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前几天,我终于读完了这套书,这本书总共有三部,当我决定要读而去图书馆借阅的时候,才孤陋寡闻地发现这本书不止一册,其实一上来我是有点排斥的,因为我没读过这么长的故事,实在怕自己半途而废,但是又有点对这套人人好评的书好奇,这本书在大学生借阅榜的首位,最后,我终于下定决心地把这本书借走。
在读这本书的漫长过程中,我产生了许许多多感悟,有些感悟也许和这本书的故事关系并不大,其实我很想在感悟的当下把所想分享出来,但我知道自己表达欲太过强烈,又被白岩松老师不要急于表达的观点所说服,于是我打算把整套书看完浓缩一下感悟再分享出来,也许漏掉了很多当时细微、偏僻的想法,但我觉得他们应该会在某些时刻浮现出来,就像刻进了我的记忆里,不必一口气说完,也许这就是读书的作用吧,而且我觉得写读后感也是要克制虚荣心的。
于是我来谈谈现在可以回忆起来的感悟。
最让我心头一颤的是当几个比较有能耐的人在新时代也安居乐业的时候,作者评价:说来说去,有能耐的人什么时候都有能耐!这句话直接扇了我一巴掌,因为我当时一段时间存在想法就是:让我做这件事情的话,我一定能做的比做那件事情好。仔细想想,这样的观点其实就是在逃避手头不想做的事情,给自己的无能和懒惰找借口。后来我又无意中看到倪萍老师在《姥姥语录》里分享她姥姥说过的类似的话:能人在哪都能,我越来越觉得这句大白话就是大实话。我想追求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每一件都做些皮毛,很难深入,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其实都难做好。所以可能根本不存在什么人最适合干什么,“干一行像一行”,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这部书主要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主线,穿插讲述了陕西省黄原地区从大集体到改革开放新时代各家各户生活光景的变化。起先我还以为讲述的是山西省的故事,因为我记得自始至终这本书都一直说什么黄原、双水村之类的,然后我在认识了仝卓之后在他的嘴里了解到他的家乡山西,感觉也是文化渊源很深,我还有一个高中同学,他也是山西的,渐渐地,山西在我心里已经从“产煤大省”这个标签过渡到存在浓郁的认同感的一个地区,所以可能在我分不清这部书讲得是哪个省只知是西部地区时,自然而然地当作山西省看待了。后来我和我的一个笔友通信时,才知道这本书其实讲的是陕西省,其实也没那么大意外啦,差不多,在我心里。
这本书刻画人物很真实,每个人都有特点,也有弱点,甚至也有让人讨厌的地方,但这正是现实世界的真实状况。孙少安那么自强、勤劳、务实的人,在转厂倒闭、欠一屁股债的时候,还是颓废了那么长时间,竟然需要秀莲不断的开导,只可惜秀莲得了肺癌不止陪伴了他多久。我其实知道孙少安总会站起来,但没想到他颓废了那么久,并不像我们常常喝的鸡汤、常常读的励志故事,经历了磨难立马爬起来勇敢迎接暴风雨。不过也对啊,这不才是平凡的人嘛!还有孙少平,年少就敢身无分文出门闯荡,一个文化青年,在工地、煤矿任何苦都受的了,有思想又开明,居然在自己脸部做了手术之后一直不敢用镜子照一下自己可能不再英俊的脸庞。我太佩服作者了,我不知道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是真实的还是作者虚构的,我从很多方面都觉得,故事里的每个人仿佛作者认识一样。每一个人,即便平凡,却总在自己的层次里挣扎向前,用一句俗话来说,“那么平凡,又那么不凡”。
我还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听自己没经历过的年代、时代的事情,每当我看那么一大段文字,我就问我妈当贫农什么感觉,地主是什么样子,他们真的被压榨的那么惨吗,包产到户什么时候在你们村里开始的,以前姥娘村里的砖厂也是为了挣钱买化肥吗,以前都吃不上饭真的有那么好的官吗,一心谋求地区发展……我妈竟然给我讲了一晚上,穿插姥姥姥爷的故事,还有她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的故事。我觉得他们受的苦其实也是一种奇妙的经历,我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真的经历了不同的方针、不同的时代背景,好似经历了好几段人生。我们一出生就享受着21世纪的高速发展,20年来是有变化,但没到变幻人生的程度。
在新学校的庆祝典礼红红火火准备时,作者说了这样一段话:“玉亭夫妇的忙碌,不能不使我们想起十年前在这同一地方召开的那次批判会。我们会想起当年的二流子王满银,死去的老憨汉田二和下山村的那个“母老虎”……十年过去了,玉亭夫妇和村民们又在这里忙着准备会场。不过,这里将要举行的不再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大会,而恰恰是为了表彰一个发家致富的人为公众做出的贡献。这完全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大陆十年沧桑变迁的缩影。十年,中国的十年,叫世人瞠目结舌,也让他们自己眼花缭乱!”在这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十年的变化有多大,我心底总不以为意地接受十年的变化可以很大,但我若不加深思,很难去体会和感悟到这样巨大的变化。这本书前后对比所呈现的沧桑变化,并不是从大的方面、大的格局来阐明的,而是从每件小事情、每个小人物身上的变化让我发出声声感叹,恰恰是这些细微的着眼处,使我惊讶原本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竟然这样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这让我想起晁然的男朋友老王在直播间里分享的观点,他说有人很苦恼、很焦虑的计算,按照现在自己的能力,每年需要赚多少、需要经过多少年,才能在北上广买一所房子,最后算顶天了也买不上,于是感到乏力和无助。我其实有点可以理解,因为我也计算过和这不同但又类似的事情,但老王说千万不要这样线性地考虑问题,以后你的经历、你的人生、这个社会会发生什么,是有无限可能的。我觉得真的很对,也许你觉得你就算赚顶天了也攒不了买房的钱,可是我们黄原的十年就是这样的,你以后的变化绝不在你的想象之内,我们每个人真的不能线性的考虑问题,因为我们虽然再怎么想象,也总有想象之外的事情发生,就像书中孙少安,十年前的他,要想谋光景,就只能最努力的劳动,使出浑身解数还不一定摘掉孙玉厚家里穷八百代的光景,可就是他,乘着新时代的浪潮,摇身一变就成为双水村首富。所以,这些,谁又说得准呢?所以老王说的是对的,我们不能线性地考虑问题。
总体来说,这本书真的影响了我的生活和一些想法,但倒也没有让我三刷四刷的冲动,也许是我阅读渴求度的问题,入戏没那么深。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故事将会一直藏在我的记忆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道遇到什么事情,这里面的一点点熟悉感就忽然从我的记忆里爬出来和我打声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