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1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5-05 08:12:17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

打破以往惯例,在刚刚读完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就想赶紧写下自己的感受,生怕时间消磨掉那些强烈而又难以捕捉的微妙情绪。

前几年为了打发突然多出来的时间,曾经在<薄荷阅读>读了些英文书籍,其中就有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当时的关注点可能更多地放在怎么捋顺那些英文词句,少了点阅读真正的快乐。而最近再读毛姆,就多了些人生课题的思考。

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们为什么而活?束缚我们的枷锁都有哪些?我们要如何才能摆脱这重重枷锁?我当然知道这都是些太过宏大的课题,可能穷其一生都无法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虽然如此,还是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毛姆的世界,看看他有着怎样的答案。

从毛姆书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拉马佐夫兄弟”缘起,读到他论“怎样的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中"真、善、美之我见",再选择《人性的枷锁》一书想一窥毛姆这颗被世人公认为有趣的灵魂。《人性的枷锁》是一本带有半自传性质的成长类小说。主人公菲利普有着毛姆的影子。

该书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在天生残疾(有一只跛足),幼年丧失双亲,跟随牧师伯父生活、成长的故事。菲利普在经历了人情冷暖,爱欲纠缠,先后摆脱身体(残疾)、思想(宗教教条)以及爱情的重重枷锁,放弃了迷惘的理想追求,迎来崭新的人生。

情节并没有多么跌宕起伏,但却时时会被毛姆犀利的文字打动,会跟着人物哀伤欣喜。

菲利普进入皇家公学。初期,因跛足被小伙伴嘲笑,他躲在被窝里啜泣,却倔强地咬着枕头唯恐别人听见。那一刻,菲利普第一次品尝到生命的苦涩。幼小的心灵模糊地意识到这种不幸与痛苦会和自己相伴终生。孤独的菲利普自卑、敏感,阅读成了他唯一的避难所。

直到有一天虔诚的珀金斯校长问菲利普是否对自己的不幸太过敏感。对他说“如果你对自己的处境总是心存不满,企图反抗,只会给你带来更深的羞耻。你的悲惨遭遇只是上帝让你背上的十字架,之所以选择由你来背,是因为你的肩膀比其他人更强壮。这是上帝的好意,你应该乐在其中,不能把它视作悲伤的源头。”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菲利普,在受神职的坚信礼上,他释然解脱,精神再也不被肉体禁锢。

后来,菲利普并没有选择去牛津大学成为牧师,服务于上帝,而是冲破了僵硬的宗教束缚,转而去德国的海德堡学习,尝试了不同的职业后最终去伦敦学医有成。期间,菲利普遇到了他又爱又恨的女人米尔德里德,几经痛楚折磨菲利普彻底失望,告别虐恋,与温柔的萨利走到一起。

书中,毛姆借菲利普之口说出生命感悟:人生本无意义。世俗所定义的幸福、圆满或者成功,那是人们自以为是的意义。人生就像克朗肖送给菲利普的那块波斯地毯,每个人都在编织那一块属于自己的生命图景。大多数图案描绘了我们从降生到成人,从婚恋到育子,为了口果腹的干粮疲于奔命,最终于床榻与世长辞。

所以,忠于自己的内心,知生命无意义而鼓足勇气,大胆面对。生命或可能呈现出一些别的格局,错综复杂而精彩纷呈,只是在其中寻不到(那些被定义的)幸福和成功的踪迹。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毛姆笔下的另一个人物—斯特克兰德(画家高更的原型)在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外表下,突然听从内心的招唤,去巴黎追寻艺术,异国他乡,贫病交加却从未放弃自己热爱的艺术创作。

希望我们都还来得及,挣脱自己身上那些本就毫无意义的枷锁还自己以精神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