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磊的《相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常被忽视的群体——渐冻症患者。这些与死神赛跑的人,大多只能在新闻报道中惊鸿一瞥。
他们承受着清醒感知生命流逝的煎熬,而我们作为健康人,或许永远无法真正体会那种绝望,但至少能多一分理解与敬畏。
书中如实展现了渐冻症群体的生存困境:确诊即宣判"死刑",平均存活期仅2-5年。
有人整日以泪洗面,有人选择提前结束生命,即便最积极求医的患者,最终也不过在安慰剂中寻找心理寄托。
医学的无力与时间的残酷,像两座大山压在每个患者心头。
但蔡磊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绝望的定式。作为京东前副总裁,他本可动用资源寻求海外治疗,却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这位商界精英把确诊当成创业项目,誓要为整个渐冻症群体拼出一线生机。
他的境界早已超越个人生死,正如他所说:"如果等不到药,就自己造出来。"
这谈何容易?药物研发需要数十亿资金、顶尖科研团队、大型药企支持,更需以十年计的漫长周期。
而渐冻症患者最缺的就是时间。当蔡磊开始抬不起手臂,当投资方接连撤资,当科研团队因看不到希望而解散,这个逐渐失去身体控制的男人,却在病床上搭建起全球最大的渐冻症科研数据平台,联系上百家医院建立样本库,甚至抵押房产筹措研究资金。
最打动我的,是他在直播带货时颤抖的手指。曾经叱咤商界的精英,如今要靠网友打赏延续科研事业。
面对"病成这样还圈钱"的质疑,他把每一笔账目公示在患者群里。支撑他的不仅是军人家庭培养的坚韧,更是数千病友那句"你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就像他在书里写的:"纵使不敌,也绝不屈服。"
四年过去,蔡磊的身体已退化到需要呼吸机维持,但他建立的救治平台仍在运转。
从建立慈善基金到促成数十项药物实验,这个自嘲"等不到药"的人,硬是为后来者铺就了希望之路。
合上书本,那些深夜病房里的越洋电话、渐冻手指敲出的百万字资料、直播间里颤抖的"谢谢支持",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生命的境界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能否在黑暗中点燃星火。
或许正如书封上那个奋力攀登的背影——蔡磊注定看不到山顶的曙光,但他钉在绝壁上的每个铆钉,都将成为后来者的生命阶梯。这种向死而生的勇气,本身已是超越医学奇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