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西游记》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12-04 10:00:14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西游记》读后感

1.


上篇提到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之前的经历,再遇到唐僧之后就变了。

逐渐成了听话的乖乖猴,西行之路是悟空的实习期,实习期满了,

抵达西天求取佛经,才能转正。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

从这本书来看,其中的很多人在修成正果后,烦恼并没有消失。

只不过是从一个坑到了另一个坑。

我有个疑问,得到成仙不应该脱离世俗、心如静水吗?

天宫这些人在得道升仙之前都是在凡间历经磨难,历经常人所不能及。

大家安安稳稳度过天庭生活,大家相互配合,把这个公司经营好。

可都变了,在猴子出现后,一根搅屎棍炒的天宫人心烦意乱。

孙悟空的特点是,易怒。

易怒是病毒,在宫廷中迅速传递。

而这群人用了什么方法,一心想做到一劳永逸。

认为把猴子消灭掉,这颗钉子就被拔了。

而,一件事越想把它忘记,反而记得越深刻。

悟空变得越来越强大,不灭不死,练就火眼金睛。

“快去请如来佛祖”

2.


为什么孙悟空叫“空”,这个名字很特别。

到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即是空,道即是无,空即是无。

空是求道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佛家中,”空“对应“涅槃”

远离一切业果,不再造作因缘惑业。

佛祖达到了“空’的涅槃境界,所以能够制服孙悟空。

有个词叫做“心猿意马”

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漫,如猿马无法控制。

在消除掉心中的易怒,好动后,才能抵达“空”

但消除不了,猪八戒前世是天蓬元帅,喝了酒没克制住,调戏嫦娥,被贬入畜生道。

七情六欲生于心,心源于人,心猿亦不可消。

怎么做?

“红尘为道场,世味为菩提”

消除孽障的方式是经历磨难,在磨难中修炼心性。

3.


也是为什么佛祖要安排人取经,孙悟空是唐僧取易怒的外化。

一开始,孙悟空不受管教,爱抱怨。

原因是唐僧又想要普度众生,又要把事情办成。

而悟空一心只想把事办完就完事,受不了唐僧的磨磨叽叽。

谈到唐僧,逃不过心软、婆婆妈妈的标签。

小时候看电视剧看个热闹,打打杀杀最好看。

现在在看书,更多面了。

比如有一章节,师徒二人来到一个寺庙,

寺庙的住持有200多岁,稀罕袈裟。

孙悟空看到众多的袈裟,非要把师傅的袈裟拿出来比一比。

唐僧不让,因为攀比会生嫉妒,嫉妒会生出祸端。

悟空不听,拿出袈裟。

老和尚看到袈裟人都傻了,两百多年从来没见过如此袈裟。

想把这件袈裟占为己有,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火烧寺庙,黑熊精。

试想,当初听了唐僧的话,不拿出来显摆,就不能有接下来的破事儿。

虽然没有读完纸质版,但在印象中,孙悟空越到取经路的后段,越听话。

不是因为他怕唐僧,而是因为师徒的想法渐渐趋于一致了。

事情经历多了,悟空变得沉稳。

易怒的心也就不再像当初那般悸动。

4.

西游记描绘了一个神人佛妖的世界,它是西方人世界中的《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

孩子看不懂,长大后,才能领悟到童话世界中的现实面。

西游记中有大千世界,写了人心,写了众生相,万物生长。

为什么中国的很多电影都会涉及到“西游元素” 成长为西游宇宙。

这是最大的原因。

最后,

成为神仙也不一定就没有烦恼,但只要心中有佛,处处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