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书还是第一次看。从课本上的介绍就知道歌德声名显赫——实际上看过一次歌德的书就能了解个大概。
之前听说过《少年维特的烦恼》,当时说这本书引发了青年人的自杀浪潮,很多人在看完这本书之后选择了了解自己。
我也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禁想到了自己的人生,那些悸动的时刻,那些被感情困苦折磨的时刻。
而本书又是歌德相当自传、私密的书,他那真挚的情感,对爱情的态度,对生活、人生、所处社会的思考,以及对年轻人的体谅,对大自然的观察,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都非常高明。
维特是歌德的化身,也是延伸。
文中前半部分,维特是个傲娇少年,他自信、阳光,觉得生活如同平川草原,自己可以如同一匹肌肉健硕、内心无拘无束的白马。
甚至让我有些讨厌维特这个人,也可以说是嫉妒。嫉妒他年轻,嫉妒他无忧无虑,无所畏惧,目中无人。
可是直到他被套上了我也曾被套上过的枷锁,我又开始同情他。
我甚至代入他,若是我,我该怎么办?
毕竟文章不是现实,我不是维特。
我已经是个过来人了——可以这么说,我同情维特,也曾经是维特,但我又不可能只做维特,尽管我已经对维特表示尊重与钦佩。
或许也跟我当下所处有关。
我过得相当幸福,好的时候非常好——这源自我遇到了我的知音、我现在的女朋友。
她给了我许许多多的鼓励、欢乐、勇气。
她也具备远超常人的智慧——我隐约觉得无论如何,她都是站在我这边的。
或许维特选择生而不是死,多走几步,他也能遇到他的“智慧伴侣”。
我看完这书首先想到的,是我刚谈恋爱的时候。
接着又想到现在。
觉得那时的自己有太多复杂看不开的东西,那些东西是好是坏已经没有深究的意义——而且它也成了现在的我这一存在的一部分。
很像以前我看过的一个故事。
驴子驮着海绵过河,海绵吸了水,越来越重……有的驴子不堪重负累死河中,有的或许渡河成功。
我们不该指责驴子的经验性问题上的不足之处,不该将那当成愚蠢。
应该考虑是什么将放荡不羁的野马变成身负海绵的闷驴?
这个答案一部分人心里有数,更多的人估计正在成为那头闷不啃声不知为何已经身驼海绵过河的驴,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
另外,我觉得很多人现在是不相信爱情的。
我也常常觉得爱情在这个社会里,可能已经不那么纯粹了。
尽管如此,看完《维特》之后,我又觉得爱情是值得歌颂的。
我也要肉麻一下,我现在正在经历的爱情,是珍贵且美好的。
我们时常双向奔赴,也时常合拍赴死(这里的赴死并非令人恐惧的死亡),我们做的种种样样的事情都意义非凡,值得纪念。
若是《维特》是可歌可泣的爱情,我们则可歌不可泣。
是的,我最终也不太赞同一个人进入爱情就会变成一个懦弱无能的人,这样的设定在当下的套路爱情剧里比比皆是。我打心眼里觉得这种设定毫无根据——但事实仿佛就是一个人要醉心爱情,他便无法心无旁骛投身他的追求。
但这并非无解的,相同追求可以是一个答案,双向奔赴也可以是一个答案,认真沟通遇到的问题然后认真解决也是答案(这个答案是我女朋友告诉我的)。
最后,我重新赐予(目前找不到其他适合的词语)大家选择的权利。
选择读或者不读这本书的权利;选择爱或者不爱的权利;选择了结或者继续走下去的权利;以及选择卸下海绵的权利。