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青春之歌》读后感13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8-22 08:57:31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1916年,《晨钟报》创刊,李大钊先生作《晨钟》之使命,明言“《晨钟》所以效命于胎孕青春中华之青年之前者,不在惜恋黤黤就木之中华,而在欢迎呱呱坠地之中华。” 《晨钟》之使命是为青年之使命。

《青春之歌》,当代作家杨沫的半自传小说,首次出版于1958年,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至1966年之间的社会动荡,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阶段下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是我投身革命的印痕,是我生命中最灿烂时刻的闪光。我认为《青春之歌》是我血泪凝聚的晶石,它不会贻害人民。”杨沫在修改文本时曾于新增文段述说着自己对作品所持的观点。

林道静是杨沫的缩影,《青春之歌》通过对小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命运的洪流,从个人层面对所谓既定的安排进行坚决抵制,到在抵抗中认识到大环境下的腐朽,毅然投入到红色事业中去的转变,绘出了一幅红色的花火。

在那个年代里微小的个体将个人前途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相融合,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翻滚,在致力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的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实现人生的最终升华。

《青春之歌》以农工、小知识分子、革命者等微弱的群体命运和反抗,在红色革命的不断发展中暗示了旧时代必将灭亡。

林道静在实现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遇到了三个不可抗拒的男人,但更遇到了多个激情澎湃、勇敢无畏的无产阶级战士。一路上,她真实的见到了“朱门”和“寒窗”的巨大落差,少部分的富裕建立在了大部分人最终冻死的结局上。她在爱情和革命中有过徘徊,最终走上了红色火种的道路。

共产主义理想的星星之火一但点燃,注定要将那些压迫的烧成灰烬,让那些剥削的摔的粉碎。中华儿女终将觉醒,亿万数人一齐呐喊,将那些不合理的、残缺的统统掀起,然后用劳动人民手中的镰刀和锤子击成齑粉。

我认为,《青春之歌》中政治化的爱情故事很好的反映了混乱的社会状态下,个人对命运的坚决反抗。“婚姻”二字意蕴的不断演化足以代表了中国社会和群体思想的觉醒过程。从“受之于天”“父母之命”“三妻四妾”到“自由”“开放”“文明”的恋爱态度,在不断的演化中,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腐朽的封建礼教被不断打破。以林道静在时代中不断争斗的故事为例,细致的描绘了时代命运下小人物从独自孤单的抗争不公的命运到认清现实后融入集体,以全新的精神面容思索中国未来的命运,在批评和痛苦中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阳光猛烈,万物显形。”世界很大,自有阳光暂时照不到的角落,但最终也自会沐浴在阳光之下。从《青春之歌》的发布时期来看,它俨然算典型的“十七年文学”。在那些社会黑暗、人民麻木的灰色历史中,《青春之歌》被疯狂者恶意冠上了毒害中国人心灵的恶名。它被称为“为刘少奇、彭真树碑立传”的特大毒草,全国有二百多种小报,无数次的批斗会,对它口诛笔伐,连带着它的作者也经历了无数次的绝望。

动乱平息,拨乱反正,沉冤昭雪。《青春之歌》挺过了煎熬连带着它的作者一起见证了新中国的重生。历史终会过去,但不会被忘记。《青春之歌》经过了多次修改后,最终与工农大众更加贴切,与后世更加贴切,以一段澎湃激昂的历史,推动着崭新未来的到来。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在过去不久的五四青年节,一段现象级短片席卷网络,正如短片中所说,湍急的后浪在不断的翻滚着,一代代的青年人用火热的青春一路披荆斩棘,阐述着各自时代的意义。

《青春之歌》用个人的争斗史呼唤着青年的觉醒,其后中国之变革自以赤色为旗,中国之突破必将搭载青年的肩膀之上。“是故中华自身无所谓运命也,而以青年之运命为运命!”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身为现代青年,我们有着更年轻的身体,有着更开放文明的思想,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自当扛起时代的旗帜,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拼搏之我放飞青春的梦想,挥笔续写时代的华章。(菏泽学院 李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