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有感
中学的时候,就想看看《围城》。今年冬天,因为疫情,我总是待在家里。我比较清闲。我想,除了吃喝,看书,无疑是最好的消遣。于是我终于看起了《围城》。
先来说说,为什么我想看《围城》吧,很久之前我看到某篇文章提到:民国文人中,婚姻圆满的屈指可数。钱钟书和杨绛,算是难得的幸福楷模。有一天,杨绛读书,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描述理想婚姻的状态:“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她把这段念给钱钟书听,他当即表态:“我和他一样。”杨绛也即刻回应:“我也一样。"因此,我还去百度钱钟书和杨绛的故事和语录,我觉得很佩服他们二人,他们让我心生羡慕和感动。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出生都是学霸,名副其实的才子和才女。他们一见钟情,从相爱到婚姻,生活中互相宠溺,并育有一女,在艰难的文革时期,他们相互扶持、恩爱有加、相守到老。爱情这个东西,真是奇妙!我是这样想的,人生就此一次,原生家庭无法选择,但是我的工作和爱人,我可以选择!我一定要找到相爱且适合长久相伴的那个人,相爱只是一半,适合是另一半,这样才算圆满。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或者很难一步到位的。从青春初恋到幸福婚姻,真是让人羡慕!
我们都曾年少过,也许都曾有过暗恋,也许都曾与某个人轰烈或是平淡相爱过,也许也曾与相爱之人有过许许多多喜怒哀乐,甚至和这个人从恋爱步入婚姻;但是,我也看过很多深爱之后分手的情侣,看过结婚之后离婚的夫妻,看过婚姻中变味了的生活或者忘记初心互相嫌弃的两人。俗话说得好,相爱容易相处难,相恋容易相守难。喜欢你、在一起、不言弃,这是三句话、三件事、三阶段。
我想,钱钟书先生虽然婚姻幸福但却把婚姻辛辣地比喻成围城,并且把书中人物的人生写得不太顺利和圆满,大概是因为他这本作品源于他对生活的整体感悟,而不仅仅局限他个人的经历。《围城》不单是有幸福和成功,情节跌宕起伏,这才像是百味人生的真实写照。
回到《围城》,这书主要是讲在抗战时期,主人公方渐鸿归国,因为社会动荡和自身不足,爱情、工作、家庭的种种不顺心、不成功,从“走进围城到走出围城”的故事。方渐鸿这个人,不仅是能力不足,心态也很不好。他在我看来是一个好高骛远、太好面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男人。很多事情,他如果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也许结果大有不同。比如说,他与苏文纨、唐晓芙还有孙柔嘉三人的感情,他是真爱唐晓,但他得不到最爱的。因为他的性格软弱,不够坚定,不够勇敢,甚至听信苏文纨的一面之词,被人拆散。另外,我觉得他也喜欢过妻子孙柔嘉,我曾以为他们俩会一直困在围城里,但是他总是太过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好好照顾妻子的感受,也没有为家庭做出太多努力。
如文所说,"方渐鸿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夫妻打架事件是导致孙柔嘉离开他的导火索而已,方渐鸿的婚姻围城终将破碎。表面上是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实际上生活本身也可以说是一座围城。这个“围城”,更恰当来说,指的是我们心里的“围城"。有的人,拥有自己的幸福,却还一味羡慕他人;有的人,总是追求一些太难达到的目标,对自己过分苛刻或是追求过度,充满虚荣;有的人,过得不好,却总是埋怨他人或者社会,而不去做些努力和改变。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拿我自身来说吧,在家时会觉得家里让我操心或者心烦,离家太久又会想念家里的温暖;读书时总想有朝一日可以独当一面为家里分担,工作时又觉得读书时多美好。在城市教学时,总觉得工作太过忙碌和时间太过匆忙,甚至觉得太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回乡镇教学以后,发现工作是较以往轻松些许,但又怀念在城市时能学到很多、进步更快。就像那句,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其实哪有完美的东西呢?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对待生活,即便生活不够美好,也要热爱自己和生活。不完美又怎么了呢?是吧?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我们最该珍惜的,还是当下,包括时间、事物、身边的人,还有独特的自己。
2020级体育教育二班任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