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曰:
太公独钓渭水边,文王大业急求贤。
躬身拉车八百步,赢得周朝八百年。
西行稳健走三百,天下强盛三百春。
东行踉跄行五百,王室渐衰五百秋。
《东周列国志》便叙述了周王朝“渐衰五百秋”的纷繁世事。明末出色的俗文学家冯梦龙以嘉靖年间余邵鱼的《列国志传》作底本,参照《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古代典籍,作《列国志传》,后又经清代蔡元放做了一些修改和点评,改名为《东周列国志》。
这本小说主要记载了自西周周宣王至秦始皇一统六国这期间五百多年的历史,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衰为主要线索,叙述了诸侯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以及在这些斗争中所涌现的各方霸主及他们麾下的能人志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面貌,可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科全书。
全书一百零八回,读后仿佛自己从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匆匆走过,看世事变迁,看世人喜怒哀乐,时而拍案叫绝,时而低头哀叹,只觉得自己欣赏了一场精妙绝伦的电影,每件事每个人物都是如此生动清晰,而后又使人沉思,真是以史为鉴,读史明智。
此书开篇吸引我的,是玄妙的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纵观全书,作者在叙事中涉及了掌权者最爱的天命意识、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和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鬼魂之说等。在书中,人之生死,国之兴亡,并非人所能控制,上天会通过童谣、梦境、星象、谶语等方式给出指示,仅在第一回,便涉及到了多种神秘文化。第一回的名字,叫做“周宣王闻谣轻杀,杜大夫化厉喊冤”,谣指童谣,上天儆戒人君,命荧惑星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周宣王在街市闻群儿歌“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服,几亡周国”,后来,褒姒惑君,周幽王身亡国破,西周遂亡;宣王一怒之下杀了杜大夫及其好友,在围猎归途中,杜大夫与其好友化为厉鬼,射杀宣王,宣王不久遂崩,幽王继位。又有周幽王在位一年时,泾、河、洛三川同日地震,后三川俱竭,岐山复崩,太史伯阳父叹曰:“三川发于岐山,胡可震也!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三川皆震,川源将塞,川塞必竭。夫岐山乃太王发迹之地,此山一崩,西周能无恙乎?”又曰:“善盈而后福,恶盈而后祸。十者,数之盈也。”伯阳父认为天灾乃上天给予的警示,推测国家十年后必有大乱,后来,周幽王在位十一年而身死,印证了伯阳父的推测。
在书中加入中国古代神秘文化元素,乃作者的艺术加工,使此书趣味盎然,但读完全书,感受最深的还是一个“乱”字。
礼崩乐坏,乱之源,东迁后周王室日渐式微,诸侯渐渐强大,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如果说秦文公鲁惠公僭祀上帝,周平王知之而不敢问乃乱之始,那么后来郑庄公和周平王交换质子,可谓是“王纲从此遂陵夷”,一发而不可收,郑庄公假命伐宋、祝聃射周王肩、楚熊通僭号称王……桩桩件件,无不昭示着东周已经名存实亡;诸侯国内,君臣逆位比比皆是,公子翚贼鲁隐公、华督乱军诛杀宋殇公、郑祭足逼走郑昭公……;三纲五常,道德伦理的底线也被一次又一次打破,齐国三姜—宣姜淫于舅,文姜淫于兄,哀姜淫于叔,鲁桓公甚至因为知晓了文姜和齐襄公之事,在齐国被杀害;背信弃德,利益至上,诸侯国争权夺利,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战战和和,昔宋庄公避难于郑国,然郑庄公去世后,宋庄公为了一己私欲干涉郑国国君之位,并索要利益,得不到满足后出兵侵犯,将所受恩惠置之脑后,毫无仁义可言。
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但是乱世造英雄!诸侯中,有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谋臣中,不乏管仲、鲍叔牙、商鞅、苏秦、张仪等著名谋士;武将中,有孙武、廉颇、白起、王翦等一代名将;文人中,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庄子等文学思想大家层出不穷,百家争鸣,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形形色色的人物,不仅谱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也为我们流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孙武斩美姬、二桃杀三士、商鞅变法、荆轲刺秦、负荆请罪、完璧归赵……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本书不可避免的也有些缺点。因为时间跨度太长,面对如此复杂宏大的历史事件,有些地方不免有些前后矛盾,有的时间上也不对应,因为当时时代的局限,不免会有些现在看来是封建糟粕的内容,在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之,像《东周列国志》这样历时之长,涉及人物之多的史书,在文学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作者通过复杂多变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描写,既暴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本质,也颂扬了古代历史人物的英勇、才华和智慧,更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间百态,是一部可以当做史书来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