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桃花源记》读后感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4-05 08:59:47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桃花源记》读后感


       千年前,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引发了后人的许多感想。

       在此文中,渔人目睹了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和谐美好,自给自足。当桃花源中的人听闻了外面的情况之后,让渔人不要告诉外面人关于这桃花源的事情。虽然渔人没有遵守承诺,但他最后没有找到这里,后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但这依然说明了桃花源外的黑暗。

       当陶渊明写此文的时候,或许描绘的正是他心目中想要的世界,或许也正是渔人想要的世界。但在晋末时期,现实生活就是桃花源记中生活的反义词。这或许就是陶渊明写此文的原因,为了寄托当时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愿望,又或者是记下陶渊明对未来的期望,再或者是为了提醒当时的统治者。

       渔人为什么第二次迷路了呢,刘子骥为什么也没能找到呢?或许是当时渔人睡着了,在梦中看到了自己对未来、对生活的期盼。但这种生活对于当时的他来说,真的只能在梦中看到了。陶渊明写这些事情,是为了向世人说明桃花源是假的,顺带着增添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但他写这些的时候应该也有些痛苦吧,毕竟在他笔下的桃花源,是多么的美好,不正是他心中所念、梦中所想的吗?

       太守为什么要让渔人带人去呢?是兵力不够了,要抓壮丁吗?还是说他感到了那里的美好,要带着武陵的百姓去过那美好生活吗?若是这样,那太好了。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武陵的百姓有一个好的太守,这或许也是那五斗先生心中想要的吧。

       把桃花源和现在对比,和平,安居乐业,自给自足,所以很多人不如桃花源中的人淳朴,但对于陶渊明来说,或许也正是他想要的吧。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心声,是晋末人民心中想要、梦之所梦却求之不得的梦想,值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