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17-09-06 11:15:35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断断续续的在空闲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越到最后越是期待,也越到最后,人物的心理活动越来越强烈。最明显的就是安娜和列文二人,最开始我恍恍惚惚的觉得安娜和列文思考的是同一种事情:生活的意义。到最后由于强烈的思想和思考,才明白是属于不同的类型。于安娜来讲,更侧重的是个人的纯粹性,无论是生活还是精神上,她可以超脱那个时代枷锁的束缚。而对于列文,他追求的是自我精神的超脱,他经常思考人活着的意义,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以至找不到结果的时候一度想到了自杀,但是他又有足够的意志力来克服!

列文:他担心哪一天他真的如此(自杀),因此,他把绳索藏起来,他怕他万一想不开上吊了;他也不敢把枪带在身上,他怕他万一一时想不开开枪自杀了,所以他一直强制着自己不去做这样的事情。尤其是他哥哥尼古拉的死,给他的心灵留下了莫大的创伤,以及吉蒂生产时的痛苦,他一度想着,要是这样他们可以不要孩子了甚至是以后的生活中,他一度不爱那个孩子。与其说是这些使他痛苦,倒不如说,是这些自然的生活规律加剧了他对生活的困惑和不解!“人既然会死,又何必活着呢”等等这种种事情,让他一度陷入了一种死循环的僵局,他不知道活着的意义,他不知道这些自然的神奇!当然哪怕是现在,这些问题也同样不知道困惑了多少人?可是对于这些问题,他却是执意的想去弄明白,当某一个时刻他觉得他弄明白了,可是在实际中却又行不通的时候,这又加剧了他的痛苦。反反复复,导致他怀疑一切而又无可奈何。当然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列文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列夫托尔斯自己的问题,他对于生命的思索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它自始至终都贯穿于他的整个生活,他不想发车夫伊万的脾气,可是当他赶车不如自己的意时,他仍会去发脾气,有时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不发脾气时,他自己又会陷入另一种自责的痛苦;他不想与人争论,当他真的这样做时,他又陷入了一种矛盾,他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行,以至最后他陷入了一种僵局。文章的最后,妻子和孩子出去寻他意外遇到大雨,他会很担心,尤其是看到雷劈了他妻子经常待的地方时,他害怕极了。或许,在那一刻,他已经意识到了一些问题,他爱他的妻子和孩子,深深的爱着!当他在淅沥淅沥的雨中,看到妻子和仆人护着孩子,在不远处向他招手,他高兴坏了。回想了生活的种种以及经历的这场雨,他似乎明白了,他爱他的妻子和孩子,这种感情他是说不清的,这种情感不知不觉的历尽痛苦产生了,在他的心中牢牢的扎下了根。正如文章最后所说的:“我照样还会跟车夫伊万发脾气,照样还会和人争论,照样还会不合时宜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我心灵最神圣的地方和其他的人们,甚至和我的妻子之间仍然会有隔阂;为了我自己的恐惧我还会责备她,并且还会因此感到后悔;我的理智仍然不可能理解我为什么祈祷,但是我照样还会祈祷;但是现在我的生活,我的整个生活,不管什么事情临到我的身上,随时随刻,不但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没有意义,而且具有一种不可争辩的善的意义,而我是有权利把这种意义惯注到我的生活中去的!”。在经历了生活的千锤百炼和万千思绪的困扰,他找到了一种适用于自己生存的方式——对善的一种执着追求!

安娜:当和弗伦斯基的感情出现问题,经过服装店的时候,她想过是否要去找一份工作,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妇女大多是没有工作的,尤其是对于她这样的上流社会人士,在这样的地方找工作。她一直是一个生存在上流社会的人,她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放下所谓“身段”,只为了在情人面前的自尊;她可以不顾周围的冷嘲热讽,在她丈夫卡列宁不愿与其离婚的时候,她仍然可以追随自己的内心,同弗伦斯基出入社交场所,同他住在一起。她要的真的很简单,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爱情。为了他,她愿意去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只要有他,只要他愿意陪着她就可以了。为了他,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哪怕是她曾经最爱的儿子。当她越是这样,对弗伦斯基的要求也就越苛刻,常人会觉得她是无理取闹,是的,有时候也确实是这样,但是更多的时候她确实是凭着女人天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看到了弗伦斯基对自己的不屑,更深刻的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冷淡与厌恶。她知道有时自己的苛刻要求会导致两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和矛盾。可是,又有什么办法了,或许,这就是宿命,一个天生要求感情纯粹苛刻的人遇到了一个花花公子的心,怎能够善终呢?还有两人各自不服输的性格,以及拥有各自自豪点的人,外面世界的无限的光环,也是两人最终悲惨结局的导火索。她,美貌与气质并存,智慧与坚毅共有;而他,虽是一介花花公子,可同样智慧超群。他可以简单的就在社交界游刃有余,可以简单使使小伎俩,就获得她人的芳心。这样的两个人,注定了她们不能够走到一起,所以,这也导致了她最后的悲惨结局——卧轨自杀!过去已经回不去了,她也不愿回去,将来看到的也是无休止的争吵,她找不到生活的出处,更别提是她所想要的未来,那这生活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至真至纯至烈的爱,导致了她对他仇恨的不断加剧,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当一些希望都看不的时候,她想到了自杀,是的,她想用这种方式来折磨那个折磨着自己的人,想让他的余生都生活在悔恨之中,而她也真的做到了。她“似乎”毁掉了他的整个生活,一直志愿军的时候,他不仅自己参加了,还带去了一个连。但是她忘了,她还有她自己,还有她爱的那个小女孩,还有她自己的儿子。她的生活不止有那些不爱她的男人,可她怎么没想明白呢?当她卧轨的那一刻,第一次由于弄手提包,而错过了机会,第二次当她完完全全在即定的轨道,当车已经向她驶来的时候她仿佛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意识到她的生活还有她自己,可是一切已经晚了,火车压过了她的身体,她没有机会了。生活是不是都是这样的讽刺呢?当她第一次完全做好去死的准备时,却没能如愿;当她想过来,回过神的时候,一切已经晚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在她生活的 最后的日子里,我一度怀疑她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她的精神一度恍惚,出现了一种精神错乱的遐想境地。可又有觉得这正是她真实生活该有的想入非非,在那样的日子里,没有人愿意和她交流,没有人愿意去看她,人家都觉得她是不知廉耻的人,可如果这样是“不知廉耻”的话,那那些守着婚姻的坟墓不敢去追求自我的人才是真的悲哀。而多丽真是这样的人,她一味的隐忍着奥布隆斯基的背叛,而又不敢离婚,她盲目的生了众多的孩子,却又无足够的精力和财力来抚养他们,当她去看望安娜的时候,她感觉到了自己与安娜的巨大差别,以及孩子教育的差距,她仿佛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是她又无力改变。她只得继续过着丈夫在外拖欠外债,不断地割舍自己的田产而无能为力,心力交瘁的日子,以至最后啥都没有了,只剩下吉蒂给她的田产了。
当然安娜也有她不完美的一面,当她一度错觉,出现精神错乱的时候,她想去找一个能够诉说的人,她想到了多丽。可是当她到多丽家里的整个过程中,她认为有的人都是邪恶的,那个时候她的眼里没有善良可言,所以她一度的责怪弗伦斯基,认为是她造就了她现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地步。因此,当他们两人出现不愉快的时候,她经常埋怨他。她去找她多丽,看到吉蒂也在的时候,她想起了吉蒂和她之间事情,她的戒备心理又来了,她开始怀疑她多丽,她认为她们只不过是看她的笑话罢了,她怀着恶意揣测所有的人,但是多丽却是她真正的可以拖以信任的人,这是她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连多丽也不相信了,她真的就被这世界抛弃了。她再也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世界虽大,却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这使她连最后的一丝丝希望也放弃了!我不知道托翁是不是故意让她处于精神错乱的时候才出现这种怀疑一切的状况。但她的不幸,仿佛让人看不到那个时代女性的一种自我觉醒机会,她的离去,注定了是旧时代思想体制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