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着这本传记的主题内容很多,有李安的成长经历、导演的角色解读、中西方影片制作差异、西方电影的发行宣传方法、电影拍摄时的突发状况及优秀剧组的凝聚力、当然也少不了李安面对中西方文化冲击的身份焦虑,近25万字,很中肯的说了挺多干货。
个人对李安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电影的拍摄流程、发行宣传方法以及电影扩散延展出来的内容(比如:功夫、语调、历史、服饰等)比较感兴趣,对角色解读(尤其卧虎藏龙部分,太长了)、文化差异兴趣不大。
角色解读是因为李安的电影只看过一部《断背山》,对于没看过的东西,基本认知都尚未形成,你再给我介绍这些表层人物背后的深层含义,我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看完对国产电影态度有所转变,还是有不少认真拍片的人,但去电影院看国产片我表示还是有种开盲盒的恐惧感,也许以后碰到某部片子能转变我的认知,但目前不行。
书里有三句话印象深刻:
第一句:“我真的只会当导演,做其他事都不灵光。”这是李安沉寂6年谷底翻红后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态度就像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没有投机取巧,就只是玩命的往前跑,李安也是如此,为了不被定型,他一直在寻求突破,学习新技术、追求新手法、写出新故事,每年都有成长,每年也都有收获。
也很羡慕李安高中时就找到了自己理想与擅长,虽与爸爸的期待偏差很大,但后来还是成为了他眼里的骄傲。
第二句:“这是我的电影,不是你的书”。这是李安对原著改编所持的态度,他认为电影不只是书的影像化,对于自己的电影,他精益求精打磨剧本、天马行空折磨武指、对症下药指导演员、胆大心细占电影投资公司便宜,为了拍出自己心中所设想的故事,为了让这个故事被更多人看到,再辛苦他也乐意(藏龙卧虎的宣发真的很牛掰,第一次知道电影还能有这么多宣传手段)
虽然这句话听着很霸道,导演在片场也很有掌控欲,但回归家庭,他还是那个六年没有工作的人,接儿子放学、给妻子做饭,是一个很关注自我状态调节的人。
第三句:“在此且恕老臣直言,中国这几百年的现代化就是西化,别这么不干不脆的。”这是李安在本书说的唯一一句有脾气的话,其他部分就算是批评,他也会先从自身找问题,然后再委婉的点出来别人的不足之处(不认真看都没看出来那是批评)。而这句话是因为有太多人批评他片子西化很严重,完全失掉了中国的内核,他不服气,说出了此句反驳。
总的来说,李安是一个性格纠结、要求甚高、说话圆润、办事可靠的人,并且为人谦虚好学。但如果是我的工作伙伴,大概会在内心骂他一万遍,太难伺候了,就这本传记内容,来来回回都不知道改了多少稿。不过也正是如此龟毛,书的内容才会干货满满。
ps:很喜欢本书的语言风格,娓娓道来、细致真诚,比上一本《西藏,不止是旅行》务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