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活着》读后感2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19-08-10 21:57:16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活着》读后感
式微式微胡不归



这本被誉为朴素粗粝史诗的书,在多个国家刊印发行。后来被拍成电影,让无数人潸然落泪。倘若你还在思考活着的意义时,不妨去看一看这本《活着》。


在《活着》一书中,韩文版自序中曾这样写道————

这是一个人与命运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也相互仇恨。

他们无法抛弃对方,同时也没有理由埋怨对方。

他们活着的时候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

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我想世间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同自己的命运抗争,却又妥协性的走在一起。就像是自己一生的挚友,最终归于乌有。在初读这本书时,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人所经历的的苦难,除了痛苦便还是痛苦。但在我仔细阅读几遍以后,我明白了一点:读着虽苦,但苦中却莫名带暖。


纵观书中福贵的一生,他经历过人生中所有悲苦的事情。

福贵原本是个富少爷,却因为赌博输的倾家荡产,连老爹也气死在粪缸旁。福贵遭受到家庭的变故、生活的变迁。

接着,儿子有庆因为输血过多死去。世间的苦难还陪伴着福贵。女儿凤霞大出血死去,而福贵的妻子家珍也在悲痛中死去。

但苦难绝不仅仅于此。女婿二喜搬砖时被压地血肉模糊,而福贵唯一的外孙苦根也因为“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豆子”被撑死。

福贵经历到亲人的离去,感受到生活无比的孤独。

福贵并没有被苦难杀死,依旧活着。苦难洗刷了一切,带走了福贵身边所有的亲人,仅给他留下了一头老牛。让他在最后的岁月中和这头老牛相依为命。

但苦难的岁月却还有温柔的一面。它夺走福贵的少爷生活,却为福贵挡下了子弹。它曾让福贵远走三年,却又让福贵活着回到家乡。

作者用一种大胆的手法,表现苦难在福贵身上像下了诅咒一样。让福贵身边的亲人好友,一个接着一个全部消失在身边。

而让福贵独自承受命运带来的痛苦,一个人默默忍受着痛苦,每日与老牛相伴,在这个苦难的岁月中,活着。


书中的情节衔接恰当,以人物的离去作为主线贯穿整部小说。情节上没有铺垫过多的悬念,而是选用一种近乎合理的方式。使得读者每读一段,便痛苦一分。

在书中,有庆死的时候,造成有庆死的原因竟然是自己的战友春生,这让福贵一下子陷入,见到老友还活着的喜悦和有庆死了的悲痛中。有庆虽然死了,但是春生还活着。

福贵想通了,选择原谅活着的春生。

但情节的发展需要人物的离去,春生在县城动乱中死去,女儿在生产中大出血死去,随后又让妻子家珍在悲伤中死去。并最终以福贵和老牛相依为命,唱着小曲结尾。

这一系列的故事情节,看上去如此的合乎逻辑。让读者产生知道结局,却迫切想知道福贵内心想法的心情。


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采用小人物浓缩群体的方法,让福贵身上包含多种形象。并以其他人的眼光将福贵的形象展示给读者。

结尾处,福贵将老牛的名字改成自己亲人名字的时候,透露出对失去之人最为深沉的思念,对人物形象进行再次饱满。


在福贵他爹的眼里,他认为福贵是一个孽子。

在家珍眼里,福贵是爱着她的男人。

在有庆的眼里,福贵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在宰牛的人眼中,福贵是个傻子,买头不能下力的老牛。

在村民的眼里,认为他和老牛一样,是老不死的家伙。

每个人都用独特的眼光看着不同时期的福贵,就像是旁人在观看书中的故事。

在福贵与自己父亲对话时,说着:去你娘的。将一个纨绔子弟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同妻子说话的时候,喜欢喊着:家珍;表现出一个丈夫对妻子深深地温情。

在得知春生还活着的时候,作为一名淳朴的下田人,福贵用喜悦的语气,表达着:你还活着。

在和儿子,女儿的对话时,一位父亲的背影便跃然立于书中。

在人物心里独白的描绘中,作者以极好的手法突显福贵心中对活着的挣扎。

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功底十足。将福贵这个人作为主体,让福贵在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时,有不同的语气。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的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在经历过生死的福贵,或许早就明白,人生不是因为离去感到悲伤,而是在感受到苦难后更好地活着。


岁月像沙子,悄无声息地从你手指缝中流出。当你还未来得及发现时,便已经没有多少时光可以浪费了。

与其被外部的事物所束缚,不如一点一点将苦难融为生命的一部分。好与坏,不过是人认同事物的主观想法。

站在自然万物的位置上,作为客体,再看待世间的苦难便十分简单。将自己的失望和希望与自己合为一体,活着便是最大的事情,活着便是活着最大的意义。


作者以极尽荒诞而又大胆的手法写出一首厚重的史诗。在那些动荡的岁月中,我们感受到艰难和困顿。不过10余万字的一本书,却饱含人在苦难面前的抉择。

正如小说自序开头那样写到:歌中的一位老黑奴经历过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充满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源于一种无力地空喊,而是来源于一种对苦难的忍受,忍受苦难带给他的一切,也去忍受生命所赋予的责任。在经历过苦难之后,你还活着,我们还行走在月光下的路上,这种感觉真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