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1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0-13 08:15:55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在一瞬之间”。这是我对余华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最大的感慨。一个人承担的分量有多大,这个人就有多坚强。剧中的许三观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硬汉,也是这样的平凡的硬汉,才会带给我们那最朴实,最深沉的感动。

“力气有两种,一种是从血里使出来的,还有一种是从肉里使出来的,血里的力气比肉里的力气值钱多了”。这是最能反映许三观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迫于无奈,真的会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吗。许三观一生卖了12次血,用卖血的钱换来了不少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我想起了西方的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在生活窘迫之时,遇到了一个可以用他寿命帮他换取转机的魔鬼。男人被逼无奈,选择了出卖自己的寿命,一次次与魔鬼的妥协,这个男人早早的离开了人世。人们总是会在困境中挣扎,困境如泥泞般污浊,它用你的生活来威胁你,你对它恐惧,你对它彷徨。许三观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没有能够逆转生活的能力,他的来源是农村的大地,他是一个天生的普通人。而本作的作者余华,却将这般小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许三观卖血卖的令我震惊,起初只是好奇,却无意间打开了一扇改变自己命运的门。

每一次卖血都是对这个人物的深刻刻画,第一次卖血是出于好奇,跟着根龙和阿方去卖血,因为卖血卖出了当年庄稼人眼中的天价数字,许三观凭着这血娶了“油条西施”许玉兰。他听说,能卖血的农村人可以证明自己身体硬朗,能卖血的男人才是壮实的男人。因为这个信念,许三观浑然不怕卖血带来的后果。许三观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一个丝场送茧工,这种职业在外人眼里毫不起眼,余华却认定了这毫不起眼的工作。因为这份工作,许三观卖血成为了全文的线索。因为“卖血”,这篇文章用猎奇的方式创造了一个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小说。“卖血”也是许三观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改变自己的一个最快捷径。

余华在过往的采访中偶然间谈到过对创作许三观的契机,他曾说道大概是在1990年的时候,他和陈虹在王府井大街上看到了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泪流满面的向他们走来。他们很震惊,而直到1995年的一天,他和妻子陈虹想起了这件事,二人猜测是什么让这个男人如此的悲哀。而又是什么让他放下了陈年人的体面。于是余华先生坐下来写,写了八个月,一个许三观就出来了。也是为了致敬这个男人,许三观也在自己上了年纪之时发现自己已经大不如前的时候老泪纵横。这是他最后一次卖血,因为他的血已经不值钱了,我想起了余华先生的另一篇小说《活着》,书中的福贵,年轻时可以通宵与赌徒们赌一晚上,身子骨照样硬朗。而岁月的变迁,周围事物的变化,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离开,最后也只剩那个和他一起看着夕阳的老黄牛。福贵也在感慨自己年老体衰,正如许三观一样,看见了除了卖血就一无所用的自己,二人都在思考着自己。因为平凡所以伟大,因为平凡所以艰难。我曾见过一个男人,娶妻生子后欠一屁股债,家里闹分家,亲戚借钱还收贷。这个男人挺过来了,他一个人带着妻子去了各个地方,男人打工,女人做饭。而他们的儿子也不负他们所望,考上了大学。他的孩子见证了他的年老,他也像许三观一样。人生末路,自己已经大不如前了。

从余华的《活着》到《许三观卖血记》,作品的每一个字眼都格外的朴实无华,他的话语总是很简单,总是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体验。也许文中只是描写了一个许三观,也许生活中还有千千万万个许三观,也许我们都是许三观。《许三观卖血记》带给我的是人生道理上的启迪,毕竟大家都是平凡人,都会有自己一个人所无法撑过去的关。如何改变自己,如何救赎自己。这个问题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也正是《许三观卖血记》,更多的人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或者说加深了对人生的思考。

也许有一天,你我都会成为许三观,自己的家庭或者生活会遇到一个跨不过去的坎。你也许会去用自己讨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但经历过后,你我一定会乐观地回忆起这段美好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