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经典常谈》读后感65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4-11 06:34:17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经典常谈》读后感

曹  喆

他,一向在发扬、介绍、修正、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上做功夫,虽说一点一滴、一瓶一钵,却朴实无华,极其切实。再加上一副冲淡夷旷的笔墨,往往能把顶笨重的事实或最繁复的理论,处分得异常轻盈生动,使人读了他的文章,不惟忘倦,且可不费力地心领神会。

这本《经典常谈》就是这段话的一个确切的明证。 他,就是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先生不仅是在新诗和散文创作上卓有成就的文学大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经典常谈》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这本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产生了很大影响。

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是新文化运动开辟的道路。朱自清先生也是按照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的。例如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这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朱自清先生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的《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有人认为这本书比较夸奇炫博,故作高深,读起来语句不太通顺。而我认为这本书并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这种学术的境界,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

《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它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例如写战国时期的说客:“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

《经典常谈》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正是朱自清先生在书中寄寓的殷切希望。

点评:

一个八年级的孩子,能把名著《经典常谈》的读后感写到这种程度,真的太了不起了,连老师都自愧不如。

书中说:“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孩子,没有辜负大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