017年):ARPG玩法尝试,表现一般。

l 《大话西游2经典版/免费版》:持续更新,维持端游老玩家生态。

二、收入贡献

网易未单独披露《大话西游》系列的具体收入,但可通过财报和行业数据推测:

端游时期(2000年代):

l 《大话西游2》长期占网易游戏收入的30%-50%,2006年财报显示网游收入约5.2亿元(主要来自《大话2》和《梦幻西游》)。 

手游时期(2015年后):

l 2015年手游上线后,首月流水超5亿,全年贡献显著。据Sensor Tower数据,2017-2020年手游年均收入约20-30亿元。 

l 2020年后,随着《梦幻西游》《阴阳师》等崛起,《大话》占比下降,但仍是网易Top 5收入产品之一。 

总收入估算:

l 系列累计营收或超300亿元(含端游+手游),近年年收入约20-40亿元,占网易游戏总收入的5%-10%。

三、成功因素

1.社交生态:强社区设计(帮派、婚姻等)提升用户留存。 

2.经济系统:稳定的虚拟经济避免通货膨胀,维持玩家投入价值。 

3. P长线运营:持续更新资料片、联动活动(如国风文创合作)。 

四、现状与挑战

l 端游:老玩家为核心,收入稳定但增长乏力。 

l 手游:面临《梦幻西游》手游及竞品(如《问道》)挤压,需创新玩法。 

二、马化腾:并非池中物,终要跳龙门

如果选取过去30年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我想马化腾创立的腾讯大概率会被选中,原因很多,比如微信已经成为国民级的APP,日活13亿多,几乎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人,比如腾讯是中国市值第一的互联网公司等等。那腾讯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当然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肯定与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有关。在1998极客当道这一章中,作者用4个小标题描写腾讯的创始团队,分别是“润迅工程师马化腾、技术天才张志东、市场奇才曾李青、腾讯的创始人们”。作者最后总结道,选择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创业,在1998年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但像马化腾这样,选择性格完全不同、各自有自己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是很少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马化腾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这在一开始就决定了马化腾并非池中之物,终有一天要鲤鱼跳龙门。作者最后的评价不免事后诸葛之嫌疑,但也充分说明了创始团队的优秀。

三、柳传志:本分、诚信的力量是无穷的,反面的破坏也是巨大的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聊起了联想,顺手查了数据,联想这几年的营收都超过4000亿元,从营收上看规模巨大,但盈利很少,2023年扣费净利润还是负的,不说与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和阿里比,就是与制造业公司格力和美的比也相差很大。本不想写柳传志和联想,因为本人对其并无兴趣,但书中提供一些资料也许能从中找到联想没落的原因。

1999年6月23日,联想配股1.3亿股,拿回9.36亿港元,1999年11月,联想集团发布了号称“因特网电脑”(因特网与互联网含义相同)的天禧电脑,表明联想有意进入互联网业务,联想的股价从7港元一路上涨到30港元以上,联想又配股仅8500万股却拿回28亿港元,资本市场如此神奇。

联想股票价格在1999年年初只有2港元多,短短一年的时间,上涨近30倍。其市盈率高达250倍以上;同期IBM的市盈率也就在20倍左右。联想的业绩不足以支撑股价,一个概念和一连串运作,资本市场不仅让联想搭上了互联网经济的快车,而且让柳传志坐上了“头等舱”。

2000年对柳传志来说,更重要、更直接、更迫切的是实现联想分拆。作者评论这是中国企业史非常离奇的一个分拆,一是因为实事证明没有必要分拆,二是分拆后两家做的事情差不多。当时一个记者对此分拆的评论最为一语中的:一个是电子商务,另一个也是电子商务。

柳传志占尽互联网的红利,但相对应的是他也为联想在互联网丧失先机交出了昂贵的学费。

本分、诚信的力量是无穷的,不本分不诚信的毁灭性也是巨大的。看看联想后续的发展看看柳传志的种种争议,也许对本分和诚信能有更深的感悟。

四、周鸿祎:褒贬不一

如果选过去30年中国互联网的男主角,可能周鸿祎难有竞争力,但要选谁的戏份多,那周鸿祎我估计能排第一。在这本书中,周鸿祎多次出场,从方正到3721,从雅虎到360安全卫士,到免费杀毒都有周鸿祎的戏,周鸿祎戏份的高潮在《沸腾新十年》这本书的3Q大战中,之后360在美股上市后又私有化,天价离婚,视频号大V,990万拍卖迈巴赫等等让人应接不暇。

我个人也经常看周鸿祎的视频,对他的很多观点是很认可的,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的争议主要来自360无处不在的广告以及360系产品很难删除。书中总结周鸿祎有斗士风格,天生不服输,真诚,有激情,对互联网认识很深刻,知识面宽,口才好,我觉得总结的很到位。

五、毛泽东思想:光芒万丈

一提到毛泽东思想,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政治,写互联网历史的书按常理与毛泽东思想无关,但本书多次提到毛泽东思想。

比如周鸿祎曾说他受毛选的启发,提炼出网络实名是互联网金字招牌的概念,让推销员30秒内能说清楚网络实名是什么,网络实名是为了什么。

比如史玉柱在做脑白金和《征途》时最为擅长的“农村包围城市”战术,实则来自他敬佩的“毛泽东思想”,而在做这两个市场时所奉行的到一线了解最真实、最详尽的资料,从而通过感性认识、理性分析,梳理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又践行了“毛泽东思想”中极为著名的一句话:“你要知道例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比如书中提到,陈天桥对毛泽东十分崇拜,在陈天桥的办公室里,看不到什么跟网络游戏有关的摆设,书架上却醒目地摆放一套《毛泽东思想》。吴晓波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称,陈天桥聘用唐骏为盛大CEO,与这份喜爱有关——他们两人都是毛泽东的崇拜者。唐骏在微软中国时,曾经包了一个专列,带领员工浩浩荡荡上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